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政务公开 > 志鉴动态

湛江修志动态(总第37期)

时间:2012-05-09 11:10:12 来源:本网
【打印】 【字体:

 

    湛 江 修 志 动 态            
               (2011年第3期)
                (总第37期)
 
湛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2011年11月15日

           目 录
 
1、市委书记刘小华到市志办调研
2、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刘小华书记到市志办调研重要讲话的通知
3、刘小华书记在市志办调研时的讲话
4、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强到湛江市麻章区地方志办公室调研
5、湛江市志办召开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
6、湛江市志办到澳门、香港湛江同乡总会收集志鉴资料
7、《湛江市志(1979~2000)》、《赤坎区志》等7部市、县(市、
区)志通过复审
8、《湛江民俗文化大观》、《湛江名镇名村集萃》出版发行
9忠于职守 辛勤笔耕
        市志办主任陈保民在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市委书记刘小华到市志办调研
 
2011年10月27日上午9时,市委书记刘小华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副市长梁志鹏,市委副秘书长卢景团等陪同下,率领市委办、市编委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政策研究室等有关领导到市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刘书记一行观看了市志办制作的综合宣传栏,“为五年崛起看湛江而做”宣传以及刘书记上任以来视察民情、关心民生工作的大事记,视察了市情资料室、地情网站、湛江市地方志工作成果,看望了坚守工作岗位的各科室工作人员。最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志办陈保民主任的工作汇报,对下一步如何做好地方志工作,刘书记做了重要讲话。
首先,陈保民主任向刘书记一行汇报了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情况和近几年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情况,并就单位更换名称、增加年鉴科以及人员、建设方志馆、增加经费投入等问题向刘书记一行提出建议。陈保民主任说,近几年,我市地方志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地方志事业发展上了新台阶。顺利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制定了新的“十二五”地方志《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思路和任务;年鉴、地情书编纂取得丰硕成果;地方志编纂工作除个别单位外,今年底全部完成终审和出版工作;党支部建设以及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刘书记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肯定了我市地方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对如何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刘书记强调,地方志工作非常重要,读史使人明智,凝聚精神力量。他要求全市地方志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湛江实际,发掘湛江历史,整合湛江地情资源,更好地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他要求地方志部门修志编鉴工作要做到如下五点:一要追求高标准,做到“全、实、精、准”。二要完善史志资源收集的责任机制、联动机制,做到专人负责,责任到人。三要把史志工作与现实工作特别与市委、市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专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四要在做好自身修志编纂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各县(市、区)和重点部门修志工作的指导力度;五要坚持“史为今用”,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咨政、育人”的作用。
最后,刘书记对市志办提出的“机构设置、增编、场馆建设,经费保障”等问题,给予了明确答复。并要求随行的有关部门领导认真研究,抓紧落实。              
(市志办副主任 何祥华)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刘小华书记到
市志办调研重要讲话的通知
 
各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市直和中央、省驻湛单位修志领导小组:
    2011年10月27日上午9时,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副市长梁志鹏,市委副秘书长卢景团等陪同下,率领市委办、市编委办、市委政策研究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市有关单位领导到市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刘书记一行观看了市志办制作的“为五年崛起看湛江而做”的宣传栏以及刘书记上任以来视察民情、关心民生、敬业工作的大事记,视察了市情资料室、地情网站、湛江市地方志修志编鉴以及地情书的成果,看望了各科室工作人员并召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刘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文附后)。他充分肯定了市地方志工作者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修志编鉴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了地方志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做好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五点具体要求,指明了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方向。现就在全市地方志系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刘书记重要讲话高潮,大力推进我市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按时按质完成我市第二轮修志任务,特通知如下:
一、要认真组织学习市委刘小华书记在市志办调研时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地方志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要加快全市第二轮修志步伐,确保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目前,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湛江市志》、《霞山区志》、《赤坎区志》、《廉江市志》、《吴川市志》已完成复审,正拟报终审。《遂溪县志》、《坡头区志》已通过初审,完成了复审,进入复核阶段。《麻章区志》基本完成志书总纂,即将进入志稿评议阶段。按照省规定今年12月底完成修志任务的目标还有距离。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近期工作目标开展倒计时工作,已完成志稿复审的单位,力争11月底送终审,12月底前完成终审。《麻章区志》力争在今年底进行志稿评议。希望各单位把握时间节点,确保修志任务按时完成。
三、要强化志书质量意识,提高志书编纂水平。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线。各修志单位一定要把志书质量放在首位,要按照市委刘小华书记到市志办调研时对志书质量提出的“全、实、精、准”四字要求,既要争分夺秒,加快修志进度,又要求真务实,强化质量。各修志单位要认真按照有关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加紧查漏补缺。力争高质量、高标准地把好志书质量关。
四、要继续抓好年鉴、地情书编纂工作,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刘书记“史为今用”的讲话精神,加强地情研究,把史志工作与现实工作,特别是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服务中心、服务大局。
五、要开展读志用志,发挥志书“存史、咨政、育人”的积极作用,落实刘书记提出“读史明智,凝聚精神力量”的讲话精神。今年正是倾全市之力,做大做优湛江经济蛋糕的开局之年。地方志工作与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脉脉相联。我们决不辜负书记的重望,在“五年崛起看湛江”的大潮中做出新的贡献。
六、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刘小华书记讲话精神的情况,于11月10日前报市地方志办公室。
附:刘小华书记在市志办调研时的讲话
(市志办公室)
 
刘小华书记在市志办调研时的讲话
(2011年10月27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地方志工作,我感觉,像古人讲的“读史使人明智”,它是记录历史、凝聚力量、指导现实、启迪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文化建设有机的组成部分。一个地方有没有编史,编史修志的水平怎么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地方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其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个侧面反映。如果说,一个地方的领导只会干活,而干了之后不懂得把它记录下来,不懂得记录历史,保存历史,这显然是不完整、不健全、不完美的。
我市历届的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我看了材料上面,从维龙同志、到少华同志、到耀光同志,包括阮日生老市长,对修志工作都有批示。正因为历届的领导都很重视,所以我市修志在全省来说,起步是比较早的,1985年开始了第一轮修志,到了2004年,启动第二轮才稍为晚些。应该说,基础还是比较好的,刚才看了摆在桌面上的志书、地情书,有很多修志成果,成绩明显。
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工作局面,这是与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做好本职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是与市志办陈保民主任为班长的领导班子高度负责、身体力行、带好队伍、做好工作分不开的,也是与我市历任分管的领导,包括志鹏同志的得力领导分不开的。今天借此机会,我和碧泉常委、志鹏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你们的工作表示感谢!同时也通过你们向全市地方志编纂系统的同志们表示问候。
我要强调的有几点要求:
第一,要追求高标准。湛江是一个大市、老市,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科教大市,文化底蕴厚实,是人杰地灵的一方宝地。我市地方志编纂的水平,必须走在全省前列,一定要有一个高标准,不能是一般化。属于全省中等水平都不行,中等水平要求太低。那么,什么是高标准呢?就是要“全、实、精、准”。一是“全”,就是我们记录历史要全面,不能有间空,不能有大的漏项。二是“实”,一定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凡是浮夸的、虚假的,这些都不能记入史志。三是“精”,文字要精,选材要精,要用比较精炼的篇幅,记录历史。四是“准”,文字要很准确,不能出现差错,包括一个标点符号,特别是校对工作要认真、细致,避免出现不应该的错漏。
第二,要完善史志资料的收集和协作机制。我市现在各行各业各部门、各个地方,都要有编写史志的责任人,做到有专人负责,形成一个网络。还有协作机制,就是说,大家的资料要共享,特别是档案、党史、市志资料,要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要把史志工作与现实工作,特别是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专题性工作。比如我市现在正在做对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比如对雷州石狗文化的研究,需要把这方面的资料收集,把它编成一本书,比如我市对海洋经济的研究,比如南三岛准备开发等。这样跟踪做起来,这是专题。
第四,要在做好市级修志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各县(市、区)以及重点部门修志工作的指导。
第五,要坚持“史为今用”。在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同时,注意积极地对全市工作和专项工作提出有关参考的意见建议。通过修志得到启示,总结它的特点和规律,然后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提出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使整个修志工作更生动、更充实、更丰富,与现实结合得更好。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强到
湛江市麻章区地方志办公室调研
 
9月23日,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强一行2人,在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卫、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保民等领导的陪同下,莅临麻章区指导地方志纂写工作。麻章区委书记伍文兴、区长林洪参加调研座谈会。
在调研座谈会上,陈强主任听取了麻章区档案局局长李东琼汇报该区的区志编写进度后,针对麻章区二轮修志落后于全省的状况,对如何又好又快的编写好《麻章区志》提出了具体的可指导性意见,市志办陈保民主任对如何落实陈强主任意见,加快《麻章区志》编纂力度提出了要求,他要求在今年底前完成《麻章区志》初稿点评工作,明年上半年完成“三审”,争取明年底完成编纂出版工作。麻章区委书记伍文兴、区长林洪在会上作了表态,他们表示要借助省志办陈强主任到麻章区调研东风,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并在人员、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明年完成任务。麻章区党委办、政府办、编委、财政局、区志办以及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会议。
(市志办公室综合科)
 
湛江市志办召开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
 
为深入贯彻学习市委书记刘小华到市志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11月8日,市志办召开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会上,市志办主任陈保民传达了市委书记刘小华到市志办调研的情况以及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认真学习市委书记刘小华在市志办调研时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加快第二轮修志步伐,确保按时按质地完成修志任务,要继续抓好年鉴、地情书编纂工作。还就明年全市地方志工作作了布署。
(市志办 杨贵元)
 
湛江市志办到澳门、香港湛江同乡总会收集志鉴资料
 
我市第二轮修志已进入审查验收阶段,为全面、准确地核定志书资料,真实记述湛江籍港澳同胞“艰苦创业、服务桑梓、回报家乡”的义举,经市政府批准,由市志办主任陈保民同志带队,分别于2011年10月11日和10月30日到澳门和香港。在澳门期间,拜会了澳门湛江同乡总会会长莫一夫先生。市志办主任陈保民向莫会长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第二轮修志编鉴情况,并就下一步拟编纂出版《港澳台湛江同胞风采》一书征询意见。莫会长对湛江修志编鉴工作以及编纂地情书给予肯定并达成共识,表示将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在香港期间出席了香港廉江同乡联谊会成立20周年暨第四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并拜会了市香港同乡总会会长李昌富以及外商刘锦雄先生等人。并就如何搞好整理香港湛江同乡会资料达成共识,拓宽了地方志对外联系渠道。
(市志办综合科)
 
《湛江市志(1979~2000)》、《赤坎区志》等
7部市、县(市、区)志通过复审
 
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第二轮修志任务是市志1部,县(市、区)志7部,即市志《湛江市志(1979~2000)》、县(市、区)志《廉江市志》、《吴川市志》、《遂溪县志》、《赤坎区志》、《霞山区志》、《坡头区志》、《麻章区志》。至10月30日,《湛江市志(1979~2000)》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复审,并按复审的意见组织修改后,12月份将送省志办终审。除《麻章区志》外,《廉江市志》、《吴川市志》、《遂溪县志》、《赤坎区志》、《霞山区志》、《坡头区志》都已通过湛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复审,并分别按复审的意见组织修改后送终审。
(市志办公室)
 
《湛江民俗文化大观》、《湛江名镇名村集萃》
出版发行
 
由湛江市地方志办公室和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共同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湛江民俗文化大观》、《湛江名镇名村集萃》正式出版发行。
《湛江民俗文化大观》将散布于湛江普通人民生产、生活中以及各种有关历史文献中的民俗文化进行搜集整理,通过对作为文化重要内容之一      民俗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追寻雷州半岛发展的历史,探研雷州半岛文化形成的轨迹,拓展雷州半岛与外部文化交融的关联,并通过挖掘传统的民俗文化,扬其精华,为人们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乐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使人们逐渐远离“黄、赌、毒”,有利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和谐社会构建。该书图文并茂,彩色图片80幅,30万字,16开精装本。
《湛江名镇名村集萃》选择了湛江市辖区部分历史文化名镇和具有挖根性的新农村建设典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推介,通过推介湛江市名镇名村的建设,可以让市民更真切地了解现实湛江建设与发展实况,丰富市民的精神,陶冶市民的情操,使市民更加热爱共产党,执爱社会主义,热爱自己的可爱的家乡,热爱美丽的海湾城市     湛江。该书图文并茂,彩色图片60幅,20万字,16开精装本。
(市志办综合科)
 
忠 于 职 守    辛勤 笔 耕
      市志办主任陈保民在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刘小华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小华书记、碧泉常委、志鹏副市长带领市直机关部门有关领导在百忙中挤空到地方志办公室来调研,我们倍受鼓舞。这是地方志办公室成立26年来,市委以及市政府领导而且是主要领导首次前来调研工作(史无前例),在此,我代表市志办全体干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地方志是“官书”,而且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到现在已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初创(先秦时期)、萌芽(汉、魏时期)、发展(隋、唐时期)、定型(宋、元时期)、鼎盛(明、清时期)、延续(民国时期)、辉煌(新中国成立后)。但在2006年5月17日之前,地方志工作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来规范地方志工作。“地方志是一项不容易让人们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也就是说领导对地方志工作随意性比较大,因此,地方志工作在“机构、领导、人员、场地、经费”五到位方面不容易做到。
2006年5月18日中国首部地方志法律《地方志工作条例》经全国人大通过,经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签署颁布施行。结束了地方志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11月21日由黄华华省长鉴署了政府令(120号),颁布了《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并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国务院到各个省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法律或法规后,地方志工作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原湛江市委书记邓难龙、徐少华、陈耀光,市长阮日生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地方志工作都做了批示。小华书记也很重视,今天亲临方志办调研,我们也希望刘书记给地方志批示,以鼓志气,以壮志威。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华书记到湛江不够三百天,解决了湛江地方志26年来的大事,把地方志工作机构升格了。它比什么批示题词更实在,更实际。书记以小见大,抓实事、办实事,关心民生的业绩将永载湛江的史册。
湛江市地方志办公室机构大,职务小,它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编委会主任一般是市长兼任,但办公室从成立到现在还是副处级参公事业单位。目前编制8人,占全市777万人口的1%左右。两个科室,一个是综合科,一个是编审科,班子成员4个,一正两副,一个助理调研员。但职责不小。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赋予职责5条,《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赋予8条,而我们编办定10条,也就是说地方志工作不是一本书的工作。过去修志是一本书的工作,现在地方志做为一种事业。它超越了一本书的范畴,它具有行政职能,也有业务职能。省定的职能8条:
(1)拟订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制定地方志工作制度;
(2)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3)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和地方志文献;
(4)组织地方志书的审查验收;
(5)组织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
(6)搜集、整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7)组织整理旧志、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
(8)组织地情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因此,地方志工作要肩负重任必须与时俱进,跳出“一本书”怪圈,不断开拓创新,把地方志事业推上新台阶。既发挥其“存史、咨政、育人”作用,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
如何使地方志工作与时俱进呢?我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方志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依法行政;
二是地方志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改善工作机制;
三是地方志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改进工作方法、方式。
要把地方志从“等、靠、要”的被动性工作转为“主、争、创”的主动性工作。“等”就是等领导重视,等资料送上门来;“靠”就是靠财政拨款,靠专家撰稿;“要”就是向政府要人、要钱、要场地、要设备。
“主、争、创”就是“主”动向党委、政府以及分管领导汇报;而且做到有耐心、恒心、信心,不厌其烦。“争”就是争取领导以及职能部门支持;做到口勤、手勤、脚勤、脑勤。“创”就是要创新,不能“守住清贫,耐住寂寞”,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借它山之石攻玉”。
第一轮修志始于1985年10月,到2004年10月17日完成,历经19年。出版发行了一部《湛江市志》,五部县志,即:《廉江县志》、《徐闻县志》、《吴川县志》、《遂溪县志》,市级专业志、部门志,厂场志42部。县级专业志,部门志81部,出版地情书《湛江概览》、《今日湛江》、《湛江两千年》、《湛江年鉴》等。
第二轮修志启动于2004年10月17日(慢于全省2年半),省是2002年2月启动。省下达市修市志1部,县(市、区)志7部。县(市)除雷州、徐闻外,其他都有修志任务。按照省府[2010]114号督办文件通知要求,今年底,全省要完成修志任务,我市除麻章区外,其余都能完成,但出书都要到明年。第二轮修志用了8年时间。
我们除了修志之外,从1994年起就把《湛江年鉴》做为地方志一部分来编修,每年一鉴。全省年鉴于2007年开始移交地方志部门,2008年移交完毕。2005年《湛江年鉴》获全国年鉴评比一等奖;2009年《湛江年鉴》获广东省评比二等奖,排在地级以上市第6名。现在县级除吴川之外,其他县都编年鉴,按省要求2012年区级也要编年鉴。
地情书编写工作。我们利用修志空隙来修编。2005年编《湛江古今大事》、《湛江市情》,2009年编《湛江崛起》,2010年编《湛江民俗文化大观》、《湛江名镇名村集萃》,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地情网站建设情况。我们已在前年建立湛江地方志网站,加强与省地情网站联系,县级也建立了2个地情网站,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时期“省、市、县”三级网站建成。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我们去年与海南省海口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搞“三省(区)城市地方志工作理论研讨会,效果很好,参会城市(地级)21个, 县级4个,人数120多人,宣传了湛江,广交了朋友,共筑了友情。
除此之外,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如助残、扶贫、挂点工作。并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长期抽调一名副处领导参加党建、征地、钢铁项目工作。我市地方志事业能够持续、巩固,创新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地方志工作。使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规划、计划,经费纳入预算,机构人员落实,办公条件不断改善。
二是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精心指导、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志办公用品,如电脑打字,传真复印机等,解决了7个县(区)工作用车,并在经济上扶持补贴。
三是市职能部门形成共识,市财政局、编办以及各行各业大力支持。
四是全市地方志专、兼职人员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刻苦钻研、勤奋工作。
五是落实了“党委主持、政府组织,地方志工作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工作机制。
没有以上五点,地方志事业举步艰辛,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地方志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场面,但作为政府一个工作部门,我们能忠于职守,勤奋工作,间接地为做大做优湛江经济蛋糕而做一些微薄的贡献也感到欣慰。领导部门在一线创造辉煌,我们在为一线的同志们书写辉煌,这就是一种“担当”,我们应以此为荣。
刘书记到湛江后提出“兴三风、治四象、拒五耻”以及“五荣五耻”的要求,既是机关工作的座右铭,又是每个干部必须遵守的信条。我们对刘书记的关爱无予回报,只有勤奋工作,忠于职守,敢于担当,为“五年崛起看湛江”而做出新贡献。
下面几点建议与要求:
一是要求增加一个年鉴工作科(省已成立年鉴工作处,其他市也相应成立),增加编制3名。
二是改名与省办(梅州、东莞、惠州、汕尾、云浮等市已改)同步,即: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三是建立方志方馆。省“十二五”规划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级以上市要建成。我们也要立项,市发改委批复在市档案馆二期工程立项,省要求我们先立项,因此,市要引起重视。
四是工作经费倾斜支持。市财政局已经很关照了,由于计生、综治、扶贫工作投入较大,使我们经费缺乏。
五是请书记借调研之机,给地方志批示。我们不图名利,有书记一句勉励的话,就感到满足了。
         
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发: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
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湛有关单位。
湛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1年11月15日印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