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新闻发布会

《湛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5年湛江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过79岁
时间:2022-08-05 11:06:40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8月4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湛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健康湛江建设为引领,围绕“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工作思路,构建区域医疗中心,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良好成效。市卫生健康局牵头编制《湛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务求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卫体系建设和重点疾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025年湛江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过79岁

  “到2025年湛江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过79岁,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将达5.5个。”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湛江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从2016年的76岁提高到77.6岁(预测,待人口普查公布),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82‰,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8.15/10万,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湛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湛江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了1个总目标和20个发展指标。总目标是指:2025年,健康湛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现代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体系,优质高效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区域卫生健康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20个发展指标涵盖了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四大类。其中,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9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以上、国家卫生城市数量占比持续提升、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5.5个、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控制在25%左右等等。

  “十四五”期间,湛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点任务有六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二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是优化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四是深入推进健康湛江建设;五是健全完善健康优先发展保障体系;六是推动区域卫生健康协同发展。

  湛江力争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十四五”时期,湛江将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注重提高质量和均衡发展,促进资源下沉和系统协作,建设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在建设医疗卫生高地方面,湛江将通过实施“1234”行动计划,围绕区域医疗中心“1”个目标布局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广州—湛江、海口—湛江“2”个医疗卫生领域深度协作;构建区域公共卫生应急中心、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高水平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平台;建设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中医医院、市第二中医医院“4”所高水平医院。推动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建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救治中心。

  同时,力争建成1至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布局建设3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0项重点专病、20项重点技术,使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病)达到50个以上;到2025年,县级人民医院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不少于10个。

  基层服务提质增效方面,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推动“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六个方面的统一管理,升级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用房改扩建及医疗设备升级;为公办村卫生站(室)配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推进1000项卫生健康适宜技术下基层;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轮训计划;加强医养结合、社区护理、康复病床、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能力。

  优化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十四五”期间,湛江将如何进一步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对此,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口岸城市,将建设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水平实验室。

  湛江将大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短板、堵住漏洞、强化弱项,提高平战结合能力。其中,重点做好四大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迁建湛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建立市县镇三级疾病预防体系。建立与现代化疾控体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强疾控体系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建设。提升疾控体系公共卫生监测水平。

  二是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格局,建立集预防、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区域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机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专家体系建设。提升卫生应急处置核心能力,加强全市卫生应急队伍分级分类规范化建设,分级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加强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全力支持市应急医院、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设,打造海(水)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谋划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健全市际应急协同机制,强化卫生应急跨省跨市交流合作。

  三是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提升“平疫结合”能力,建设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新增传染楼项目、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新增传染病负压病房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亚(准)定点医院建设。实施疫情防控能力提升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外防输入能力,提升流调溯源能力,提高筛查检测、监测预警能力,提升转运隔离能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四是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条件建设和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网底。深化医防协同合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明确统筹管理公共卫生工作的科室,建立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人员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建立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


邓耀瑞 邓鹏程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