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为民大医精诚 医者仁善大爱无疆
致敬医者仁心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市医务人员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最前线。他们主动请缨、迎难而上,用行动展现了白衣战士的无畏、坚韧、奉献与坚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演绎着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精彩,彰显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表彰先进典型,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湛江市医师协会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展第三届“湛江好医生”和“湛江最美抗疫医生”评选活动,共评选出75名“湛江好医生”和35名“湛江最美抗疫医生”。让我们走近医务工作者,感受大医精诚的魅力与风采。
最能震动内心的身教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邓烈华
1996年至今,他一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于2014年1月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率先在粤西地区成功开展ECMO技术,填补了湛江市此项技术空白。
在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他肩负广东省重症新冠肺炎专家组核心成员、广东粤西片区及湛江市重症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等多项重任,全程参与抗疫工作。疫情期间,他以医院、科室为家,奔波在湛江市每家医院的疫情前哨,帮助和指导各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参与了湛江市22例新冠疫情患者的确诊、救治和治愈评定工作。同时,带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医疗团队,圆满完成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
作为省级重点临床科室掌舵人、重症医学硕士生导师,他科研作风务实、严谨、求真。科研工作成绩斐然。作为从事教学工作24年的优秀临床教师,他教学水平优良,得到广东医科大学学生交口赞扬,被师生们称为“最能震动内心的身教”。
勇当抗疫一线“侦察兵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谌力群
作为湛江市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他身先士卒战斗在抗疫防疫一线。在这场战“疫”中,作为“侦察兵”的医学影像科,承担着疾病检查、诊断、病变评估、病态发展与治疗评价的重要任务。作为粤西地区仅有的两名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感染疾病专家组专家成员之一、湛江市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中三位影像科专家之一,他积极承担了我市新冠疑似病例的影像资料会诊工作,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依据。为了严把影像报告质量关,他对所有来院就诊的发热及疑似病人的每份影像诊断报告做到亲自审核。
战“疫”期间,只要一收到市内专家组成员发来的疑似病例影像图像,他总是第一时间了解病情及临床资料,反复阅读患者的影像图像,在最短时间内提出准确、客观的影像诊断意见。
为避免疫情期间院内交叉感染风险,他组织院感专家进行多次培训和演练,制定严密的检查流程,设立病人专用通道,并做好科内专用设备的消毒工作,做到专机专用、专人岗位值守,落实每一个防范细节,确保全科人员“零感染”。
56岁老医生刚做完手术就投入防疫战斗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何日东
新冠疫情突袭湛江,他临危受命,担任湛江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和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临床专家组组长。当时,56岁的他刚做完大手术,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不能休息。
在与疫情战斗的日子里,他以身作则,常常凌晨两三点才睡,每天最早一个到科室并进入隔离病房查看病人情况,总是亲自带领各级医生查看患者,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为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他带领科室防控小组根据科室情况设置隔离病房的布局,制定患者收治流程,设置各缓冲区的穿脱防护服流程。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穿脱防护服培训及考核。他总强调:“只有严格掌握了穿脱防护服,才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大家,从而更好的保护好患者”。在全国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他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和运用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截至目前,未出现院感及医务人员感染疫情的情况。
从医三十多年来,无论是非典疫情、乙型脑炎、艾滋病、登革热,还是新冠肺炎疫情,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冲锋在前。
援林芝助荆州,抗“非典”战“新冠”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孙小聪
他参加工作时正是“非典”疫情期间,他毅然留在当时风险最高的科室,成为一名ICU医生,从事急危重症医疗工作至今已整整十七年。
2016年,他主动申请参加广东省援藏医疗队,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担任ICU主任兼大内科副主任,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被授予 “优秀援藏干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他再次主动请缨,带领第二批湛江医疗队出征荆州抗疫。驰援湖北石首市中医医院,并被省卫健委安排担任援石首广东医疗队的队长。在他的带领下,2月15日,他所在的团队为一位呼吸衰竭休克、情况危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经精细治疗,2月21日,这位当地第一例成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冠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顺利脱机拔管
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经常身心俱疲,吃盒饭时,拿筷子的手都在颤抖,夜里需要靠安眠药入睡,以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但只要患者病情好转,再苦再累再危险,也值。
坚守前线,永不言退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陈俊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作为单位预防保健科负责人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他一直在前线战斗着,他还成为湛江市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并被任命为湛江市驰援湖北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
他所在的广东第十一批医疗队,被安排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工作。这是最大的方舱之一。在酒店住下经过简短的培训后开始上班,每个班在舱里工作6个小时,加上穿脱防护服,前后差不多8小时。穿上防护服进入舱不久就出现头晕,胸闷,缺氧等症状,护目镜压着鼻子痛,口罩勒着耳朵也痛。眼镜和护目镜都是雾水,一片模糊,只能透过一些缝隙去看东西和敲打键盘。
他作为院感大组长,协助院感办公室做好300多名医务人员在酒店的院感工作。为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他制定了从医院回来进入酒店的相关消毒流程,参与酒店内院感值班,做好电梯消毒,更换手消液等,监测队员健康情况定期汇报。在大家的努力下,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援疆又援鄂,巾帼不让须眉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马燕妮
她从事防治传染病工作16年,始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始终将病人视为亲人,始终用真心真情去温暖每一位患者。
身为党员,她时刻以党章鞭策自己。2018年,主动报名远赴万里之遥的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援疆工作。她克服一切困难,帮助该院感染内科做好科室管理、学科建设以及临床带教、科研等工作。期间,她为百日咳并重症肺炎的患儿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抢救、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抢救、为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行腰穿术……这些都是喀什医院感染内科的首例。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临危受命,担任了医院的应急办副主任一职,日夜坚守工作岗位。得知广东省多批援鄂医疗队已奔赴湖北,她瞒着家人主动写了援鄂申请书给医院党委。后来,我市拟组建支援武汉的医疗救治队伍,通过层层筛选,她成为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成员。
经过日夜奋战,3月8日,她支援的东西湖方舱医院休舱,该院共收治患者1760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工作人员零投诉、出院病人零召回,真正打造了生命之舱、和谐之舱、安全之舱。她被评为第一批“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先进标兵”,她所在的广东第十一批医疗队及受援的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均荣获全国抗疫先进集体。
中医“当归”、“苁蓉”战疫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涂云
他是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心里总是想着能为患者做点什么。
他投入到新冠患者的一线中医治疗中。为了让患者提高抵抗力,他身着防护服在新冠病人隔离病房中多次教授患者中医八段锦、健肺操等中医养生操,一方面可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病房中拉近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距离,让病人在隔离病房中有事可做,有效的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为了提高新冠肺炎病人的中医救治疗效,他积极查新中医救治新冠肺炎的资料,多次温习相关古籍,并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治疗意见,结合湛江地区自有的气候、地理环境,认真分析新冠肺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步形成了中医诊疗方案,疗效显著,凸显了祖国医学在治疗新型疾病方面的优势。中医是中国人的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中华民族受到瘟疫的威胁的时候,中医必“当归”、“苁蓉”战大疫。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廉江市人民医院 苏伟青
疫情期间,廉江市人民医院为湛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他组织建立了廉江市联防联控机制及医院防治体系,制定了各种与医疗救治有关的流程,为平稳高效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打下基础。优化了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内实现检验、取药、挂号收费所有服务一条龙的措施。牵头开展新冠病毒咽拭子检测项目并组建咽拭子采样团队,及时调整医院流程布局,多次组织召开院内外院感培训等措施,积极参与疫情防治工作。
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他牵头建立防控微信群,为廉江市所有医疗机构交流学习搭建平台。医生发现疑难问题,及时把患者医疗信息发到该群上,医疗专家及时在群上会诊,由廉江市卫生健康局组织专家组到基层医院会诊。
作为医院业务副院长、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在医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他先后成立了感染内科临时党支部、院感科临时党支部、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梳理蛛丝马迹,尽最大可能排查可疑病例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 钟锦煜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参与疫情防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患者,在众多发热患者或存在呼吸道症状中分析蛛丝马迹,尤其针对流行病学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帮患者厘清其发病前14天内的相关活动轨迹以及有无可疑的流行病学史接触可能,尽最大可能的排查可疑的病例,扎实展开疫情筛查的一线工作。
由于在春节期间刚好遇到风雨天气,部分体质弱者多出现发热,加上对新冠的恐慌心理,发热门诊的就诊量剧增,他始终耐心与患者沟通。期间,他累计接诊发热患者约400人次,取咽拭子约800人次,在高峰时期一天最多接诊约50余名患者。在疫情初期,防护服相对紧缺,为节约防控物质,他宁可忍着饥渴坚持工作,最长连续战斗12小时,滴水不进。
他积极发挥自身中医专业优势,开展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以及咳嗽等,在利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排除新冠患者后,尽量给予中医药治疗方案,既缓解了患者的病痛,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处理千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生命守护生命
湛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叶国强
他是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和艾滋病科负责人,是千千万万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平凡一员,但党员的身份赋予他不平凡的角色。
当年抗击“非典”, 他24小时坚守岗位长达5个月,有家不能归。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同样每天24小时待命,时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年初,我市报告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时,他迅速组织人员进入收治医院隔离病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送检,同时还组织人员对病人家属、同飞机人员等数十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控制。由于发现及时,湛江成为全省最早报告确诊病例的地市之一,为预警全市防控响应赢得宝贵时间。
疫情得到阶段性的有效控制后,他又投身到境外返湛人员输入专班、复工复产专班等联合工作组中去,发挥联防联控积极作用。
20余年来,他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千余起,每一次都与传染病患者“最近距离接触”,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他从不畏惧,始终冲在与瘟神搏斗的前线,愿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