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版 > 今日要闻

这40分钟有惊喜 央视展现充满朝气活力的放坡村

来源:湛江日报时间:2023-11-05 11:16

  11.jpg

  近日,撒贝宁携众嘉宾到徐闻放坡村录制央视节目《山水间的家》。 本报记者 林石湛 摄

  11月4日20时,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乡村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节目,用约40分钟播出充满生态之美的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

  在大型乡村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第十期中,主持人撒贝宁回到老家湛江,带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影视演员张歆艺前往放坡村探寻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滨海村庄绿色发展新路径。

  放坡村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为保护海洋生态,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1999年,当地开始实行伏季休渔。依托海洋资源优势,放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经营起了特色民宿和农家乐,以旅游带动农产品、水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漫步放坡村的街巷,整洁的房屋、五彩斑斓的海洋彩绘,让撒贝宁不禁感叹:“跟我小时候已经天差地别了!”

  走乡村,住民宿,吃海鲜,尝鱼汤,捕海鲜,收海盐,舞狮子……走访南端滨海之村,感受特色风情文化,体验醉美大陆最南端。

  杂鱼汤有家乡的味道

  村庄,记忆里最美的地方,它的色彩你有多久没有领略?在节目中,撒贝宁带着嘉宾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渔村——放坡村。大陆的天涯海角就在这里。以前叫放坡村,现在起了一个新名字——南极村。

  这是撒贝宁的家乡之旅。节目中,撒贝宁一行走上干净的村巷,领略乡村之美。在美食一条街,他抓起沙虫嚓嚓嚓吃起来,让人直流口水。这是他第一次吃油煎的沙虫。

  詹球作为土生土长的放坡村海边姑娘,她家有三份收入,一份是民宿收入,一份是盐收入,一份是代卖海鲜。

  她邀请嘉宾们一同品尝老盐柠檬茶,共进丰盛的渔村海鲜大餐。大螃蟹、大虾、杂鱼汤、红扇贝等,鲜美的海鲜,让人垂涎三尺。

  放坡村不仅海鲜丰盛,而且番薯、红葱也很出名,番薯干饭与手拍红葱绝配。

  一锅杂鱼汤,吃出家乡的味道。当地有句谚语,“龙肝不如鲜鱼血”,鲜鱼被誉为当地长寿的秘笈食材。

  大海乐悠悠!节目中,刚好赶上开渔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嘉宾们在渔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出海。一路饱览大海风光,广阔的生蚝、扇贝养殖场,乘风破浪到大海捕捞渔获,满载而归,共享开渔捕捞的丰收喜悦。

  目前,角尾乡规划海洋牧场6700多亩,主要养殖生蚝、金鲳鱼、泥猛鱼等,未来将谋划打造海洋牧场+文旅综合体。

  体验收盐乐趣

  了解老盐制作

  收盐啦!每人5堆……节目中,“山水小分队”在盐田玩起收盐竞赛。嘉宾与盐工们拿起耙干起盐工的活,一起分享收盐的喜悦。撒贝宁笑言,收盐练腰。

  在盐田体验收盐乐趣,倾听老盐制作的故事。站在被誉为南方雪原的盐田,张歆艺感叹,这是大自然馈赠的浪漫,真是一个美妙的地方。老盐可盐可甜,被制作成老盐柠檬水,成为当地待客的必点“茶水”,深受游客的喜爱。

  据悉,徐闻境内盐田1万多亩,其中角尾乡拥有盐田5000多亩。

  海盐晒制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纳潮:把海水引进来;第二步是制卤:通过初级、中级、高级蒸发地逐步蒸发,提高卤水浓度;第三步是结晶:在结晶池中最后生成盐。

  推动珊瑚保护工作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放坡村临近海域是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返港休渔期间,村民组成的巡护队通过巡查沙滩、海域,开展净滩活动,守护珊瑚生长环境。节目中,“山水小分队”走进当地的珊瑚馆,了解珊瑚保护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通过“投喂”营养液与可爱的珊瑚宝宝近距离接触。

  在广东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珊瑚馆里有着造型像花又像树的各式珊瑚。当将营养液滴入水中,珊瑚触手便迅速弯曲抓取食物送入口中。

  你知道吗?珊瑚别名叫“海石花”,也叫“珊瑚虫”,所以珊瑚其实是种动物。

  珊瑚营养从哪里来?从海藻以及浮游生物。

  珊瑚怎么繁殖?自体繁殖和两性繁殖都有。

  我们所说的珊瑚礁是死去的珊瑚虫吗?其实它是珊瑚骨骼的堆积,不是死去的珊瑚,是珊瑚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断地钙化,形成独特的结构。

  知道为啥要保护珊瑚吗?珊瑚既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还有抵御风浪、保护海岸线的作用。还有,它是一个生态系统,礁栖生物繁多,也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所以会有“水养礁,礁养人”的说法。推动珊瑚保护工作,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