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要闻

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发布

蓝碳正式加入广东省碳普惠体系并参与碳排放交易
时间:2023-04-05 10:25:44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原标题:以湛江红树林为重点监测调研对象

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发布

蓝碳正式加入广东省碳普惠体系并参与碳排放交易


  4月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这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实施。

  《方法学》由湛江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编制,以湛江红树林为重点,经过一年多的野外原位监测、大量文献调研、多部门函调以及多次专家研讨会,于去年底编制完成《方法学》,并于今年初通过广东省碳普惠专家委员会技术评审。

  作为海洋大市,湛江市的红树林面积达9960公顷。湛江市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种类、面积和分布在全国极具代表性。

  近年来,湛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1年6月,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市场机制完成蓝碳交易,成为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同年底,湛江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红树林之城”。2022年4月28日,市委工作会议召开,部署海洋蓝碳开发交易等相关工作。此后,湛江市生态环境局依托广东省碳普惠机制,组织国内顶尖技术团队,结合我市红树林生态修复实际编制了该《方法学》。

  据湛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法学》具有适用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各种红树林生态修复(包括造林和营林)过程中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的核算,规定了申报主体为投入非财政资金进行红树林生态修复的企业、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且非财政资金比例占比为50%及以上。同时,《方法学》确定了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等6种红树林单一群落及混合群落的平均固碳水平作为红树林基准值。

  该《方法学》为国内首个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方法学,解决了红树林碳增汇的量化和变现两大难题,推动了红树林碳增汇市场化、价值化,标志着海洋碳汇正式加入广东省碳普惠体系并参与碳排放交易,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碳普惠交易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湛江贡献。


  林宇云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