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文化机构信息公开 > 博物馆网站馆务公开专栏建设规范

湛江市博物馆藏品鉴赏

时间:2016-12-02 23:01:02 来源:本网
【打印】 【字体:

盛唐瑰宝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因而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称。我们从1977年在高州良德水库唐代残墓中出土的,现藏于湛江市博物馆的两件唐代文物青釉三注辟雍砚和双鸾凤纹铜镜中,可以感受到盛唐气象的信息。青釉三注辟雍砚和双鸾凤纹铜镜,经国家专家组鉴定为珍贵文物。千百年来,文房四宝中能够留传于世且数量最多的要数砚台。古砚的质地和形制很多,石、陶、铜、漆、瓷,圆形、方形、箕形、风字型等等,尤以辟雍砚独具特色。辟雍之名,取其周水,圆如璧,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后人把圆形且砚面周边环水如辟雍的砚称为辟雍砚。辟雍砚是流行于南朝至唐时期的一种瓷砚,实用与观赏兼之,价值颇高。唐青釉三注辟雍砚,造型独特,砚面无釉,砚身施青釉,釉色润泽。最为独特之处是此砚槽边置三注(两筒一盂),这种造型在辟雍砚中极为少见,堪称砚中珍品。

  唐双鸾凤纹铜镜,也是湛江市博物馆馆藏珍贵的唐代文物。唐代是中国花鸟镜的流行时期,是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这时期的铜镜质地精良、制作精细、造型多样、纹饰绚丽,打破了圆形镜的传统形式,创造出菱花镜、菱形镜和亚字形镜等造型,从而使铜镜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境界,标志铜镜制作的最高水平。唐代用象征爱情的鸾凤、鸳鸯等对鸟纹装饰铜镜十分常见。双鸾凤纹铜镜,外缘呈八瓣菱花形,内切圆形,镜背面饰双鸾双凤,间以花草,纹饰精美,出土时镜面光亮照人。鸾、凤自古以来都被作为吉祥鸟用于装饰图案,唐诗中也曾留下不少有关对鸟纹饰的佳句: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鸾翔凤舞、鸾凤和鸣寓意着爱情的幸福美满。我们从青釉三注辟雍砚那独特的、华丽精致的造型和清新的釉色,从双鸾凤菱花镜那自由豪放的纹饰和造型,可以体现到当年大唐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唐青釉三注辟雍砚(高州良德水库M3出土) 12、口径22、底径 24.5厘米

 

唐双鸾凤纹铜镜(高州良德水库M3出土)  直径 13.8 、厚 0.8 厘米

 

彩陶——远古的文明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在人类原始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从采集、渔猎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陶器,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它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更加稳定,并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直到今天,陶器始终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

    新石器——一个遥远的年代,距今约4000—10000年前,人类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位于祖国母亲河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文化则是这里丰富多彩的原始文化的代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彩陶特别发达,在整个中国彩陶文化中所占比率最高。彩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全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彩陶因时间、地域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如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等。马家窑文化彩陶,用黑红二色相间,呈现一种热烈鲜明的色调。马家窑文化彩陶常见纹饰有方格纹、网纹、旋纹、水波纹、四大圆圈纹等等。

湛江市博物馆收藏的四大圆圈方格纹双耳彩陶壶、水波纹双耳彩陶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对称、连续的纹饰十分精致。圆圈中绘方格纹的图案,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中最盛行的一种纹饰。这种纹饰反映了原始装饰已经发生变化,已由单纯的像生图案发展到抽象的圆弧几何图案。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远古的人毫不例外地傍水而居,因而对水充满崇拜和敬畏。在早期文明中,水波纹的装饰十分常见。新石器时代彩陶以它优美的造型、和谐的色彩与图案,令今天的人们不得不对远古时代先民的足智多慧产生敬佩之情。

之情。

四大圆圈方格纹双耳彩陶壶  43.2 口径14.4 底径 11厘米

 

 

水波纹双耳彩陶壶   40  口径10.07 底径 10.05 厘米  

 

德化瓷白如凝脂

    观音,慈悲的代名词,传说中她具有无量的智慧与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在中国宗教文化中信仰面最广。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多少人心中总向往着能留住青春。几百年来,在福建,有一个盛产白瓷观音的地方,这就是德化窑。

福建德化窑是白瓷窑场,窑址分布在福建德化县境内。德化窑白瓷创烧于宋代,明代进入极盛时期,以低铅高硅的象牙白瓷器为代表作。象牙白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很高,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白如凝脂。因此,德化窑在明、清时所产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我国历代外销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在许多国家的古遗址中都曾出土德化窑白瓷。西方一些国家把德化窑白瓷称为中国白瓷马可波罗瓷,他们认为这种白瓷是马可波罗在元代从中国带回去的。马可波罗当年跟着他的父亲、叔叔到元朝上都来,公元1275年,他受到了大汗忽必烈的接见,并被留下来担任官职,足迹遍及中国。他1291年返回威尼斯时带回去的一件德化窑白釉小花瓶,至今还收藏在意大利博物馆。

    古代福建宗教文化发达,寺庙道观众多,曾有山路逢人半是僧之说。因此,德化窑在明代以后,瓷器种类繁多,尤以瓷雕观音(德化窑所烧观音特多)和供器最负盛名。在德化窑雕塑瓷像中,人物脸部刻画细腻,造型生动,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慈祥,寿星、罗汉的诙谐等等,给世人留下了不少珍品。湛江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德化窑白瓷多件,釉色匀净,造型优美,均为珍贵文物。这尊清德化窑白釉观音像姿态优美,面容端庄,表情慈祥,把民间百姓最为崇敬的观世音菩萨形象塑造出一种特殊的恬静美感,具有一种非凡的艺术魅力。

清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通高20 底径 13.1厘米

 

 
清德化窑白釉布袋佛坐像   7厘米

 

粉彩——浓淡相宜

    长寿与幸福历来为人们所追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人们都会在祈祷,在许愿,一样的祝福,一样的渴盼,不管是否真的能得偿所愿。湛江博物馆馆藏珍品中有多件纹饰寓意长寿的瓷器,百蝠(福)、百寿、蟠桃、石榴等等,清粉彩百蝠长颈瓶则是其中之一。清粉彩百蝠长颈瓶,直口圆腹,造型美观,胎质坚细,釉质光润,口沿饰一周如意头纹,瓶身通体绘祥云和蝙蝠,疏密有致,其寓意为百蝠(福)吉祥,因蝙蝠用的是红彩,又寓意洪福齐天。清粉彩百蝠长颈瓶,无论是祥云或是蝙蝠,都被粉彩那浓淡不一的红绿彩渲染得清秀而润致。

    粉彩,又称软彩,是釉上彩。粉彩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古彩那种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采用渲染方法上彩,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显得柔和而俊雅。同时它还吸取了国画中的构图、设色技法,使画面浓淡清晰,具有立体感。清代景德镇彩瓷,康熙以五彩著称,雍正则以粉彩见长,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虽执政只有短短十三年,但他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的多种改革,为后来乾隆盛世的开启打下了重要基础,在清三代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雍正粉彩胎质洁白,釉面纯净,釉质粉白光润,经过玻璃白对各种彩进行粉化,可以把一种彩色化成一系列浓淡不同的色调,使红彩变成粉红色,绿彩变成淡绿色,蓝彩变成浅蓝色。因此,粉彩画面花纹突出,色彩明亮,画人物层次丰富,画花果温润鲜美。在湛江市博物馆馆藏陶瓷精品展中,陈列着一对粉彩过墙花卉碗,是馆藏精品。粉彩过墙花卉碗瓷质细白,造型精巧,碗外壁所画花果色彩明快,淡雅妍丽,叶子嫩绿,果子鲜润,十分惹人喜爱,集中体现了清代中期粉彩的烧造水平。

    粉彩,留给人们的记忆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清粉彩百蝠长颈瓶   33、口径7.3、底径 15.3厘米


清粉彩过墙花卉碗   6、口径11、底径 4.5厘米

 

古董里的故事

    在瓷器装饰中,以传说、故事为题材作装饰的为数不少。尤其是自明代以来,带有插图的小说、唱本和戏曲剧本大量流行,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等小说或戏剧中的故事广为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瓷器装饰画中的题材,大量的在民间喜闻乐道的人物故事出现于瓷器绘画中,这是瓷器装饰文化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种装饰手法。展出于湛江市博物馆陶瓷馆的这类精品,以其画面丰富,情景交融,人物惟妙惟肖而向观众展示这一时期的瓷器装饰艺术风采。

    民国粉彩刘姥姥进大观园灯笼瓶,描绘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善良而多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表现现实主义的一个高峰,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乃至着墨不多的刘姥姥等人物,成为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后世研究《红楼梦》也成为一种专门学问,称为红学。小说对刘姥姥进入贾府大观园时,目睹那穷奢极欲不胜感慨,但又甘受屈辱地与小姐、少爷、太太、婢女们凑趣,以图馈赠的种种情状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今天在民间人们善意嘲笑没见过大世面而在新环境中出洋相的人,往往称为刘姥姥进大观园

    民国粉彩木兰从军天球瓶装饰主题鲜明,让人一睹即可明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从军,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世代以来,从小说到连环画,从我国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到电影《花木兰》(甚至美国也制作了动画片《花木兰》),文学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叙述了同一个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代父从军、而后身经百战、荣归故里的巾帼英雄形象。《木兰辞》曾列入教育部教学大纲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名篇,而巾帼不让须眉成了中国家长激励女儿最常用的话语。

民国粉彩刘姥姥进大观园灯笼瓶  42.7口径12.7底径 16.3厘米

 

民国粉彩木兰从军天球瓶    37.5口径8.5底径 12厘米

 

红釉——雅俗共赏

红色,在政治文化中代表革命,在思想文化中代表进步,在情感文化中代表热烈,在传统文化中它代表欢乐、吉庆、圆满、富足与幸福。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受喜爱、运用最多的一种色彩,逢年过节人们喜欢挂红灯笼、中国结,新婚人们习惯贴红双喜、穿红衣裳等等,就是图个红红火火,圆圆满满。瓷器上的红釉名称很多,以深浅浓淡的衍变而分为祭红、矾红、胭脂红、郎窑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等。高温红釉以铜为着色剂,低温红釉以铁为着色剂。红釉瓷器富贵、喜庆、吉祥,雅俗共赏。

   祭红是红釉中的一种,属高温釉,因这种釉色常作祭祀用器而得名。它创烧于宣德年间,虽为单色,但殷红灼烁,宝光耀目,釉色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湛江博物馆馆藏的清乾隆祭红釉玉壶春瓶,釉色鲜艳,釉面均匀,是红釉中的珍品。

   郎窑红,系以清康熙时督陶官郎廷极的姓氏而命名。郎窑红的特点是釉汁厚,器物口沿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器物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深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郎窑红色泽绚丽,有强烈的玻璃质感。

   豇豆红,釉色浅红,釉面因烧制技术上的还原缺陷,形成深红色的斑点或绿色苔点,酷似豇豆色,故称豇豆红。豇豆红釉烧成难度高,产品很少,传世品中多见文房用具,如太白尊、印泥盒、小水盂等,豇豆红虽没有祭红那么色泽鲜艳,但在浅红色中掺杂着点点深红和绿苔色彩,也不泛幽雅清淡之美。

   珊瑚红是一种低温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乾隆时期。雍正时釉色闪黄,乾隆时釉色深且釉层厚。珊瑚红若作为地色,上面绘以五彩、粉彩或描金,色彩缤纷,富贵华丽,艳而不俗。湛江市博物馆藏民国珊瑚红开光粉彩花鸟盘口瓶,珊瑚红釉色鲜艳夺目,粉彩花纹突出,浓淡清晰,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是馆藏精品。

清乾隆祭红釉玉壶春瓶    30.5、口径9.5、底径 11.1厘米

 

民国珊瑚红开光粉彩花鸟盘口瓶   45、口径17、底径 16厘米  

 

民族精髓说龙纹

   龙,灵虫之甲,登天沉渊。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受尊崇的神灵。龙其实是一种并不存在的灵兽,它从诞生伊始便深深地打上了巫术与神话的烙印。古代传说中的龙是一种有鳞、有须、大爪、有角的神异动物。龙是精神的图腾,表现创造和力量,正如俗语常说的龙马精神龙精虎猛。沈从文先生说过在人民的印象中,历来虽是龙凤并称,从古以来且和封建政治紧密结合,龙凤形象成为封建装饰艺术的主题。龙是阳的象征,地位尊严,有点神性。凤则被人作为吉祥和爱情的化身。龙凤结合被誉为世上最美满的婚姻,望子成龙是天底下父母的最大心愿。龙象征东方,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它也是权威的象征,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在古代,宫廷中无论是建筑抑或是日常用品,随处可见龙的装饰,屋脊塑龙、石板雕龙、龙床龙椅龙袍”……不胜枚举。

   考古学发现的有关龙的雕塑和图形资料,其年代早于文献范畴。陶瓷上龙的装饰出现也很早,在战国至唐代,龙纹采用的是堆贴、捏塑、合模等制作方法。龙的平面装饰多见于唐以后的绘画、印模、刻划等,明清时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瓷器多为龙纹。陶瓷上的龙纹多呈蛇形,双鬓双角、三爪、五爪都有,甚至出现翼龙、火焰纹龙等等。在一些如碗、盘器物上,还会出现过墙龙。湛江市博物馆馆藏的龙纹精品器物不少。其中清青花海水双龙盘,盘的口沿满绘海水纹,在不大的盘身上描绘了双龙戏珠,纹饰生动。清青花云龙凤纹瓶画面丰富,祥云缭绕,龙凤飞翔于祥云之间,把龙的登天沉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青花海水双龙戏珠纹盘  3.4、口径21、底径 11.5厘米

 

清青花云龙凤纹瓶  26、口径6.2、底径 8.7厘米

 

说觚

   青铜觚是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的酒器。商代的贵族饮酒成风,因此酒器种类繁多,觚、爵、斝、卣、壶、樽、罍等等,觚为当时常见酒器的一种。觚和爵经常配套使用,在日常使用中,需温酒而饮的用爵,不用温热的则用觚。考古发现,觚这种盛行于商周的饮酒器,常与爵成组随葬。它们作为商代贵族死后随葬的必备礼器,体现着死者的社会地位,地位越高,觚、爵数量就越多,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200多件青铜礼器,其中铜觚就有50多件,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可见觚在青铜文化中占有的特殊地位。青铜觚的造型特征是身长侈口,细腰,口与底呈喇叭形,身饰饕餮纹、夔纹等,雕铸的镂空花纹十分规整精致。商周时期不论圆觚、方觚,其特点为器身有棱(觚字的本意即为棱角),到了春秋战国,觚的造型已不如西周规整,棱角不甚明显甚至消失。以至春秋时期孔子看到当时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曾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的哀叹,令觚这种酒器名声大振。其实春秋之时已不使用觚作酒器了,这只是孔子的怀旧而已。后来觚只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在祭祀五供器中,摆二觚、二烛台、一香炉。

   瓷觚的出现见于元、明、清诸代,除仿青铜觚的造型外,还出现各种造型的圆觚、方觚、出戟觚等等。瓷觚是陈设瓷器中的一种,瓷觚釉色也很丰富,单色釉和彩瓷均有,彩绘纹饰多芭蕉叶纹、缠枝花卉纹、人物故事等等,与同时代其他瓷器纹饰风格相同。清石湾窑绿釉出戟方觚,器形规整,釉色浓艳,在仿青铜觚的基础上作了改革,造型简朴美观。清青花八仙祝寿觚,用青花在觚身上描绘了传世故事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祝寿图,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连贯一体,均属瓷觚精品,现藏于湛江市博物馆。

清石湾窑绿釉出戟方觚  39.5口径19.1底径 12厘米

 

清青花八仙祝寿觚  51口径20底径 14.5厘米

 

沁肤怡神话瓷枕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醉阴花》中的名句。所谓玉枕,并非为玉石雕刻的枕,而是泛指青白如玉的青白瓷枕。

   枕头是人们常用的睡眠工具,中国古代喜瓷枕,因其能清凉沁肤,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之作用,因而无论富贵贫贱皆喜好,尤其是在夏天酷暑难耐之时可用于消暑。瓷枕在隋唐时已出现,到了宋代,瓷枕大放异彩,特别是在形制彩绘方面,将绘画、书法、诗词与镂、刻、划、堆贴等诸技因物而施用、而变化,很得自然趣味和意象之美。古代瓷枕款式多样,有腰形枕、兽头枕、仕女枕、孩儿枕、如意枕、银锭枕等等,还有一种脉枕,为医生给病人切脉之用;釉色品种繁多,工艺丰富,三彩、绞胎、刻花、划花等,枕面纹饰有绘花卉、人物、动物等画面。一些瓷枕由于造型美观,制作精致,不仅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往往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瓷雕艺术品。陈列在湛江博物馆的几款瓷枕,造型美观,枕面纹饰简炼,为馆藏珍品。

   唐三彩,蜚声中外,而宋三彩也并不逊色于它。宋代三彩器较唐代有所发展和创新,它更注重器物表面的装饰艺术,常以印花、贴花、刻划、浮雕等技法作装饰。金三彩双狮头枕,工匠将枕朔成两只卧狮形,枕面、狮头施绿彩,狮身施黄彩,狮眼点黑彩,狮头目光炯炯,咧嘴呲牙,神态逼真,是一件宋三彩珍品。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分布范围很广的一个窑系,中心窑场在河北省邯郸的观台镇,观台镇宋代属磁州,因而以磁州得名。瓷枕是磁州窑的特产,尤以宋代产品最多、最精美。宋磁州窑白釉褐彩海棠枕,通体施白釉,枕面用褐彩绘画,里、外双弦海棠纹,在双弦纹中心绘一对小鹿,几朵祥云相伴,外一圈折枝菊花。瓷枕质地虽粗糙,但其简练的画面和绘画手法,却表达了一种深刻的艺术境界——简朴是真。

金三彩双狮头枕   12.5、长 32厘米

 

宋磁州窑白釉褐彩海棠枕    13 厘米

 

青花瓷之国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杰伦一曲《青花瓷》,唱响中国大江南北,也使人们知道了青花瓷。然而,人们对青花瓷又知道多少呢?青花瓷器是一种蓝色釉下彩瓷器,其呈色剂为氧化钴经高温还原,特点是:只绘一种颜色,一次高温烧成。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显示,青花发现于唐代,而成熟的青花瓷出现于元代。元代青花的成功烧制,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此后,彩绘便成为瓷器装饰中的主流,到清康熙时青花瓷发展到了顶峰。青花瓷蓝白分明,清新高雅,备受国人喜爱,日常生活中青花瓷比比皆是,就连云贵川的蜡染布也取青花纹饰。

   在湛江市博物馆的馆藏瓷器中,青花瓷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其中的清康熙青花山水笔筒和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可以说是其中的精品。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笔筒,造型简朴大气,器身用青花描绘的山水画面,发色纯正,层次丰富,青花着色深浅得当,表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体现着代表康熙年间青花瓷生产最高成就的五彩青花的时代特征,用于装饰笔筒更显书香气息,属民窑精品。

   清康熙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器形高大,以其盖似将军的头盔而得名。始见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多为青花、五彩器。此罐器形规整,青花发色浓艳。器身饰缠枝莲纹,纹饰流畅,疏密有致,经久耐看,如此高大的器物能够烧制得不变形、釉色纯正实属珍品。面对这两件典雅而亮丽的青花精品,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青花瓷的艺术魅力。正如周杰伦唱道: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15.2、口径18.3、底径 18.5厘米

 

清康熙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通高59.8、口径20.4、底径 29厘米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