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产业扶贫新道路
日前,受寒潮影响,雷州的气温骤降,时大时小的冬雨下个不停。走进雷州市东里镇三吉村农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大批贫困户、村干部、驻村扶贫干部聚集在海滩上搬螺、运螺、投螺、围网等,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进一步推动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
立体养殖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记者了解到,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租地、清理、树桩、围网,三吉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养螺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当天是合作社养殖基地首批放苗的日子。早上七点多,天蒙蒙亮,在龙江扶贫工作组和三吉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近30名贫困户头戴草帽,身披雨衣,卷起裤脚在海滩上忙个不停。为了保证螺苗能有更高的成活率,投放时间需要争分夺秒,尽管细雨纷飞,天寒地冻,丝毫也没有影响大家的干劲。此刻,把握着大海退潮的良好时机,尽快把螺苗及时地投放下去,是大家唯一的愿望。满怀着丰收的憧憬,不管是扶贫干部、村干部,还是贫困户,大家都热情高涨,齐心协力办产业,进一步推动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
事实证明,这个方案非常可行,贫困户的积极性非常高,凡是合作社需要务工,大家一听到号召,只要有空都会立刻过来参加,养殖场从树桩、围网、平整场地等工作全都由贫困户来完成。此次的放苗也不例外,贫困户梁貌从小就有听力障碍,平时靠帮别人做点泥水工或散工维持生活,但当养殖场需要劳动时,他都是第一个到场,而且干得特别卖力;贫困户梁之良和柯权二都是靠帮人出海打渔为生,这次因为出海了来不及,但都安排了他们的父亲过来帮忙;贫困户麦马付也是靠帮人开船为生,经常在外,家中年幼的子女由妻子李来养照料。李来养知道这次放苗的任务比较重,她早早买了几个面包吩咐好大女儿后就出门了,那几个面包就成了子女们的早餐和午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早上一直干到下午两点半,投苗工作顺利完成。此次共投放种苗11600斤,预计到9月份就能上市销售,按照计划,等过了春节还要进行二次投苗。另外,为了发展壮大三吉村养殖产业,增加合作社收入,工作组计划把养殖场发展成“立体”养殖场,充分利用浅滩部分发展“海滩鸭”养殖,岸上沙滩部分则发展“沙滩鸡”养殖。“海滩鸭”和“沙滩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向受到人们的青睐,养殖前景广阔。
因地制宜 产业带动拓宽增收渠道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必由之路。”据三吉村驻村干部梁谨璀介绍,自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政府和顺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对口帮扶三吉村以来,工作组深刻认识到,发展产业、建立长效收益机制是实现永久脱贫的重要基石,如何结合三吉村实际发展产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就成了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的头等大事。三吉村地处偏远,人多地少,加上土地沙化严重,根本不适合发展规模化的传统农业,想发展,必须要另辟途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通过深入调研,三吉村毗邻大海,4公里长的滩涂平坦宽阔,风浪小,藻类丰富,气候温暖,淤积泥沙比例适宜,是发展泥蚶和文蛤养殖的理想场所,而且近年来泥蚶的价格稳定,市场销量大。
工作组的思路得到村“两委”干部的赞同。村干部陈铿早年在外跑过船,做过生意,是当地最早养殖泥蚶和文蛤的养殖户,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他很支持工作组的想法,主动担当起项目的负责人兼技术指导员。因此,工作组确定了“技术扶持、资金带动、以点带面、促进做大”的“造血”脱贫思路,成立了三吉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管理模式,租地120亩,首期投入2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把43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和利润分配方案,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鼓励贫困户参加合作社劳动。通过合作社平台,既可实现就近就业又可学习养殖技术,多方面实现增收脱贫。
电商扶贫 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
工作组了解到,三吉村民一向有加工制作金鲳鱼干的传统,传统手艺加工制成的鱼干味道甘香、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欢,常常是招呼亲朋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
好产品还须要有好的销售渠道,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工作组联系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五味特农”电商公司对产品进行包装推广,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和口味。目前,市场反应良好,销售旺盛,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在工作组大力推广金鲳鱼养殖和销售下,金鲳鱼干逐步成为了三吉村的支柱产业,金鲳鱼干的品牌已初步打响。
龙江扶贫工作组组长罗伟伦告诉记者,经过龙江扶贫工作组一年多的努力,三吉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已经得到彻底改善,随着路灯照明、饮水工程、道路硬底化和文体设施的完善以及海滨公园等一个个项目的建成,三吉村的村容村貌已是今非昔比。“现在,三吉村的穷根已找准,致富的大门已打开,养殖立体化产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罗伟伦满怀信心地说。
雷州东里镇养殖基地一片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