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50024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布局低空经济,为“百千万工程”增添新质动力的建议》(第20250024号)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统筹推进,强化规划引领。2024年9月印发实施《湛江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围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低空应用场景拓展行动、建立健全低空产业体系、推动低空经济支撑体系、完善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十八条政策措施共49项重点任务。成立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下设综合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业招商、场景拓展六个专项小组,统筹谋划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特色低空应用场景,指导各县(市、区)低空经济工作开展。同时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各项工作。
(二)强化前瞻布局,完善基础设施。2024年10月印发《湛江市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布局规划(2024-2035年)》,加快构建“1+4+40”通用机场体系,其中雷州通用机场正在征地征拆及开展环评公示,徐闻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目前市应急管理部门已在全市范围内确定134个直升机应急起降点,湛江铁塔公司完成无人机基础配套设施82个,湛江电信公司利用自有15栋机楼资源启动无人机起降点建设,湛江数科在市区(赤坎、霞山、经开区、麻章)布局8个起降点。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3万个,实现城区、乡镇、行政村5G全覆盖。
(三)强化产学研,提升创新能力。岭南师范学院组建广东省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湛江市无人集群智能研究院,湛江机电学校开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我市无人机应用产业协会承办省科技厅2024年“守护者”杯省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搭建人才培训交流平台。强化低空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安排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设置 2025 年度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专题,开展低空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拓展智慧物流、载人通航、城市管理、工业巡检、农林作业、应急救援等典型场景创新应用,构建协同高效的低空经济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强化应用场景,激发消费潜能。开发低空应用场景,扩大低空物流、公共服务、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消防、环保检查等领域应用。中国铁塔湛江分公司使用输配电线路无人机巡线技术进行电力巡检;顺丰无人机开设了湛江市徐闻县至海口市秀英区跨海快件运输业务;2024年5月15日湛江市无人机血液运输航路实现首飞,我市成为省内继深圳之后第二个开通无人机血液运输航路的城市;2025年1月20日开通湛江西至海口站“空铁联运”直升机航线;2025年春节期间赤坎金沙湾举办无人机表演共20场(次),带动赤坎区接待游客约90.56万人次,同比增长46.06%。巴斯夫通过无人机从东海岛基地装卸码头运输样品到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石化实验室进行检测,已于2025年4月12日-14日开展测试飞行。
(五)强化飞行监管,确保低空安全。市公安系统成立市县两级无人机管控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高性能侦测反制设备布建,加大对无人机“黑飞”打击和管控。市公安部门联合市场监督、工信等部门强化源头管控,动态掌握全市无人机及飞手有关信息,加强无人机限高限远等监管,通过采用反制驱离、返航、降落等多项措施加大对无人机“黑飞”行为打击力度。2024年我市在大型群众性活动安保中反制驱离、返航降落无人机20架,宣法教育飞手10人,依法办理无人机黑飞行政案件2宗,行政处罚9人。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与投融资瓶颈突出,产业启动难度大。湛江市作为粤西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承担低空经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如通用机场、起降点、测试场地等)、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场景推广的高投入。同时,市场对低空经济的盈利模式和风险回报预期尚不明确,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对投资低空经济领域持谨慎观望态度,导致项目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明显,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启动速度。
(二)技术自主性与人才储备不足,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
一方面,湛江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依赖外来,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且缺乏规模化试验场景,难以支撑技术创新迭代。另一方面,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既缺乏“航空+商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也缺少操作维护、数据分析等技能型人才。尽管湛江市有4所技工院校,但专业设置尚未针对低空经济需求动态调整,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人力需求。
(三)产业生态碎片化,集群效应与市场活力待激发。制造业基础薄弱是湛江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短板。对比中山等拥有家电、五金、灯饰完整产业链的城市,湛江尚未形成低空经济领域的品牌制造业集群,现有签约项目多为单体企业或初步规划的产业园,上下游配套企业尚未集聚,产业链条分散导致生产效率低、市场拓展能力弱。此外,本地市场规模有限,消费需求未被充分激活,进一步抑制了低空产业的潜在价值释放。
(四)政策法规与协同机制不完善,发展环境待优化。当前低空空域管理仍较为严格,部分地区存在限飞或禁飞规定(如部分敏感区域对无人机飞行高度、范围限制较多),直接制约了无人机配送、空中旅游等新业态的落地)。同时,现有法律法规对低空经济的覆盖不足,在安全监管(如飞行器适航标准)、空域划分(如低空飞行区域规划)、知识产权保护(如核心技术专利)等方面缺乏细化指导,导致企业运营合规成本高、风险大。此外,跨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协作机制仍显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各单位会办意见及提案建议,湛江市拟从“政策保障、产业培育、人才支撑、场景拓展、协同机制”五大维度协同发力:
(一)强化政策顶层设计,破解空域与资金难题。一是极力争取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联合各相关部门推动低空空域“分级分类、动态灵活”管理,划定更多自由飞行区域(如旅游观光、物流运输专用空域),简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二是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一方面争取省级及以上专项资金支持(如低空经济产业扶持基金),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扶持(如低息贷款、风险投资),同时引导落户湛江的现代物流企业(如韵达粤西物流基地、京东顺丰合作项目)拓展低空经济布局,撬动市场资本投入。
(二)加快产业生态构建,推动集群化发展。一方面,加速推进已签约低空制造项目落地,强化工信部门的“一对一”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同步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奋勇高新区、雷州经开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推动“低空+制造业”融合,鼓励本地企业向低空经济关联领域延伸,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本土品牌。
(三)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支撑。一是推动技工院校优化专业设置,根据产业需求增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低空运营管理”等专业,构建“宽口径、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群;二是实施“终身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依托行业、企业与院校建立产教联盟(如联合无人机协会、头部企业),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定向培养技能人才;三是常态化举办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并落实《湛江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和激励办法》,对获奖选手及团队给予奖励,吸引高端人才留湛发展。
(四)拓展应用场景,激活市场需求。一是推动“低空+文旅”融合,加强已开通航线(如海口-湛江、儋州西庆-湛江吴川低空旅游航线)的宣传推广,同时推进特呈岛低空经济文旅项目、空中游览雷州半岛/红树林保护区等特色项目落地,结合海鲜放送季、十一黄金周等节点策划“低空体验套餐”,培育消费热点。二是推动“低空+物流”协同,依托物流产业园推广“无人机运输+即时配送”模式(如医疗标本配送、半日达电商物流),并加快低空停机坪、充电站等基础设施配套。三是推动“低空+制造”应用,支持大型工厂扩大无人机巡检场景,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同时鼓励园区利用无人机开展工程监理、安全监测,建设智能工地。
(五)完善协同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低空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空域审批、项目落地、政策落地等问题,打破“信息孤岛”。同时,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推动地方立法或实施细则出台(如低空飞行安全监管办法、知识产权保护指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湛江市发展低空经济既面临经济基础、产业生态等客观挑战,也拥有“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交汇点区位优势等机遇。通过政策突破、产业培育、人才支撑、场景拓展及协同机制优化“五措并举”,有望逐步破解当前瓶颈,推动低空经济成为“百千万工程”的新质动力引擎,为湛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