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 1、大气环境:环评分析认为,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拟指定专人对施工场地进行清扫、洒水,控制扬尘影响;加强车辆管理,采取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和尘土飞扬,洒落和流溢;运输车辆道路进行硬化,车辆进出时对轮胎进行喷水清洗。根据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该项目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环评分析认为,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含油污水、降雨地表径流。建设单位拟在施工场地四周敷设排水沟(管),并修建临时沉淀池,施工机械含油污水、降雨地表径流通过排水沟管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根据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环境:环评分析认为,项目施工噪声主要为汽车运输、基础及主体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等环节产生的噪声。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②合理布局施工场地,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③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高噪声施工机械安装消声器、隔震垫等,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养护,闲置设备立即关闭;④对工人进行施工安全与作业操作培训,降低人为噪声影响;⑤运输车辆途径声环境敏感点时,尽量保持低速行驶。根据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环评分析认为,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建设单位拟加强管理,开挖弃土、土建施工的建筑垃圾用于道路施工的场地平整,设备运输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外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砖块瓦砾等块状物和颗粒状废物运送到有关部门指定的建筑固体废物倾倒场;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根据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二)营运期 1、大气环境:环评分析认为,项目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原料卸、输送过程粉尘,运输车辆引起的动力扬尘,原料、成品堆场扬尘,汽车运输产生的尾气。建设单位拟对装卸的物料进行水喷淋降尘处理;场区地面定时洒水,控制车辆速度,车辆加盖篷布,周边设置防尘网;堆场加苫布遮盖,每日洒水喷淋;加强车辆保养,对场内道路加强平整,减少坑洼,减少车辆在不平整地面的怠速,减少运输车辆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根据报告表预测,通过严格落实上述粉尘防治措施后,项目产生的粉尘在厂界处可满足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不须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地表水环境:环评分析认为,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洗砂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降尘用水全部蒸发,不外排;厂区设置截排水沟,雨水通过截排水沟收集到沉淀池中沉淀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洗车轮废水部分由车轮带走,部分蒸发,不外排;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旱作标准后,回用于场内林地和绿地灌溉。根据报告表分析,采取上述措施后,该项目建设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 3、声环境:环评分析认为,项目营运期噪声源主要为料斗、双重筛、水轮斗、脱水槽、出料带、挖机、泥浆泵和污泥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级强度在65~80dB(A)之间,建设单位拟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运行中加强噪声设备的维护,减少机械噪声的产生。根据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该项目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要求,其余厂界噪声贡献值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环评分析认为,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沉淀池尾泥,筛分出的枯枝、石块和卵石,设备维修时产生的废机油以及员工生活垃圾。沉淀池尾泥使用泥浆泵抽至污泥压缩机,压缩后的尾泥外售制砖;枯枝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石块和卵石外售建材商;废机油放置在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根据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5、环境风险:环评分析认为,项目营运期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储存的废机油泄漏后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影响。项目设专门的危险废物暂存库,为封闭式车间结构,具有防雨淋设计,并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相关要求做好防渗。项目废矿物油产生量仅3kg/a,专用铁桶可完全容纳,且收集后密封储存,交由有资质单位运输处置。根据报告表分析,采取上述风险防范措施后,该项目危险废物贮存泄漏事故风险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