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政协市十三届湛江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0210076号提案答复的函
致公党湛江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中推动湛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10076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市开展“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市委、市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为全市“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成立“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台账,聚焦整治重点,有效破解营商环境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我局作为牵头部门,积极作为,组织市有关部门,对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起草完成《湛江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实施方案》细化了18个方面70项目标任务,明确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的主体责任、完成时限、预期目标以及组织保障。截至今年8月15日,优化营商环境70项工作任务已有30项完成,39项进展顺利,仅有1项进展滞后。
(二)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聚焦农村地区、民生重点领域,在全市开展扫黑除恶集中行动,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扫黑除恶斗争的有效衔接,推动政法机关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联动,强化对涉黑涉恶案件线索倒查工作督导,推动重点案件深挖彻查、打深打透,对重特大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发起凌厉攻势,不断巩固专项斗争成果,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同时,大力开展“平安创建”集中打击清源百日行动,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社会突出矛盾,促进社会治安环境、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三)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根据《湛江市“三大抓手五大行动计划”—湛江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2017-2020年)及《湛江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市级财政预算安排 “支持企业技改和发展民营经济专项资金”1 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 万元、“促企业上规模经费”1000 万元、“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和民营(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认定及奖励”100 万元,用于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及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财政投入 3000 万元建立对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由政银担共同分担风险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风险补偿金杠杆作用。从 2020 年 11月启动至今年 5 月末,累计为 219 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3.09 亿元,政策扶持的放大效应超过 10 倍,有效纾解我市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
(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推进民营科技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小家电、农海产品加工、医药、糖业、羽绒等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从过去主要依靠量的扩张,转向依靠数量与质量并举,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加快民营经济聚集扩张,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成为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力军。截至 2020 年,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 301 家,高企总数比 2015 年增加了 261 家,较 2015 年同期增长 650%。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省、市技术改造资金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通过省、市技术改造资金扶持政策,我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企业转型升级热情高涨,我市工业企业已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五)指导民营科技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发展。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围绕钢铁、石化等重大项目,开展配套服务,进入各类配套产业工业园区(基地),在配套服务中实现做强做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专业市场、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六)出谋划策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组织召开融资对接会议,举办 2021 年全市春季政金企投融资对接会。聚焦新兴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针对特定企业、特色产业制定更灵活便捷的金融产品,同时还邀请到上交所、深交所等权威机构为企业作上市辅导宣讲。参加本次对接会的企业 84 家,收看现场网络直播人数近 2.5 万人,近一半企业达成融资意向,总金额约 15.56 亿元,切实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及时雨”。
(七)精心打造小家电产品服务平台。廉江小家电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于2018年12月9日正式启动建设,市级财政 3000 万元资金已全部下拨廉江,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和装饰工程已完成,已于2020年12月投入使用,产品检测中心、互联网服务中心、生产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家电产品展示中心等平台陆续入驻,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八)加快打造高质量产业链。发挥标杆龙头作用,加快打造钢铁、石化、造纸产业链条。一是打造高端钢材产业集群提供高端精品板材。以东海岛钢铁产业园为载体,打造以宝钢为龙头的绿色钢铁产业集群。总规划38.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钢铁产业园区,已有51家钢铁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以宝钢湛江、宝山化工、申瀚科技等企业为核心的钢铁产业链。二是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以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为载体,全力打造以中科、巴斯夫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石化产业园区总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法液空、茂华实华、利柏特等16家石化企业已入驻,5个优质储备项目正在前期筹备。目前,我市与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将于近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合作内容中就“产业链延伸”方面,双方达成共识,提高炼化产品附加值,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合理利用有效资源,推动湛江市化工产业链配套带动效应呈能级跃升。三是打造绿色造纸产业集群。我市以晨鸣浆纸、冠豪高新为龙头,以麻章森工产业园和东海岛特种纸产业基地为重点载体,大力发展制浆、造纸、印刷、包装、原料加工等产业,推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南方造纸基地。
(九)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坚持以便民利企为服务宗旨,积极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多举措打造高效贴心的线下综合服务平台,全力夯实我市营商环境前沿阵地。一是坚持“应进必进”全面整合办事大厅服务事项。截至6月底,进驻事项共计1735 项。建设全市统一预约办理系统,目前已实现进驻实体大厅事项理事项网上可预约率100%,全市依申请事项可网办率为96.61%。二是深入推进窗口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完成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窗口设置,推进企业开办“一窗通取”专窗建设。三是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目前我市可在外省办理事项共100个,2021年6月份跨省通办办件量4956件。外省在湛可以办理涉及身份证、驾驶证、社保、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等275项“跨省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四是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设备,建设全市统一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并对接省“好差评”系统,更新市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评价器,健全“好差评”工作整改和反馈、通报机制,并在各办事窗口显眼位置张贴评价二维码,引导群众主动评价,有效提高群众参与度。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认真对照今年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评估结果,主动学习北上广深杭等先进城市的新经验新做法,深入研究分析,树立整体意识,强化协调配合,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形成合力提高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持续提升我市营商环境。
(二)保持对黑恶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中心工作,加强行业领域监管和专项整治,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商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
(三)主动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以省委、省政府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沿海经济重要发展极为契机,着力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对接,深入研究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内涵,将争取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重点工作,及时跟踪了解上级政府新增债券和专项资金扶持等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导向和落地方案,发挥政策引领效力,关口前移主动衔接,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基础。
(四)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成长快、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重点发展钢铁、石化循环经济产业、节能环保、新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支持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催生的新型业态。围绕新兴产业发展,论证筛选一批带动力强的企业项目,设置专项资金向战略型新兴产业倾斜。
(五)积极搭建平台谋划引进储备项目。与专业的招商中介机构、代理机构合作,让专业的人为我们提供项目引荐、情报分析、洽谈接待、投资咨询推广等专业招商服务。提前谋划,筑巢引凤。抓紧做好产业园区各专项规划,做到规划研究与项目谋划相衔接、具体项目与具体措施相配套同步推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引进与项目落地无缝对接。
(六)继续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氛围。引导各参与单位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持续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社会氛围,全面公开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制度,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集成”专栏,全面公开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向企业和群众和外界推介我市已经落地的优化政策,持续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社会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 8 月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