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生态环境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导航 > 湛江市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广东2021湛江专题 > 督察信息及报道

湛江日报-守护“湛江蓝”,守护湛江人的“幸福之源”

时间:2021-09-13 09:17:02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本报记者 林宇云  通讯员 湛环宣

  “今天的天空美得像一封深蓝色的情书”“湛江的天空,真的百看不腻”“天空很蓝,太阳很暖,快乐很简单”“无滤镜、无特效,有一种蓝,叫做湛江蓝”……

  在湛江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两大铁打的主角——一个是海鲜美食,另一个就是“湛江蓝”。即便经常刷屏,依然能获得“点赞”无数。

  “湛江蓝”早在多年前已“火出圈”,成为湛江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但出圈多年仍然保持“流量”绝非易事。“十三五”期间,湛江产业发展迎来高光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取得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湛江环境空气质量始终稳居全省前列,AQI、PM2.5等多项环保指标在优异的水平上还逐年略有进步。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湛江环保人的不断探索、矢志攻坚下,在企业和公众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保的氛围下,环境与发展这一看似两难的“单选题”,在湛江变成了两全的“多选题”。“湛江蓝”始终任性地霸屏湛江人的朋友圈,不仅不褪色,反而更加清澈蔚蓝了。

  蓝天白云,湛江人的幸福之源

  随时相约的蓝天白云、放心呼吸的新鲜空气,给予了湛江人民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6月30日,《湛江日报》推出建党百年图片专版《翻开历史扉页 回看湛江城区百年变迁轨迹》。老读者陈纪如读后感慨说道:“楼变高了,路变宽了,车变多了,唯独蓝天白云没有变。”

  “每一个湛江人都生活在甜甜的空气里,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因此不断攀升。”每天行走途中,摄影爱好者陈永锋都习惯用相机将沿途的美景定格,霞山观海长廊、海滨公园是他时常流连的地方。他说,“湛江蓝”已然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他的镜头下,很多游客为“洗肺之城”慕名而来,无不被这里澄净的蓝天白云所吸引。

  5月12日晚,湛江科技学院上空乌黑深邃,群星闪烁。天文爱好者吴柏栋在预计好的方位蹲点,用相机捕捉到了天和核心舱过境湛江的清晰轨迹。

  在湛江读大学三年多,吴柏栋几乎有五分之一的天数在拍天空,并在微博里发布了大量的虹彩幞状云(俗称“七彩云”)、银河、星星等天文景观照片,常常引来外地网友“羡慕嫉妒”的留言。这些照片基本都是他在位于麻章区的校园里拍摄的。

  “对于各类天文景观,空气质量非常重要,大气视宁度(透明度)好才能观测到那些更暗的星星。除此之外,光污染对观测点影响也非常大。近几年,老家那边发展太快,大晴天在城区也看不到什么星星了,观测地急剧减少,而湛江市就有比较好的观测环境。”吴柏栋说。

  雷州乌石镇天成台度假村,海天一色,沙白如银。踏海畅游,如置身画中。

  距天成台直线5公里的南方,大唐雷州电厂双机组并网发电运行。由于电除尘、脱硝、脱硫装置投入率100%,这座火电厂背景的“湛江蓝”丝毫不打折扣。

  碧海蓝天作为湛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湛江招来了“金凤凰”。今年初,国内著名侨资企业怡海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雷州市政府签署了50亿元投资框架协议,拟在乌石打造集旅游、度假、教育、养老、体验于一体的系列项目。

  “从北往南走,我们考察过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了湛江,就是因为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是特别适合旅游和康养的好地方。”今年8月,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在天成台海滩漫步时说。

  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幸福从来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湛江蓝”由湛江人民创造和守护。

  “十三五”期间,湛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超1000亿元,年均增长5.3%。临港产业版图不断扩大,钢铁、石化等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达产增效,城镇化带来汽车保有量日益增长。

  在经济快速发展态势下,湛江空气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保持前三,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保持全面达标。其中,2020年湛江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8,全省排名第二;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为96.7%,轻度污染天数从2019年的29天减少到12天;PM2.5年均浓度值为21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为“十三五”时期最好水平。

  换句话说,湛江环境空气质量不降反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这当中有什么秘诀?

  “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新态势,单靠传统的监管执法手段,难以精准治污,难以达到群众期盼的优良空气质量。”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关卉表示,守护“湛江蓝”,是湛江环保人的初心和使命。湛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采用新技术手段,打造新监管格局,在减污降碳方面,创新打出一套“加减乘除”组合拳,精准治理大气污染,确保空气质量在全省保持“领鲜”地位。

  秘诀一:做好“增绿”的“加”法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湛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生态造林,增加森林碳汇,降低碳排放强度。

  把发展清洁能源作为新方向,全市规划建设4个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120万千瓦;列入省陆上风电规划项目共36个,总建设规模达179.96万千瓦;已备案集中式光伏项目44个,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全市规划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达到224公里,供应能力达到48亿立方米/年。

  2020年,宜林荒山造林面积138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43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2%。活立木蓄积量1678.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3.45%。

  红树林碳汇可达到普通森林的6倍。湛江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33%、全省的79%,是发挥森林碳汇作用的有效载体。湛江结合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全力抓好红树林保护区生态恢复,近年新增人工造林3350亩、封育补植1.44万亩、营造海岸带生态林414亩,实现通过强化红树林碳汇功能推动改善空气质量的全新尝试。

  2021年4月,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功注册为我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并获认证为全球首个同时符合核证碳标准以及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的碳汇项目。保护区内近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预计到2055年将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首期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在北京完成了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签约,为促进我国红树林修复项目碳汇提供了范本。

  秘诀二:做好“减排”的“减”法

  在发展临港工业、上大项目时,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全流程指导、监督、服务,督促落地项目采用最高的技术指标、实施最严的环保要求、做好最周全的防控措施,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尽可能将排放物“吃干榨净”。

  项目建设前,提前介入主动“送上门”,建立专班定向指导钢铁、石化、水泥等传统重污染项目优化生产和污染治理工艺、措施,采用全国、甚至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执行最严格的排污标准。

  在宝钢湛江钢铁三号高炉项目设计阶段,经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和反复商讨,就明确三号高炉提前执行国家尚未出台的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建成后大气污染物排放较现行国标减少50%以上。

  项目建设中,持续跟踪当好环保“大保姆”,指导项目实施提标改造,匹配国家最新要求。

  在大唐雷州电厂项目建设过程中,国家新出台了火电厂超低排放标准,市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帮助企业进行提标改造,大气主要污染物削减率达到70%以上。在中科炼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指导企业在原环评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废气治理升级改造,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环评批复缩减40%以上,企业排放基本处于国内化工行业的“地板”水平。

  项目投运后,当好节能减排“严管家”,用好环保“指挥棒”,倒逼企业挖潜。

  例如,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帮助宝钢湛江钢铁公司投入40亿元,对其已投产的一号、二号高炉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完成9项改造内容,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较改造前减少32%至86%。

  秘诀三:做好“提效”的“乘”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湛江市主动求突破,从体制机制和监管手段上进行创新,实现效能增倍。

  在创新监管体制方面,在按期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全市121个乡镇(街道)应设尽设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并落实在村委(社区)至少一名村(居)委会委员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构建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大环保”工作格局。我市生态环境垂改工作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充分肯定。

  在创新监管手段方面,全面梳理污染源数据、环境质量数据、应急管理数据、环境空间数据等四大类数据,打造生态环境数据中心。现已归集50类数据项、7300余万条数据,涉及各类污染源近7000家,实现全天候在线自动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溯源、智能报警。

  同时,打造环保“千里眼”工程,布设44个高位摄像头,盯准主要工业园区、排污企业,一旦企业有偷排现象或排放异常情况,可通过远程监控迅速发现、精准锁定目标并指挥现场执法。

  秘诀四:做好“降碳”的“除”法

  针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因子,我市逐步限制“煤”的使用、“车”的排放,毫不手软除去高能耗、高污染,着力降低碳排放强度。

  经过两次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基本覆盖整个市区建成区。累计淘汰燃煤锅炉101台,完成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9台,禁燃区的燃煤锅炉已全部完成整治。

  399家加油站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6.3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完成淘汰,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81.39%,建立网络预约出租车准入条件,只允许新能源车辆进入市场。

  “十三五”期间,在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加105%的情况下,各项污染物排放不增反降,实现生态“逆差”。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8.81%,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减排1.0779万吨。

  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为引进新的项目提供了环境容量,为我市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了绿色支撑。

  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繁花绿树为映衬,飞鸟翔集为点缀,湛江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宏伟图卷徐徐展开。

  “湛江蓝”,成为湛江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根湛江结出的甜美果实,更为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湛江探索、湛江贡献。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