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市域社会治理

强动员高参与让基层治理嬗变

——雷州市南兴镇出新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时间:2019-11-28 09:31:29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在雷州市南兴镇镇圩住了半辈子的潘伯,对镇里近年发生的变化很满意。“白天街上有人维持交通秩序,夜晚街上路灯亮堂堂。”11月27日,潘伯指着在国道207线南兴路口处疏导交通的劝导员对记者说。

  路畅了,灯亮了,让当地百姓对该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带来的新变化身受感同。近年来,南兴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立各方参与、群众自治、开放包容的治理模式的目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突出平安南兴主线,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打造出一批颇具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特别是该镇2015年实施“书记解难工程”以来,调解矛盾纠纷418宗,为老百姓解决难题780个,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行效率,使辖区案件类警情实现了4年连续下降,进一步增进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书记解难工程”专啃“硬骨头”

  拥有12万人口的南兴镇,下辖34个村(社区),是雷州市村级组织最多的乡镇。针对农村区域面积大、人口多、镇干部少、纠纷多、治理难等实际,2015年,该镇党委创新性提出“书记解难工程”,要求镇、村及机关党组织书记每人每年至少为群众解决一个焦点问题或化解调停一宗矛盾纠纷。

  “书记解难工程”主要采取“六治”“三促”的做法。“六治”“三促”即治软治散,促班子团结干事;治懒治庸,促书记示范带动;治弱治颓,促乡贤齐心共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把虚事做实,实事做好,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百姓得实惠。

  该工程实施4年多来,成效初显,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党建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提高党组织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同时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创造了一系列“南兴工作模式”:打造“麻廉模式”,为雷州市提供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的样板,麻廉禁毒工作经验还为该市禁毒治理提供了范例;推行“集体会诊”工程,解决农村众多矛盾与纠纷,引导农村问题走上法治轨道;在雷州首创“乡贤工作室”,发动乡贤“微贡献”,聚沙成塔,为乡村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书记解难工程”中,解决雷州市殡仪馆搬迁难题最为典型。因为袁新村部分村民存在抵触情绪,导致土地无法顺利移交。这个难题如鲠在喉,成为南兴镇乃至雷州市基层治理工作的一大隐患。该镇党委书记唐文波主动带头作表率,带领镇工作组直面问题。唐文波白天在镇上上班,晚上就住进该村,深入调研,入户走访群众,认真记录群众的诉求,争取把问题在村中解决。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不稳定情绪。2019年6月5日,相关部门对地块进行清表平整,为该市殡仪馆迁移工作奠定基础。

  镇区路灯、视频筹建工作也是“书记解难工程”的一个创举。该镇党委提出了以民间力量为主导进行筹划,当时,镇党委书记、镇长带队到广州、佛山、湛江等地召开乡情通报会,与乡贤谈家乡发展、谈执政理念、谈民生建设,促成乡贤捐资160余万元支持家乡建设,不仅解决了镇区路灯建设问题,还用剩余资金投入治安监控视频系统建设,实现了207国道南兴段等重要路段的亮化全覆盖和视频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社会治安和群众出行等民生问题。

  党员“兼职”促群防群治

  无论寒暑,夜幕时分,南兴镇东村村民总能看到村干部的身影。在东村村,6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党员干部都有另一重身份——联防队员。夜晚10至12时,大家轮班逐村逐组开展巡防,守护一方平安。

  “白天当村干部,晚上当联防队员,已成党员干部的自觉担当。”该村党总支书记林文德表示,基层党建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镇党委着眼全局,通过村党总支不断强化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通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投身乡村治理、奋发作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近年来,东村村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平安稳定目标,被评为“雷州市综治先进单位”“南兴镇综治先进单位”等。目前,“东村村模式”已经在全镇推广,群众更是拍手叫好。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南兴镇综治办庄德才表示,近年来,该镇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探索发挥民力民智维护镇社会稳定、改善治安环境的有效途径,逐步推进社会治理从依靠政府牵头向群众主动参与转变,并向常态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今年春运期间,该镇按照雷州市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把春运保畅通作为“书记解难工程”来抓,建立多个交通安全劝导站,每个站配备至少2名劝导员进行疏导交通、劝导交通不良行为,为“和谐春运、平安春运”作出了新贡献。直至现在,该项民心工程还保持下来,十余名劝导员轮流坚守岗位保畅通,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庄德才说,在南兴,有上千名志愿者守护12万人平安,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行业与群体,却都为平安南兴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集体会诊”开良方治“重病”

  11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会诊”在南兴镇东村村进行。会诊议题是如何化解农村土地纠纷、提高群众法律意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南兴镇党委、政府通过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走访干部群众,集体酝酿,于2016年1月出台了《南兴镇农村问题“集体会诊”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尝试运用法治新思维,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化解农村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集体会诊”工程采用团队运作模式,整合优势资源,聚集各方力量,根据“会诊”问题的性质及社会影响度的不同,组建不同的“会诊”团队,团队成员由镇干部、律师、专业人士、乡贤、群众代表等组成。

  建立“集体会诊”问题的选取标准体系,把信访频次、社会关注度、社会风险评估、问题紧迫性等内容量化细化纳入其中。通过群众来电来信来访、“拉网式”排查、专项工作督查等渠道广泛搜集线索,严格按照选取标准,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会诊”由试点到全面铺开,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其中包括该镇港东村高标准农田规划纠纷、高朗村调亭岭土地承包纠纷、草洋村“渡仔”码头承包合同纠纷等一些典型问题。因为“集体会诊”效果好赢民心,近年来,该镇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并实现了“零”上访。

  南兴镇的农村问题“集体会诊”工程也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其在化解农村问题上颇有实效,在雷州市驻点联系工作培训班上被推广;岭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王栋从学术研究角度,对“会诊”工程进行剖析,并撰写了《以创新思维重塑乡村治理机制》论文推介“南兴经验”;时任湛江市委党校副校长李留霖曾在由50余名处级干部组成的研讨班上,将“会诊”工程作为调研项目进行教学。

  李留霖认为,南兴镇的做法,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新路径,借此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补钙强身壮骨,蕴含强烈的政治意识以及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非常值得借鉴推广。

  刘世忠 林小军 曹龙彬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