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版 > 头条传递

我市探索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

走红树林营造与水产养殖双赢之路
来源:湛江日报时间:2023-05-13 09:35

  作为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湛江也是水产大市,麻章金牛岛红树林种养耦合的实践模式,有望走出一条红树林营造与水产养殖双赢之路。

  红树林种养耦合,即在宜林塘基、堆岛等较高处种植红树林,在养殖塘、潮沟等较低处养殖水产品,形成红树林、水域、裸滩交错的种养耦合布局。这一布局遵循红树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依据物种共生互补原理,结合环境容纳能力、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治理等因素。

  2022年4月,湛江湾实验室成立粤西首家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围绕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工作。同年5月,湛江湾实验室选中了麻章区金牛岛作为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的长期定位观测基地。

  目前,除了金牛岛,湛江湾实验室还遴选了2处红树林种养耦合潜在示范布局基地,包括坡头南三岛和雷州九龙山,现正积极推动九龙山某废弃养殖塘红树林种养耦合示范工程建设。

  下一步,湛江湾实验室计划将研究成果汇总提炼成技术手册,以在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方面形成指引。

  设立种养耦合模式实验基地

  红树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基因和资源的宝库,因其突出的生态效益,又被称为“海岸卫士”“海上长城”。

  《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明确,广东营造、修复红树林任务分别为5500公顷、2500公顷,湛江肩负重任,需营造2813公顷、修复1370公顷。退塘还林作为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的主攻方向,进入了科研人员的视野。

  根据湛江湾实验室最新调查结果,我市现有养殖塘内红树林面积1054.4公顷,主要分布于麻章区通明海周边,以及南渡河口、门角沙、流沙湾、湛江港等地。其中,通明海周边潜在的生态修复空间最大,仅在有红树林分布的养殖塘内实施生态修复便可支撑湛江完成近1/4(约700公顷)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

  历史上金牛岛分布有大量的天然红树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附近的村民在此进行围塘养殖,红树林与水产养殖共存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指导,养殖塘内部分红树林面临逐渐退化的危机,存在生态风险。

  湛江湾实验室在此处确立了长期定位观测基地,总面积232.1公顷,覆盖周边的红树植被、生物群落(鱼、虾、贝、蟹、鸟等)、水体、底质环境、水文潮汐、气象因子等。

  筛选种养耦合适宜品种

  金牛岛观测基地主要由六口养殖塘组成,各口塘在植被占比、养殖品种、生产模式等方面有所差异。

  “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净化水质,降低养殖塘里水产品的病害发病率,养出来的水产品质量更好。而且红树林大量的枯枝落叶沉积到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为鱼虾提供饵料。”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丁新原解释,如果养殖塘里红树林占比多的话,饲料的投喂量还能相应减少,节约养殖成本。

  在过去40年,造成养殖塘红树植被覆盖面积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为破坏活动;二是生产经营措施不善,如养殖塘内水位控制过高造成低矮植物因长期淹水而慢性“溺亡”。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综合考虑环境适应性、生态价值、经济效益等因素,湛江湾实验室立足湛江通明海红树林养殖塘,初步筛选出种养耦合适宜品种——较适种红树6种,分别为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海漆、秋茄、木榄,其中红海榄环境适应性最强,桐花树和白骨壤次之;较适养水产近20种,其中以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好、适养范围广。

  针对红树植物“溺亡”问题,湛江湾实验室提出一套适宜红树种植与生态水位调控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塘坝地形改造、红树种植高程、水位高度控制、养殖渔获时间等。

  “我们综合考虑种养品种的淹水需求、当地潮汐特征、现场地形地貌、土方平衡、施工工程量等多因素设计种养区的潮沟和水位,希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丁新原说,当红树林长起来了,水生生物种类多了,也会引来更多的鸟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会更加丰富。“我们将进行科学规划,通过简易的地形改造、水系疏通等措施,结合潮汐特征等,合理设计种养品种及其空间配置比例等,争取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以便于模式的研发。”


  张永幸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