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 废水:主要为施工污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及冲孔钻孔桩产生的泥浆要与开挖地基产生的多余土方掺合后外运至规定地点处置,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在回填土堆放场、施工泥浆产生点以及混凝土搅拌机及输送系统的冲洗污水应设置临时沉沙池,含泥沙雨水、泥浆水经沉沙池沉淀后回用到施工,不外排。在厂区内设置临时厕所,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用抽粪车抽运用于周边耕地施肥。 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避开大风时段,加强管理并增设围蔽;(2)每日定时洒水,降低扬尘量;(3)散装材料运输严禁超载,需灌装/袋装,车辆封闭覆盖抑尘;(4)扬尘源优先远离敏感点布置。 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1)优先选用低噪低振设备及技术;(2)禁用冲击打桩机等高噪设备;(3) 严禁午间及夜间施工,特殊需作业须获批并设置围挡/声屏障,合理布局远离敏感点,提前告知居民;(4)工艺需要夜间施工须经批准;(5)严控人为噪声;(6)进场车辆禁鸣笛、轻装卸,减少交通堵塞;(7)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 固体废物:主要为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生活垃圾等。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前报批建筑垃圾处置方案,清运至指定点处置;(2)分类收集暂存垃圾,优先回收利用;(3)集中暂存垃圾应日产日清,暂存点落实防雨防尘措施;(4)工地配备防雨垃圾箱收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运营期: 废水:主要为自身产生的废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粗格栅池、质检器皿清洗废水直接排入粗格栅池、污泥脱水间废水由管道回流至本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处理主体工艺采用“格栅+沉砂+A/A/O 微曝氧化沟工艺+磁混凝沉淀池+紫外线消毒”,尾水达标后排入那郁河。 废气:主要为污水处理站臭气、备用发电机尾气。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1)对主要产生臭气的工序进行加盖(加罩)密闭,将产生的臭气有效收集,通过生物除臭滤池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2)备用发电机尾气经过水喷淋降温后由管道引至室外屋面排放。 噪声:主要噪声源为机械运行噪声。建设单位拟在厂区内将噪声设备集中布置(备用发电机设于独立机房,并采取基座减振、墙体消声等措施)。根据厂区平面布置及拟采取的措施,经隔声降噪处理后,设备噪声可得到有效控制。 固体废物:主要为员工生活垃圾、栅渣、沉砂、污泥、化验室及在线监测仪器废液、废紫外灯管、废矿物油。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生活垃圾、栅渣、沉砂经收集后分类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区,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2)脱水后的污泥统一收集后交由有处理能力的公司外运处置;(3)废紫外灯管、化验室废液、废矿物油等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室,定期交给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地下水、土壤:源头管控,项目厂区及管道做好防渗,在工艺、管道、设备及污水处理构筑物上防止跑冒滴漏,最大限度降低泄漏风险;管线敷设遵循“可视化”原则(尽可能地上敷设),以便早发现、早处理泄漏,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分区防治措施,将污水处理厂厂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 生态:尾水由于实行了由无序的散排到有序的治理,并实现达标后排放,可大量削减排入附近水体的水污染物,可以进一步防止各种污水和氮、磷等营养盐的大量流入所引起的富营养化的各种后果,维持水域的生物生态平衡,有效地保护水域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