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联动推动遂溪可持续发展
鸟瞰遂溪县城。 郎树臣 陈煜 摄
近年来,高规格、大手笔统筹城乡规划,让遂溪县城扩容提质成效显著,“两河三岸”综合整治开发、市政道路升级改造、中心市场搬迁等项目正逐步开展。打造大交通格局,有序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提前完成“一镇一广场”,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生福祉不断推进。
在产城融合联动发展方面,该县科学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坚持产业发展为首,建设绿色生态新城,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遂溪县委书记余庆创表示,作为湛江的“附城”,遂溪要有自己的担当,要争当发展路上的排头兵。为了贯彻落实好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遂溪的实际,遂溪制定实施包括产业发展、县城提质扩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务环境优化、抓稳定建平安、促进民生事业升级等方面在内的《六大行动计划》。以政务环境优化为突破,以平安稳定为保障,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全方位推动遂溪发展。目前,一批产业、基础和民生项目的建设正在推进。筚路蓝缕,在前进的路上,遂溪的干部队伍将以团结、务实、奋进的精神面貌,推动工作一项一项落实,收获一份又一份成果。
以产带城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高地
在遂溪,电商业发展迅猛。即便在边远乡镇,也能看到淘宝的终端服务站。据统计,该县有农村淘宝服务站76个、特约服务分站30个、全职服务站46个,服务站点数排名广东县域第9位。
遂溪的北部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占地200亩并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布局了国家二类口岸、海关监管仓、保税仓、大型冷库等功能和设施,项目投资总额2亿元,已经建成了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项目,专用仓库、卡口、监控等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作,正开展招商工作,邮政EMS、阿里巴巴下属百世物流已正式入驻产业园区。
在新常态下,遂溪县坚持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三大抓手”之首来抓,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北部湾跨境电商物流园区的建设,就是谋划做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举措。如今,旨在打造成为“跨境电商+现代物流+大宗交易+现代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商贸流通平台——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目前已完成第一期的建设并投入运营,第二期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
遂溪目前拥有食品加工、建材、新能源、家具、制药、轻重工包装等传统工业行业,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遂溪谋划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遂溪有着60多万亩甘蔗地,被誉为“中国第一甜县”。然而传统制糖产业附加值低、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同质化竞争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省、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全县糖厂对老旧设备进行全面技改,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液态糖、功能糖等高附加值新产品,在产业链上谋求更好的效益和发展。近三年来,遂溪县糖企共进行了5项技术改造项目备案,备案投资总额6.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预计全面投产后新增年产值6.5亿元。
优化服务 打造产业发展聚集区
从空中鸟瞰遂溪县最大的工业园区——岭北工业园区:道路四通八达,厂房干净整齐,各种货车游走于宽大的工业园区内,卸货装货,输送四方……
该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8亿元,建成15条总长11.4公里的硬底化道路;110千伏岭北输变电站、邮政、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绿化亮化及市政配套设施已覆盖;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园区发展承载力。目前落户岭北工业园区的企业项目有47家,在建和投产的有30多家,洽谈的投资项目更是纷至沓来,整个园区发展提速,洼地效应明显。
该园区的家电企业百事佳负责人杨女士表示,与4年前搬进园区时相比,如今企业厂房和产能均较当年扩大了一倍,智能生产线也将于10月投入运行。
谈起当地对投资环境的重视,杨女士深有感慨:2015年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湛江,企业上万平方米的厂房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夷为平地,损失1000多万元。就在她彷徨无助之际,遂溪县有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救灾,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争取到了关键的扶持资金。最终,企业在台风袭击一个月后成功重建。“平时,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会经常过来宣讲产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设备更新换代扶持资金。”
园区内很多企业都有过与百事佳类似的经历。近两年来,遂溪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政务环境建设,优化园区投资服务,完善基地企业准入原则,对入园企业实行建设进度全程跟踪,从开工到投产采取“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机制,形成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2015年,遂溪县产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认定为省级产业集聚地;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据悉,为了加快园区建设进度,破解资金投入不足难题,遂溪县正在推动与央企中冶华天基建生态公园园区的合作,对岭北工业园为主的5个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明确各个园区发展定位,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有针对性引进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和园区协调发展。同时,该县创新招商办法,实行“商会招商”“以商引商”等招商方式,发展壮大工业产业,打造以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聚集区。
扩容提质 再造遂溪发展新名片
遂溪县总人口有100多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18平方公里的老县城区无论是发展空间、公共设施配套,还是交通承载力,都已经接近饱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遂溪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明确:要拥抱湛江市区,实现同城发展,建设新城区势在必行!
遂溪县城水系发达,有“五河交汇、六河同城”的美誉。遂溪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县城发达的水系,以西溪河、源水河交汇处为核心打造“两河三岸”新城,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两河三岸”是遂溪新城的核心区,是县城扩容提质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县城总体规划和湛江同城发展的主要抓手。新城总体规划建设面积5万亩,按照功能定位分为商务办公区、商住综合发展区、科教研发区和生态智慧城等,融入海绵城市、循环城市、脚印城市以及复合型城市等发展理念,目标是打造成宜居宜业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未来,既有江南水乡美景、又有现代城市发展韵味,融合“水、景、路、城、人”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新城,将成为遂溪城市发展的亮丽新名片。
2016年12月20日,被称为遂溪县第一重点项目的“两河三岸”项目正式启动。当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促落实,施工人员和时间赛跑,目前已经完成全部项目征地和用地清表工作,全长10.9公里的施工便道已建成7.9公里,明年开始将进行地下管廊、污水处理厂搬迁和河道水体整治工作。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建成源水大道、滨河南路、滨河北路以及路边景观。
新城扩容、旧城提质。如果说“两河三岸”项目是新城扩容的重点,那么遂溪孔子文化城就是旧城提质的亮点。“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荒地,没有几个人能想到会变成今天这么热闹的场景。”负责孔子文化城建设管理的遂溪县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雄东指着初具规模的文化城说。
遂溪孔子文化城以5A级旅游区标准打造,首期建设用地1300亩,由“孔、古、石、水、绿”五个元素组成,是集旅游观光、文化教育、虔诚朝拜于一体的儒家文化景观园。2015年6月28日,遂溪孔子文化城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工程建设马上进入白热化阶段,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遂溪孔子文化城内的道路、水体、绿化以及杏坛广场、综合运动场等配套项目已基本建成;主体项目孔庙、文昌阁也即将完工,预计今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此外,遂溪当地还加大对旧城区的升级改造力度,建成遂溪新中心市场、中山市场;完成县城国道绿化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县城道路“白改黑”等工程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为旧城区提质“强芯”。
擦亮招牌 建设大型宜居养生基地
2016年7月,遂溪县摘得全国首个“国际长寿养生基地”称号,这是继被誉为“中国第一甜县”“中国醒狮之乡”后,遂溪摘得的又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采集空气、土壤、水源和海产品、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共254个样本数据比对发现,遂溪在多项指标上都远优于标准值。”国际老龄化长寿化研究委员会专家组在2016年举行的论证会中公布遂溪的“长寿数据”,认为遂溪的“长寿数据标准要远远高于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截至今年8月,遂溪有百岁以上老人172人,人口占比15.88/10万人口。
“溪水合流,民利遂之”,遂溪得名意取于此。遂溪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舒适的居住环境、健全的社保体系,使遂溪成为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宝地。遂溪县以此为契机,借助“国际长寿养生基地”的影响力,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标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高屋建瓴,大力发展“长寿养生+文化旅游”项目,推动遂溪农海产品加工、医疗卫生、休闲养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养老养生走向产业化;结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积极构建集约高效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生态空间,以此促进遂溪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另外,该县还大力建设集休闲旅游、休闲运动、度假商务、养老养生等于一体的大型养老休闲度假平台——玥珑湖生态城。项目分6期建设,建成的玥珑湖有生态湖泊、休闲农庄、生态候鸟湿地、环湖绿道、五星级火山岩碱性温泉酒店、岭南风情商业街,将打造以养老养生为核心,集康复疗养、休闲度假、生态旅居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养老养生栖息圣地和“冬休来湛江”的最佳载体。
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大力整治水生态环境。遂溪县对风朗河、东圩河流域生态进行综合治理,对雷州青年运河城区段水环境进行改造;遂溪的城镇供排水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也在大力改造中。
……
一个又一个宜居宜人的项目,让遂溪“旧貌换新颜”,真正实现了“还河于民、还绿于民、还路于民”。一个美丽、生态、宜居的遂溪正跃然而出。
林小军 吴建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