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高校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自1987年起岭师学子连续30年支教援藏——援藏一家亲 格桑朵朵开

时间:2018-02-09 11:50:18 来源:本网
【打印】 【字体:

1987年首位援藏毕业生龙家玘进藏工作以来, 岭南师范学院已有53名在校生赴藏支教实习,35位毕业生、校友援藏,目前仍有26人在西藏工作,踊跃情况在广东高校名列前茅。

一届届援藏榜样感召,一代代援藏精神传承, 三十载弦歌不绝、初心不改、情怀不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 岭师学子把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熔铸在雪域高原,让西藏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出一朵又一朵代表幸福和美好时光的格桑花。

近日,记者连线采访了几位援藏学子,聆听他们的援藏故事。

曾晓嘉:手脚溃烂也不愿离开

回忆起这段充满酸甜苦辣的支教时光,2017年赴藏支教实习大学生代表——岭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大学生曾晓嘉百感交集。

曾晓嘉支教的学校是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小学,海拔3888米,是县海拔最高、最偏远的学校。气候寒冷,队员们感冒是常有的事,她与队友互帮互助,同甘共苦。

刚到西藏两个星期,曾晓嘉的手脚就开始生冻疮并大面积溃烂,又痒又痛,连穿鞋子都备受煎熬,常常因此寝食难安。为了预防脚臭,她想出了一个土方法——用燃着的香来烫和熏。实习单位担心水土不服的曾晓嘉脸也溃烂,曾主动提出要把她调到低海拔的学校去。“不,我只留在娘蒲!”曾晓嘉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其实,大家都明白曾晓嘉不愿意离开是因为舍不得她常挂在嘴边、放在心里的“我那班里的19个娃”。

曾晓嘉担任五年级2班的语文教师,她因材施教,给班里每个人买来不同类型的字帖。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外,曾晓嘉带领支教队员们与当地学生一起过节日、一起做游戏,照顾学生们的生活起居。

“我们队员从湛江带来的一大堆药、暖宝宝和各种生活用品,几乎都送给当地学生了。当地学生出现身体不适,常常半夜敲门,我们就像家人一样照顾他们。”

曾晓嘉回忆起自己午后裹得严严实实,坐在高原草地上晒太阳的那些难忘日子,不觉哽咽了,“我想念甘甜的青稞酒,想念酥油的清香,想念热情的藏歌藏舞。我脑海中又浮现班里所有孩子给我献哈达的场景,我戴着19条充满深情厚意的哈达哭得稀里哗啦,直至蹲在地上喘不过气。”

雪域高原那片土地给予自己心灵上的震撼与洗涤,曾晓嘉说,她将永远铭记。

张金锋:自愿延长支教时间

“我自愿延长支教时间,希望为西藏地区那些渴望学习的可爱孩子们,多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20174月,岭师挑选23名优秀大学生到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进行为期6个月的援藏支教活动,其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张金锋,是这次援藏队伍的队长。他在首个支教期结束后主动申请延长支教时间,继续将满腔热情倾注到教育事业中。

工布江达县海拔3840米,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张金锋经历了较长的适应期,因为空气干燥,他嘴唇开裂,鼻血常流,一个小小的感冒咳嗽可能就会引发肺气肿,但在种种困难下,张金锋没有退缩。“我想让沿海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高原,代代相传,开花结果。”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动力。

张金锋发现,西藏当地学校缺少专业人才管理,所以不少教育设施设备没有被真正利用起来。岭师援藏支教队员到达之后发挥各自所长,把学校里的各种功能室用到实处。其中,8名队员参与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等管理工作,6名队员开设了相应的兴趣班,如电子琴、书法、篮球、美术等。

在西藏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张金锋与队友们需要跨专业教学或身兼数职。工布达江县开展2017年第五届环巴松措国际山地自行车越野竞速赛、西藏全区全民健身现场会等大型体育活动时,张金锋被分到县体育局的体育室工作,并主动请缨担任赛事裁判员;体育赛事结束后,他又被调到“四讲四爱”办公室,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相关材料工作……

和他一样,除了教学之外,23名队员在实习单位还要兼任学校行政工作,其中11名队员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尽管任务繁重,但大家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获各类奖项共50余项。

古桂云:扎根西藏教坛15

2003年,岭师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古桂云成为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教师队伍的一员, 15年来,她一直坚持服务和奉献在西藏基础教育一线,现任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教研室主任。20179月,林芝市召开庆祝第33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古桂云作为学科带头人受到表彰。

其实,古桂云在湛读书期间曾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毕业时完全可以有更好去处,但她义无反顾地踏上前往林芝的万里路程。 “大学毕业面临人生选择时,有的亲人让我自己考虑清楚,有的亲人不同意我进藏……”但转眼15年过去了,古桂云从没后悔,“看着当地的孩子们学有所成,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多年来,她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甚至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长达十年,不求回报地帮助该学生顺利从初中读到大学毕业。班里几个农牧民家庭的孩子经济困难,只要他们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古桂云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笔钱进行奖励,这样既照顾到孩子们的自尊心,又能实际解决一部分困难。

古桂云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在她看来,教学工作无小事,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板书基本功的训练,她都一丝不苟。正是因为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她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爱戴。

可是讲到自己的家庭,古桂云忍不住哽咽了,因为工作特别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疏忽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可她相信,这些遗憾会在一届又一届毕业学生期许、微笑、赞美的眼神中得以化解,“当好学生心中最体贴的老师,做好教师这份最崇高的职业,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无怨无悔!”

(来源:湛江晚报 文/记者 卓朝兴 通讯员 杨韵 梁燕飞)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