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答记者问
香港商报记者:香港与湛江离得很近,请介绍一下湛江与香港的合作关系,比如湛江在双方合作方面有什么优势、计划和项目?
王中丙:广东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就是深化粤港澳合作,这是一篇大文章,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湛江在这一轮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没有像珠三角那样毗邻港澳,拥有非常便利的地理条件,所以在承接香港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相对滞后。进入新世纪,我们充分意识到湛江与香港经贸合作空间非常大。具体表现在,一是港口贸易合作,湛江拥有深水大港,香港拥有众多国际航班、航线,也有很好的港口条件,关键是香港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港口经营管理队伍。所以湛江与香港的港口贸易合作目前刚刚起步,我们希望与香港深化合作,借用香港航运贸易的经验,提升湛江港口贸易水平。二是旅游合作,湛江与香港貌似很远、实际很近。湛江有直达香港的航班,每周二、四、六3个航班,随着客流量增加,我们还会增加航班量。香港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旅游很有经验。湛江天生丽质,有非常好的人文、生态和旅游资源,包括正在推出的“五岛一湾”和雷州半岛的人文与资源旅游,可以说是一块处女地。我们希望借用香港成熟、先进的国际旅游发展经验,希望香港有志于发展滨海旅游和温泉度假、滨海度假的有实力的公司到湛江投资,共同把湛江旅游业发展起来。三是食品交流合作。湛江是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在海鲜原材料组织生产方面,在全国滨海城市属一流,我们希望借用香港发展美食的经验和管理技术,提升湛江美食特别是海鲜美食业发展水平。去年底香港烹饪协会组织30多位香港一流企业家到湛江考察访问,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我觉得这是一个开始,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香港跟湛江可谓同文同脉,拥有很好的发展历史渊源。建国之前的抗战期间,日本占领香港,所有珠三角口岸都已封闭,唯一能够接受香港难民的就是广州湾,也就是今天的湛江港。历史记载是50万香港难民到了赤坎,到了湛江。可以讲,湛江曾经是香港居民的安全港湾。如今60年过去了,我们希望香港和湛江能够在新的历史航程中开创经贸合作新明天!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环北部湾、东盟等区域经济发展中,湛江的优势在哪里?未来几年湛江的发展前景如何?
王中丙:大家注意到,湛江与东盟、北部湾的距离非常近而且很方便。湛江是广东参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是代表广东实力与形象、参与北部湾合作竞争的主力军。我们十分重视跟东盟的合作,湛江与东盟合作有天然的地理条件,更有发展的契机,特别是在水产、港口航运、旅游等方面,在湛江大农业、大商贸和大旅游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我们希望东盟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到湛江考察投资,今年5月28日,我们准备邀请东盟华人商会聚集湛江,举行东盟·湛江合作洽谈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深入探讨湛江与东盟合作发展的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刚才王市长提到很多央企在湛江投资兴业。现在湛江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请问湛江未来与央企、外企对接合作有哪些打算?
王中丙:湛江跟央企合作是有传统的。湛江有特殊的地理区位,特别是拥有常年不冻的深水大港、深水码头,在我们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面,已经把它定位为大型国际商港和西南出海大通道。这样的条件,让湛江具备与央企合作的元素。上世纪70年代,中海油西部基地首先登陆湛江,西部基地至今是中海油海上钻探的重要基地,也培养了大量人才,比如我们的赵志辉常务副市长就是从中海油西部基地走出来的湛江市领导。到现在为止,西部油田、西部基地已经开采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油气当量,是一个十足的海上大庆!从中海油开始至今,大量央企进驻湛江,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航油以及中粮、宝钢、中国诚通、中铁建、中国交通集团等等,它们扎根湛江,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很多央企领导说,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他们第一个战略要点是根据国家的战略安排,在全国各地布点,第二个战略发展方向应该是沿海,向海上进行战略转移。因此我相信湛江凭借良好的条件,会给央企第二次战略发展,或者说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战略的转移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承接央企战略转移,我们注重做好三方面工作,切实为央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改善发展软环境,我们简化了很多办事程序,为央企在湛江设置企业、经营发展创造最为优越、最高效率的发展条件;二是把最好的港口、最好的土地留给最有实力的央企,央企往往最重视发展的硬条件和软环境,有了港口,有了土地,加上央企的资金、技术,企业必然产生很好的效益,同时有效支持湛江腾飞崛起。三是我们不断改善湛江居住环境,为央企留住人才、开展科研,创造良好的科技、教育、人才环境。从“十一五”开始,我们就注重打造优良的居住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舒适的学习、教育、医疗环境,把湛江打造成宜业宜居、并在教育发展上不逊于一些大型城市的滨海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请问湛江钢铁项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我想确认一下,听说这个项目会在今年4月奠基开工。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王中丙:宝钢湛江钢铁项目不仅是一个钢铁项目问题,它涉及我国钢铁工业布局优化,最关键是涉及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项目联动着淘汰落后产能、城市钢厂搬迁和钢铁企业重组、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正如我刚才(指在投资说明会上的演讲)所讲,宝钢把第二个30年的发展战略放在了广东、放在了湛江。这个项目已列入国家所有有关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已在2008年3月开出“路条”,此后我们全部完成国家要求的相关前期工作,包括土地“三通一平”、农民搬迁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宝钢在钢铁重组、城市钢厂环保搬迁等方面也得到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现在是万事俱备,我们期待最终获得国家批准,我们的信心源于这个项目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国家产业布局,更符合广东的产业转移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宝钢的经济实力、行业地位、人才优势和资金雄厚,都为这个项目建设奠定最成熟、最强大的基础。我们十分期待项目早日得到批准,我们有决心在国家批准之后加快建设,在2014年形成1000万吨的产能。至于刚才你讲4月会有这个项目的开工典礼,我还没得到这方面的认证。
香港大公报记者:刚才听到王市长提到海洋经济,国务院已经批准实施《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湛江是海洋经济大市,请问湛江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在这些方面香港有什么可供借鉴的地方?
王中丙:我很高兴湛江成为广东省的海洋经济试点市之一,而且是广东最大的海洋经济试点市,广东省又是全国3个海洋经济示范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湛江的海洋经济发展已经走进国家视野。湛江的优势在海洋,发展的潜力也在海洋,湛江依港而兴、因港得名。发展滨海经济是湛江历届市委、市政府重点考虑的战略性问题,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湛江发展滨海产业的重点,第一个方面是向海洋要国土,这是很重要的战略。湛江陆地资源很多,但大部分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广东、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湛江除了陆地资源,还有差不多700万亩浅海滩涂资源,相当于一个陆上湛江。这些浅滩涂大多属于外海,填海不会影响生态变化,而且湛江严格按照国家海洋发展规划开展工作,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科学用海、依法用海、生态用海“五个用海”。在此情况下,我们会争取国家最大支持,首先在东海岛南部进行填海工程,刚才你们都听到中铁建集团孟凤朝董事长表态,事实上他们已开展工程建设。第二个方面是充分依靠深水良港特别是湛江港,发展临海工业。第三个方面是实施港口发展战略转移。湛江港集团现已成为中外合资企业,历史上湛江港第一作业区是在霞山中心城区,因此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需要进行转移,主要是建立新的宝满作业区,并在东海岛布局新的港口作业区。腾出来的老港区我们将规划建设新的城市地标、新的城市广场,就是说五六十年代我们把最好的岸线让给了生产,今天我们要重新把生产岸线还岸于民,作为生活、景观岸线,让市民,还有外地到湛江旅游、经商的人士能够充分享受海洋的快乐,享受美丽的湛江港湾。第四个方面是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公司和政府共同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发展港湾旅游,首先重点发展“五岛一湾”,也就是我们的特呈岛、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和南屏岛5个岛和湛江湾。我们对湛江旅游业寄予厚望,我们相信旅游作为湛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一定会为广东的幸福生活,为全国人民能在湛江,在海边度假,享受椰风海韵、碧海银沙,贡献湛江的力量。同时,我们希望广大投资者投资湛江的新海洋产业,希望海洋生物、海洋制药、海洋材料、海洋游艇等产业能在湛江集聚,让湛江的海洋产业获得大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日本福岛事件对我国核电发展有一定影响。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我国继续发展高效核电的举措,尤其要在东部沿海先行先试。湛江作为广东的远洋门户,在发展核电方面有没有考虑?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王中丙:据我所知,在广东省第一轮核电项目选址储备地点中,湛江暂时尚未发现很好的地方适宜建设核电项目。所以在新能源建设方面,我们充分利用雷州半岛丰富的风能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风能和沼气能。核能是清洁能源,在下一轮核能发展布局中,我们会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加以贯彻落实。我们也会采取积极态度,支持核能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2009年下半年,我曾到广东锻炼,也到湛江采访遂溪醒狮。但从广州到湛江,交通不是很方便。坐火车只有慢车。如果采访醒狮,到佛山更加方便,当然遂溪醒狮很值得报到。下一步,政府提出要建设便利的湛江,请问政府如何加快湛江的交通建设?
王中丙:你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从广州乘火车到湛江,落脚点不在湛江南站,而在西站。湛江西站在麻章,离主城区还有二十多公里,给大家留下比较偏僻落后、不够安全的印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时湛江建铁路是为疏港,不是为了疏人。湛江建设第一条铁路是大西南的出海通道,后来出于便利考虑,铁路客运借用货物通道。所以,从广州到茂名之后,就没有直接从茂名到湛江的铁路线,只能从茂名绕到河唇,弯一个大三角,再从河唇拐到廉江,到达黎湛线再到湛江。从时间上讲的确不快,从线路讲确实不方便,这也成为湛江为什么与珠三角地区欠缺沟通、发展较慢的最大客观原因。所以,湛江历届市委、市政府强烈呼吁快速建成广湛高速,广湛高速2007年全线建成通车。湛江交运集团的飞马汽车,从湛江到广州也就是四个半小时,车内配备床、电视、音响等设备,非常舒适安全,对司乘人员实行严格管理,从未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从广州到湛江还有直达航班,每天四个航班对开。目前我们正在迁建湛江机场,计划2016年建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西部高铁,西部高铁建设将彻底改变湛江的交通面貌。该项目2009年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其中第一段广州到江门新会已建成通车,第二段茂名到湛江,这条茂湛铁路总长10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工作时速200公里,项目将于今年建成,中间第三段茂名到新会计划于2016年建成。同时,为彻底改变湛江交通面貌,我们提出构建“三环四通”大交通格局。湛江的前途在交通、命运在交通、成败在交通。我们希望通过“三环四通”建设,迅速打通湛江通往珠三角、通往发达城市的通道,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方便的交通条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使资金等投资要素迅速在湛江聚集。我们会全力争取湛江“三环四通”在“十二五”期末按期建成,包括环半岛一级公路、总长330公里、投资130个亿,这条公路将彻底改变雷州半岛居民出行条件,把雷州半岛东西部港口、工业园区和旅游观光线路连成一体,让湛江在交通便利的前提下,获得更加科学、更加快速的发展。
南方网记者:请问王市长,刚才您在投资说明会上的演讲主题是不是在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湛江?您觉得对于了解或不了解湛江,去过或没去过湛江的人,如果要改变湛江以前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您觉得需要多长时间?您有这个信心吗?
王中丙:我想请问,你心目中的湛江是什么印象?
南方网记者:因为我去湛江的次数不多,除了海以外,感觉没有什么印象。
王中丙:我很愿意回答你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北京投资说明会的一个中心要点之一。说实在的,正如我发言中所讲到的,真实的湛江确实未被很多人了解或知道。到过湛江或者听说过湛江的人,对湛江的了解可能更多停留在十多年前,或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停留在急于求成或者“9898”走私案件这样的阴霾里。进入新世纪以后,真正的湛江,真实的湛江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人民更加自信,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更加自信、对湛江的未来更加自信、对我们城市的发展更加自信。举个例子,广东省委汪洋书记对湛江的评价就是“广东未来十年看粤西,粤西崛起看湛江”,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湛江的期待和要求。主要背景就是广东进入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期,新的增长点、新的产业转移腾飞平台就在湛江。
我们需要多少年改变湛江现在相对落后、欠发达的面貌呢?我想,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三个要素或者说三个条件。第一是优秀的文化,第二是伟大的人民,第三是卓越的领导者。这三者都非常重要,对于优秀的文化和伟大的人民,我一点都不怀疑。因为湛江拥有灿烂的雷州文明、悠久的雷州文化,拥有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拥有大批拼搏进取、实干创新的优秀人才。卓越的领导,我希望我们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今天,小华书记同我们一起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全面向大家展现一个欣欣向荣的湛江、一个充满信心和发展前景的湛江,就是因为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本身豪情满怀,想干事创业。特别是换届以后,包括各个县(市、区)领导都是我们领导集体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不是卓越的领导,但我们一定向卓越领导的标准看齐,向广东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答卷,这份答卷就是湛江五年崛起。
我们希望在湛江五年崛起的过程中得到新闻媒体一如既往的支持。新闻媒体厚爱湛江、关心湛江、支持湛江,给我们这个集体增强了信心。在座很多记者都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你们宣传湛江时不遗余力。我们感到很抱歉、很愧疚,像这样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我们更多的是与本地媒体交流,本地媒体影响更多是在湛江。湛江的产业是世界性的、湛江的发展目标是世界性的、湛江追求的宏伟愿景也是世界性的。所以,希望世界的媒体宣传湛江。我们有这个信心面对世界媒体,我们也会提供条件和途径,方便媒体采访报道,让你们在报道过程中增加对湛江的了解、增加对湛江的信心。你们会受到感染,湛江和其它先进地方一样会有好的文章,也会有好的发展前途。欢迎你们到湛江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