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25005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民建湛江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湛江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做强交通物流枢纽的建议》(第20250057号)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经综合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等相关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视顶层设计,提升湛江通道定位
自《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以来,我市积极争取提升湛江通道在规划中的定位。一是我市在国家发改委主持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部际联席会议上,明确提出提升湛江港在新通道的定位意见。二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多次提出提升湛江通道定位的建议。三是在上级部门征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相关意见时,多次将提升湛江通道定位的建议反馈至上级部门。
下一步工作,我市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中,仍会继续将提升湛江通道定位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争取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或者实施方案中有所体现。
二、关于强化政策与资金保障
我市十分重视对新通道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工作。一是印发扶持方案,扶持范围包含航线、集装箱业务、铁海联运、无水港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港口发展的主要业务,对湛江港的扩大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推进口岸收费清理规范工作。精简收费项目,2021年将湛江口岸收费目录清单从70项压减至30项,2023年联合相关部门梳理形成进出口环节收费目录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73项、市场调节价收费 35 项),2024年更新后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示,并推动 54 家企业在办公场所同步公示,实现收费透明化。落实国家降费政策,2021年起停征港口建设费,2022年取消港口设施保安费政府定价,同年10-12月阶段性降低货物港务费 20%。持续实施海关查验费用减免,2017 年以来累计为 3439 家次企业免除查验无问题费用 1092.28 万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多部门协同,我市口岸收费实现清单化管理,跨境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三是自2025年1月1日开始,我市已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离境港使用启运港退税政策,进一步有效提升物流效能。四是自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体系以来,我市财政对新通道建设一直提供较强支持,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都能优先保障新通道建设的资金使用,包括涉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扶持政策资金。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能,巩固湛江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进出口关键节点地位。
三、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湛江市一直致力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是畅通骨干交通网路。综合交通体系提速构建,入选广东交通强省建设试点城市。广湛高铁正加速推进,2025年内开通;合湛高铁于2024年底开工、湛海高铁及北向高铁通道前期工作提速推进,多向连通的高铁网络正在加快形成;沈海高速茂湛高速改扩建、湛江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等建成通车,南湛高速、雷州半岛西线高速加快建设。二是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湛江港拆装箱一期工程投产,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进入主体实施阶段,湛江宝满港区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强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宝满港区铁路专用线、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等工程;推进宝满集装箱码头二期、乌石铁路支线、东海岛铁路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持续强化港口功能,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出海口。
四、关于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
我市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一是与重庆、贵州等地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头部门联席密切,在政策同步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签订了若干框架协议。2025年6月湛江海关、市发改局、市商务局专程到重庆进行离境港退税政策宣讲,效果良好。二是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完成琼州海峡港口整合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加快推进琼州海峡协同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目前已促成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雷州经济开发区与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5 个国家共10 个境外园区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在湛江成立,引导对外投资企业以“湛江制造基地+东盟加工基地”方式布局发展,吸引国内产业有序就近迁移和国外产业集聚。
下一步我市将就提高通道物流效能、物流费用降本增效、产业互补等方面继续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方政府开展合作。
五、关于积极拓展航线
我市积极鼓励各类船公司织密完善航线航班网络。一是印发扶持方案,对新开航线给予一定奖励,目前累计运营35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其中内贸19条,外贸16条),覆盖国内和东南亚主要港口。二是积极创新“并行港”物流模式,加强与周边港口互动,提升航线效率。通过“并行港”物流模式,协同联动深圳、海南港口,推动海上“环线班轮”顺畅运行,支持内外贸、空重箱等模式同船混装,船舶装载率从原来30%大幅提高到约80%,有力增强湛江港对西南腹地货源的承接能力。自2024年9月底启动以来,累计采用该模式从湛江港启运9081TEU。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梳理进出口货物流向,加强分析研究,引导船公司加大航线投入,适时开行新的航线。
六、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2023年7月,湛江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湛江枢纽由霞山片区和麻章片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 7.07 平方公里,两大片区功能优势互补,服务范围覆盖湛江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海工装备、森工造纸等产业集群。我市正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物流要素规模集聚和集成运作,积极探索降低物流成本。一是以大型物流项目为牵引带动整个物流业降本增效,其中主要有深国际·湛江综合物流港(2024年已建成)、湛江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基地)、京东物流供应链项目、吴川空港等项目。二是我市大力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持续拓展陆海兼济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船舶航线基本覆盖国内主要港口及东南亚各国,海铁联运班列覆盖云贵川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等区域并延伸衔接中欧班列,积极对接RCEP,全力服务我国西南地区。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同时联动国家战略,完善物流业布局,推动物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政策宣传,鼓励企业适时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继续扩大海铁联运覆盖范围,强化货物集结,充分利用招商港集团布局,强化与周边港口的航线融合,持续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枢纽。
七、关于进行通道扩展与新通道建设
我市积极加强与经济腹地的联系,一方面对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区域加强合作,另一方面不断开拓新的地区合作,尤其是湖南中西部地区。一是我市西部陆海新通道湛江运营公司于2023年5月8日与永州陆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湛江永州铁海联运合作项目。二是深度融入通道组织运营体系。2022年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湛江运营公司,推动市交投集团签署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协议及第三次增资扩股合资合作意向协议,入股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助推进一步形成通道沿线省(区、市)合资共建格局。三是持续扩大通道班列运输规模。自2019年来累计开通43条,覆盖12省(区、市)、30市、54站,通达渝贵川桂滇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南自贸港等地区;开行跨境接续班列线路7条,连通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白俄罗斯明斯克、俄罗斯莫斯科、法国、比利时和老挝,打造了湛江连接欧洲、中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新通道。2022-2024年累计开行班列1654列,完成集装箱重箱量82654TEU,货值约131亿,帮助客户节约物流成本逾1.6亿元。2025年1-6月,新通道湛江公司2025年累计开行班列334列,完成箱量16718TEU,货值约7.9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及其扩展地区的联系,大力推进湛江至重庆、贵州等地班列常态化上下开行,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产业分析研究,推动湛江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产业融合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