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导航 >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政务公开 > 部门文件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24014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4-11-21 17:15:42 来源: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网站
【打印】 【字体:


  湛文广旅体函〔2024〕142号(A)

  


吴史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建议》(第20240148号)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工作,市文化旅游、教育部门与全市各中小学校密切合作,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珍贵文化遗产,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整合教学资源,非遗文化系统融入教材和教学体系

  一是我市各学校将戏曲知识融入艺术学科教学内容,邀请戏曲名家讲座、组建戏曲艺术社团,开展“粤韵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兴趣。去年我市特邀粤韵操创始人倪惠英大师亲临授课,并于10月举办我市“中小学“粤韵操”比赛,并推送优秀作品代表我市参加省级比赛,获得省赛一等奖5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的好成绩。二是将非遗文化融入教材课堂。吴川市编印戏曲校本教材300本,利用图片、视频让学生学习地方戏曲知识,收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幼儿园结合东海岛当地传统特色文化,开发了人龙舞文化课堂,把人龙舞这一本土特色浓郁的非遗项目,融入数学活动《比较长短》、语言活动《人龙舞传说》等课程之中;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开展 “醒狮鼓进课堂”活动,把非遗项目与素质教育、日常课堂结合起来。

  二、积极开展非遗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自信

  一是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联合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2023年3月,组织戏曲名家进校园和“曲艺进校园展演”活动5场,参与人数约4200多人。期间,非遗传承人及戏剧演员走进学校与学生们面对面辅导训练,让很多中小学生深切感受到了雷剧的独特文化魅力。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创办“小梅花剧社团”,邀请省内知名戏曲艺术家共同编排“粤韵操”,每年开展“粤韵操”展演;湛江第一中学研发地方剧种课例《雷剧》《粤剧》进入音乐课堂,让学生能念、能唱、能演。二是积极推广本土优秀非遗文化作品。市教育局认真组织“广东省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设计作品暨第八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双年展”选送工作,其中推送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的《拥抱海洋 探索传承雷州半岛非遗文化》经省专家评审成功入选现场参展。三是各县市区深入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非遗文化更加普及。霞山区长期在湛江市第十四小学开办“粤曲班”是,每期招生20人,通过学习,促使孩子们对粤曲产生极大的兴趣;雷州市在雷州市第十二小学、雷州市第一小学、雷州市第十中学、龙门镇足荣小学、雷州市唐家镇中心小学等,通过代表性传承人课堂教学及现场与学生互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为非遗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四是以点带面,促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深入。截止 目前,我市共建有非遗传承示范点授牌单位9个,充分发挥了其示范带头作用。

  接下来,湛江市文化、教育等部门积极配合,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继续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引导学生传承区域内的“东海人龙舞”“调顺网龙舞”“醒狮”“吴川泥塑”“雷州石狗”等地方“非遗”文化,继续推进国家、省、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加快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特色格局。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7月17日

  (联系人:苏立民;电话:3201867)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