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印发实施
预防“小眼镜” 多方合力促实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怎么办?
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日前,根据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制订《湛江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参照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我市制定对县级人民政府评议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县(市、区)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工作进行监测评估,其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未实现年度学生防近工作目标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学校进行通报;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方案》自2021年7月30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县(市、区)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8%以上。
成立领导小组和防控中心 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为了防控青少年儿童近视,我市成立湛江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市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统筹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卫生健康局分管领导、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各县(市、区)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负责统筹领导辖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我市还成立湛江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设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接受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承担全市性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指导、实施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设和数据管理、设计并编写全市眼保健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开展视力健康教育等工作,并在各县(市、区)人民医院等公立医疗机构设置服务点,组织实施“家校卫”近视防控健康促进工作。
《方案》规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落实。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按照省关于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要求,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严禁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全方位多部门发力 形成防控近视新局面
为防控近视工作有序开展,方案对家庭、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卫生机构、学生的任务措施进行了细致安排——
家庭。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视力问题,应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近视防控;引导孩子到户外阳光下进行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中小学校。校长是学校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视力健康管理队伍;2023年,学校教室照明要100%达标。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学生探究式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控制在每天30分钟内。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
幼儿园和医卫机构。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要求,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此外,教育部门要成立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小组,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强化现有的市、县(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特别是按编按岗配齐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加强校医和保健教师的培训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要监督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防控站点,加强基层眼科医师、眼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含托幼机构保健医生)培训,提高视力筛查、常见眼病诊治和急诊处置能力,加强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建设与数据收集。体育部门要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财政部门合理安排投入,支持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学生近视防控干预、学校教室照明及视觉环境改善、校医和保健教师培训等近视综合防控工作。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验光配镜行业监管,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眼镜片市场,防止不合格眼镜片流入市场。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新闻出版部门要落实国家网络游戏的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的要求,落实国家制定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张永幸 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