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500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湛江、澳门、珠海三地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建议》(第20250026号)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统筹推进,强化规划引领。2024年9月印发实施《湛江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围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低空应用场景拓展行动、建立健全低空产业体系、推动低空经济支撑体系、完善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十八条政策措施共49项重点任务。成立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下设综合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业招商、场景拓展六个专项小组,统筹谋划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特色低空应用场景,指导各县(市、区)低空经济工作开展。同时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各项工作。
(二)强化前瞻布局,完善基础设施。2024年10月印发《湛江市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布局规划(2024-2035年)》,加快构建“1+4+40”通用机场体系,其中雷州通用机场正在征地征拆及开展环评公示,徐闻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目前市应急管理部门已在全市范围内确定134个直升机应急起降点,湛江铁塔公司完成无人机基础配套设施82个,湛江电信公司利用自有15栋机楼资源启动无人机起降点建设,湛江数科在市区(赤坎、霞山、经开区、麻章)布局8个起降点。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3万个,实现城区、乡镇、行政村5G全覆盖。
(三)强化产学研,提升创新能力。岭南师范学院组建广东省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湛江市无人集群智能研究院,湛江机电学校开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我市无人机应用产业协会承办省科技厅2024年“守护者”杯省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搭建人才培训交流平台。强化低空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安排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设置 2025 年度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专题,开展低空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拓展智慧物流、载人通航、城市管理、工业巡检、农林作业、应急救援等典型场景创新应用,构建协同高效的低空经济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强化应用场景,激发消费潜能。开发低空应用场景,扩大低空物流、公共服务、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消防、环保检查等领域应用。中国铁塔湛江分公司使用输配电线路无人机巡线技术进行电力巡检;顺丰无人机开设了湛江市徐闻县至海口市秀英区跨海快件运输业务;2025年春节期间赤坎金沙湾举办无人机表演共20场(次),带动赤坎区接待游客约90.56万人次,同比增长46.06%。目前,全市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拥有农用无人机915台,2025年上半年种植领域农用无人机服务作业面积约261.37万亩次。中信海直、南航通航等企业开展海上石油运输、应急救援,今年以来累计飞行8313小时、8098架次。完成湛江首条石化样品低空运输航线试飞,从霞山区临港工业园SGS湛江石化实验室飞往东海岛内锚地,开辟石化产业样品运输高效新路径。
(五)强化飞行监管,确保低空安全。市公安系统成立市县两级无人机管控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高性能侦测反制设备布建,加大对无人机“黑飞”打击和管控。市公安部门联合市场监督、工信等部门强化源头管控,动态掌握全市无人机及飞手有关信息,加强无人机限高限远等监管,通过采用反制驱离、返航、降落等多项措施加大对无人机“黑飞”行为打击力度。2024年我市在大型群众性活动安保中反制驱离、返航降落无人机20架,宣法教育飞手10人,依法办理无人机黑飞行政案件2宗,行政处罚9人。
二、存在问题
结合委员提出的“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空域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培育、加强人才培养”等建议,湛江市在推动与澳门、珠海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园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协同机制尚未健全。目前湛江、澳门、珠海三地尚未建立常态化的联合工作小组或专项协调机制,尽管三地在空域资源、产业基础、管理经验等方面具备互补性,但跨区域尚未形成意向,导致跨区域协作效率偏低,难以有效破解跨省域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空域资源利用与安全监管矛盾突出。湛江市当前面临空域申请渠道不畅的核心难题。例如,无人机执行超视距飞行任务时,需申请300-500米飞行高度,此类高度因涉及民航航线安全及军事管制,审批难度大、周期长。此外,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对飞行器的适航检测、飞行人员的资质审核以及飞行过程的动态监控缺乏系统性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三)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存在短板。一方面,低空经济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滞后。虽然湛江市提出构建“1+4+40”机场体系,但预计2026年也不确定能建成,短期内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飞行计划申报、航行情报、监视告警等关键服务的数字化水平较低,尚未形成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难以支撑低空经济规模化应用。
(四)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能力不足。湛江市大多数项目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产能;本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完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本地化供给能力较弱,对头部企业的吸引力有限。同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技术合作深度不足,针对低空经济场景的定制化技术研发滞后,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偏弱。
(五)专业人才储备与培养体系待完善。从教育端看,湛江市虽已推动2所中职学校开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但高职及以上层次的相关专业(如无人机工程、低空经济管理)尚未设立。从技能端看,全市无人机相关技能培训规模较小,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稀缺,且缺乏与澳门、珠海的人才交流机制,人才流动性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跨区域协同机制。加强湛江与澳门、珠海三地沟通交流,学习澳门、珠海低空经济的先进理念及其产业布局经验,探索推进建立跨区域数据共享平台,争取打通空域使用、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等环节的信息壁垒。
(二)突破空域瓶颈,完善安全监管体系。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空管委及军民航空管部门,争取将湛江纳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针对低空旅游、物流配送等场景,申请常态化低空飞行空域。另一方面,依托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的无人机管理平台,整合飞行器登记、驾驶员资质、飞行计划申报等功能,建立“低空飞行数字监管中心”,实现对无人机、有人机等飞行器的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
(三)提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加快推进“1+4+40”机场体系建设,优先启动1个运输机场(湛江吴川机场)的通用航空功能升级,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同步布局40个直升机起降点。同时,依托市政数局建设的“低空数据共享底座”,整合空域信息、气象数据、地理信息等资源,开发“低空经济服务平台”,提供飞行计划一键申报、航线智能规划、实时空域状态查询等数字化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培育产业集群,增强创新能力。聚焦“低空+海洋”“低空+农业”“低空+文旅”等特色领域,制定专项招商政策,重点争取引进头部企业的区域总部或生产基地,带动零部件供应商、运维服务商等配套企业集聚。同时,推动本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依托湛江机电学校、湛江机电工程学院等院校,争取共建“低空经济联合实验室”,围绕农林植保无人机精准作业、应急救援无人机夜间照明等场景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附加值。
(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智力支撑。一是教育端推动湛江高等院校增设“低空经济管理”“无人机工程”等本科专业,职业院校扩大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招生规模,并支持澳门、珠海高校在湛江设立“低空经济人才实训基地”。二是技能端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技能人才产业支撑行动”,扩大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维修技师等职业资格培训规模,争取联合澳门、珠海举办“低空经济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三地人才交流;建立“低空经济人才驿站”,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增强人才吸引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