|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50146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5-10-23 14:57:57 来源: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打印】 【字体:

湛文广旅体函〔2025〕144号

(B)类


民革湛江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把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文旅产业集群,赋能城市更新的建议》(第20250146号)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发展主线,统筹推进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凝聚各方力量、各方资源,构建“生态为基、文化铸魂、全域联动、智慧引领”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多元共建模式,积极推进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霞山法式风情街区、雷州曲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指导各地细化不可移动文物点修缮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保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科学、细致的修缮,恢复历史建筑原有风貌。近年来,组织完成赤坎、霞山、雷州等地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县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工作,保护历史建筑与传统街道风貌,挖掘文化内涵。霞山区编制了《湛江市逸仙片区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湛江市霞山欧陆风情街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及东部岛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区规划,并进一步摸底排查了辖区历史建筑情况。赤坎区编制了《赤坎古商埠保护与开发更新规划暨城市设计》,确立了“建筑+环境要素+空间肌理”的风貌保护总体框架,为推进赤坎古商埠更新改造提供指引。

  二、加快项目建设,提升街区文旅产业功能。深入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项目,坚持“修旧如旧,旧建新生”原则进行“活化”,按照点(文化景点)、线(主题街区)、面(示范片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先行对赤坎老街“一群历史建筑、一系列展馆、一串古井、两条古码头”进行修复。创全项目二期工期从2023年1月29日实施,工程改造单体49个,全力再现赤坎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貌。通过成立文物专家委员会以及邀请知名古建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对街区保护开发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把关。积极谋划申报大通街历史文化街区和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为后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垫实基础。谋划赤坎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项目三期工程建设内容,将赤坎老街旅游景区部分街巷外立面改造提升、道路码头改造、公共配套设施等内容纳入“创全”三期工程,有序推进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工作。霞山区着力加强历史文物和传统风貌房屋保育活化,霞山天主教堂周边环境改造、西营邮政局旧址保护工程全面完工,广州湾法军指挥部旧址保护、广州湾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活化利用等工程有序推进,加快改造提升爱国街道青岛路、逸仙路、东堤一至四横路、洪屋路等片区历史旧建筑。

  三、推进场景焕新,激发老城区 新活力。目前已在赤坎老街景区打造汇聚“非遗民俗、原创手作、生活好物、特色美食、游玩体验”等商户,构建集交流、展示、体验、购销于一体的文化集市,并实施文化集市夜市开放常态化,用文化集市平台连接起城市消费市场和传统手艺人,促进文化消费升级,让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点位建设为载体,每完成一批新的点位修缮改造,打造不同的历史文化体验场景,引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推出赤坎区博物馆、广州湾国际通道展馆、越秀赤坎产业共建非遗文化馆、大通街22号“粤书吧”、广州湾商会会址、古码头、水仙庙、静园等一批展馆及公共空间。倡导文化手艺人“工匠精神”,凝聚文创、非遗等各类人才力量,鼓励支持文旅企业、人才开发富含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文创商品、创意特色工艺品、地方土特产等。金华金钩、南渡窑、阿婆田艾籺等非遗手信店入驻老街,金华金钩非遗工坊建成,南渡窑展厅已正式开业,引入本地海鲜产品研发企业“虾先生”品牌。海味鸡仔饼、淡晒马友鱼等2项被列入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广东湛江海丰水产有限公司淡晒马友鱼2024年被列入首批“湛品”名单,淡晒红鱼被列入2024年第二批“湛品”。2024年国庆期间,赤坎区成功打造以“跳水娃”为原型设计的赤坎文旅IP形象,并开发抱枕、钥匙扣、帆布袋等系列周边产品,深受广大市民群众喜爱。

  四、发展夜间经济,提振“夜湛江”文旅消费。我市通过印发《湛江市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行动方案》《湛江市建设高水平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实施方案》《湛江市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各地规范夜间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打造夜间消费城市品牌,展现“夜湛江” 魅力,满足市民游客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赤坎老街经改造将现代灯光艺术融入骑楼,夜间举办非遗市集和露天电影放映会;霞山渔人码头依托独特的人文风情,吸引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海洋文化。烟火气与文艺范并存,让湛江的夜更有辨识度。赤坎金沙湾商圈、霞山鼎盛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积极引入滨海酒吧、音乐喷泉等特色业态,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经开区以万达广场、招商花园城、荣盛中央广场、皇庭广场华都汇等商圈为核心,打造“一核多点”夜间消费集聚区,科学规划夜间经济带。这些商圈从以往单一的购物场所,成功转型为集购物、娱乐、休闲、社交于一体的综合体验空间。奥体夜市凭借“美食+美景+多元业态”迅速出圈。官渡生蚝、乾塘藕粉等本土小吃点燃味蕾,海边落日与儿童游乐区满足家庭客群,联动军事文化博览园等资源,形成“傍晚观演、深夜逛吃”的消费链条。同时,我市还通过延长文博场馆、体育运动场馆等公共服务场馆的服务时间,进一步为市民游客夜间游览活动提供便利。

  五、创新宣传推介,打造文旅特色品牌。今年以来,我市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力度,利用湛江旅游微信公众号、湛江文旅视频号、抖音号等信息发布平台先后发布与湛江美食、夜间游玩指南相关推文30多篇。以卫兰来湛演唱会为契机,强化线上宣传,制作了6条短视频,在湛江文旅抖音号和视频号上投放,阅读量31.5万。筹划海鲜美食旅游季、“跟着海岛去旅游”等系列文旅促 销费活动,进一步激发我市夜间经济活力。我局还挖掘整合“鲜美湛江”“三鲜三美”特质禀赋和民俗、非遗文化资源,推动文化遗产和文化元素融入产业链,加强产品包装宣传,推动“湛品”出圈。做好文化创意营销。充分利用文旅展会等线下平台和线上宣传推广等方式,推广影视网红打卡点、打卡线路,连续多年举办湛江湾文化旅游节、湛江海洋周、湛江开渔节等特色活动,活动品牌享誉省内外,有效提高了湛江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市将组织编制好《湛江市中心城区风貌提升概念规划暨风貌管控导则》,将赤坎老街和霞山区东堤、汉口路一带分别纳入历史文化圈层和异乡风情圈层进行研究,从风貌主题特色、风貌提升要素、场所活动等三个方向进行策划。积极协助赤坎区、霞山区政府争取国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如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申报工作。编制出台《湛江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为我市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指导各县(市、区)属地政府按照《湛江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更新规划与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建设完善停车配套设施,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进一步优化文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策划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活动,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9月8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