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独家解读

时间:2013-07-07 08:59:42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核心提示

  日前,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日前向市民公示,引来“围观”。这是一部指导湛江未来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湛江城乡今后15年乃至长远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这里面的每一个字句、每一条思路、每一步构想,都将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深刻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

  为了把专业化的规划文件准确而生动地演绎成画卷,我们对规划部门负责人、规划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并用手绘的方式,把一幅属于未来湛江的“清明上河图”呈现给读者。

  打开蓝图,让我们提前一窥明日湛江的图景。

  【注】因为版面空间局限,为充分表现各种元素,部分区域比例有所变形。

绘图/田殷华

  【第一笔】大城雄心

  湛江要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这是一个规划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当今湛江处在开创大工业时代的黄金机遇期,加上高铁、新机场等交通要件的推进,本次修编的规划审时度势,对湛江的城市定位有了全新的描述。这种定位既是缘于省委对湛江发展定位的明确要求,也是湛江在110多年城市规划史与发展史中探索的结果。“广东经济发展新的一极”、“广东第三大城市”、“省域副中心”、“粤西中心城市”,都明确的表达了湛江城市发展的雄心。

  1、外树雄心

  ■环北部湾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 ■粤西中心城市

  规划确定湛江的城市性质为:中国南方大港和重要海洋服务基地,环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规划还明确了城市发展的目标:建成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适宜人居、创业、旅游的生态型海湾城市,更具集聚力、辐射力、引领力的粤西地区中心城市,代表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和东盟合作竞争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内筑大城

  ■构建大湛江城镇圈 ■遂溪同城化融入主城 ■吴雷廉徐四个副中心

  随着湛徐高速通车,以及正在推进的环雷州半岛公路、环湾快速路,湛江在交通意义上已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最远的徐闻也不过一个半小时。规划提出构建“大湛江城镇圈”,在市域形成“一主四副,两区两轴”的城镇空间结构。其中:

  “一个主中心”为以湛江市区和遂溪同城化地区、奋勇经济区作为湛江市域最具辐射力的主中心,构建“大湛江城镇圈”;“四个副中心”分别为吴川市区、雷州市区、廉江市区和徐闻县城;“两区”包括北部生态保护区及南部生态发展区;“两轴”包括325国道发展轴和207国道-黎湛铁路发展轴。

  规划提出以中心城区为辐射核,统筹协调周边县市与中心城区在经济、交通、生态等方面密切联系的区域,构建“大湛江城镇圈”,作为湛江实现与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平台,将湛江由区域边缘转变为区域核心。

  3、城市规模

  ■200万人口特大城市,实现大都市格局

  到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809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53万;市域城镇人口384万,城镇化水平47.5%;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168.3平方公里,人均110平方米以内。

  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910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0万;市域城镇人口546万,城镇化水平6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11.62平方公里,人均105.8平方米以内。

  据此规划,到2020年,湛江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和区域面积达到“特大城市”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格局。

  【第二笔】明日图景

  未来的湛江什么样?规划是用专业术语描述城市发展思路,而通过采访专家,本报将通俗化、具象化呈现未来湛江的城市生活图景。

  域 城市空间拓展

  为构建大都市格局,新规划定下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为:南拓、东进、北联、西优,并将通过多个跨海交通项目来实现。可以预见,在未来湛江主城区格局中,坡头海东新区、麻章西城新区、遂溪城区、东海岛现代工业新城将是后起之秀,并彻底融入中心城区发展格局,市民的日常活动范围将成倍扩大,而不再局限于霞山、赤坎、开发区的狭长地带。

  南拓:重点建设东海岛新城,通过东海岛铁路、东海至雷州高速公路、东海至南三跨海隧道,完善东海岛交通体系。

  东进:重点建设海东新区和坡头城区。加快官南大道、调顺跨海大桥、霞山-南三岛跨海通道建设。

  北接:促进中心城区与遂溪同城化发展,加强双方在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对接。

  西优:优化建成区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打造西城新区、中央商务区和调顺岛文化中心。

  行 半岛一小时生活圈

  高铁穿城过:广东西部沿海高铁的茂湛段工程接近尾声,深茂段有望2016年通车,湛江可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规划安排了5个高铁站场:客运站为湛江西(客)站;中间站为吴川站、塘口站;越行站为塘缀站、黄略站。

  过海不用船:规划提出推动建设东海至南三跨海隧道、调顺跨海大桥、霞山-南三岛跨海通道、东海岛至沈塘跨海大桥,形成中心城区的跨海交通体系,让城区过海告别效率低下的水上交通工具。规划还提出启动琼州海峡客运专线、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规划研究论证。

  机场在城边:规划提出迁建湛江机场,兴建粤西国际机场,根据国内干线机场等级建设(暂定选址吴川黄坡),到2020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要达到590万人次。此外,提出在南三岛、徐闻兴建2座通用航空机场。

  公路3大环:市区环,包括325国道、疏港大道、官南大道、霞山-南三岛跨海通道组成,串起湛江湾东西两岸城区;湾区环,由沈海高速塘缀互通至雷州互动段、东海岛至塘缀疏港大道、东海岛至雷州高速公路组成,是大湛江城镇圈的重要环线;市域环,即环半岛的一级公路,连接和改造现在环雷州半岛主要公路,形成半岛环线。

  7条快速路:城区内部规划7条快速路,为“四横三纵”:“四横”即调顺跨海通道、乐山路-海湾大道快速路、霞山-南三岛跨海通道、雷东大道;“三纵”即疏港大道、湛江大道、南北快速路。快速路均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2条地铁线:规划地铁1号线:龙王湾-调顺岛-赤坎-CBD-人民大道-霞山-宝满港-东海岛。规划地铁2号线:粤西国际机场-龙王湾-海东新区-CBD-人民大道-西客站。

  5条BRT(快速公交):1号线(赤坎-霞山-东海岛);2号线(湛江西站-海湾大桥-海东新区);3号线(官渡-海东新区-南三岛);4号线(麻章-调顺岛-海东新区-坡头);5号线(霞山-南三岛-东海岛)。

  环湾6码头:沿海湾两岸构建水上交通系统,建设霞山、调顺、海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南三岛、特呈岛六大客运码头,并设置环湛江湾区的水上游览线路。

游 绿地景观,公共服务体系

  29大公园任你游:规划不小于10公顷的市级公园29处,除现有公园外,还将新建赤坎水库公园、调顺湿地公园、海东中央公园、东海岸观海长廊等一批公园绿地景观。

  骑行有绿道:利用湛江湾区岸线打造连续的滨海绿化景观休闲带,设置自行车道和慢行步道;城区内部则结合绿塘河、南柳河、南北桥河等水系的绿化景观改造,打造中心城区内部滨水慢行交通系统。

  4大新广场:规划广场用地71.78公顷,重要广场4个,包括城市原点广场、观海长廊广场、中央商务区滨海广场、海东新区滨海广场。

  观 海湾城市壮美天际线

  未来湛江形成5大景观风貌区,从中可一窥湛江未来的天际线壮美景观:

  滨海风貌区:包括中央商务区、海东新区、调顺岛文化区,区内标志性景观为环湾大型公共建筑和环湾海滨浴场、观海长廊、大型公园。

  海岛景观风貌区:包括南三岛、特呈岛、东海岛,上述海岛风貌特点主要为休闲度假区和生态旅游居住区,椰树海风、碧海银沙。

  生态景观风貌区:包括湖光岩、三岭山。

  赤坎历史文化风貌区:以赤坎三民路、大通街历史文化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

  霞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以人民广场周边及历史风情街区为核心的特色商业街区。

  遁 地下世界更精彩

  在人民大道南商圈一带,地面空间已经利用殆尽,如果能用好“遁地术”,向地下寻求发展空间,则有望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新规划确定在中心城区点线面结合,发展“五心两轴”地下空间:

  五心——中央商务区;乐山路-人民大道商圈;海东新区;湛江西站商贸物流城;人民大道南商业中心。

  两轴——人民大道地下空间发展轴线;海湾大道地下空间发展轴线。

  业 关于产业发展

  规划明确湛江的市域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钢铁、石化、林浆纸、旅游、家电等9大核心主导产业,市域形成“一带三轴七大产业聚集区九大产业培育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8000亿元。

  【第三笔】百年筑城

  1899年至今湛江城市规划史

  光阴荏苒,弹指百年。从1899年法国人在霞山画下第一张规划图至今,湛江的城市规划史已经经历了110多年。

  【1955-1974】确定霞山城市中轴线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湛江城市性质为“粤西与广西南部交通枢纽”、“粤西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提出了“发展西营(今霞山),利用赤坎”的城市建设方针,在市中心设置城市广场(即现在的人民广场),并形成解放大道和人民大道两条城市中轴线。

  【1975-1985】3条主干道串起赤坎调顺组团

  197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为统筹好对岸线的使用,我市进行第一次总体规划的修编。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具有一定工业基础,有亚热带风光的清洁的社会主义港口城市”。除原有的霞山组团外,增加了赤坎组团和调顺岛组团,组团间用3条城市主干道连接。

   【1986-2000】开发区、坡头加入环海湾组团

  1984年国务院决定湛江市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并于同年批准湛江开发区。我市198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1986年-2000年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规划确立以霞山区、赤坎区、开发区、调顺岛和坡头区等五片区为组团,各组团之间以绿化带隔离、以城市干道相连的环海湾组团式城市结构。路网骨架由主干道路三纵(人民大道、椹川大道、海滨大道)三横(乐山大道、龙潮路、绿塘路)。

  【1994-2010】“一港两岸三区六组团”环海湾布局

  1993年,广东省政府批准了建立东海岛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同意在东海岛建设大型钢铁厂。本次规划修编将东海岛经济技术试验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确定的城市性质为“我国南方重要海港和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发展钢铁和汽车工业为重点,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城市布局从原来的五组团式结构,变为“一港两岸三区六组团”的环海湾布局结构。

  【2005-2020】南中国海的门户城市

  2000年,市委、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研究制定了湛江市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城市性质须作出相应调整。2002年9月,《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展开修编工作,并于2013年6月公示。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