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港门镇产业“金钥匙”打开致富之门
种植户吕爱莲在整理石斛。
走进遂溪县港门镇,道路宽敞洁净、村庄绿树成荫、环境干净卫生、村民和谐相处、项目陆续开工,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这个渔农兼营的乡镇,是如何走上发展“快车道”?又如何立足本地实际,以产业兴旺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12月11日,记者走访该镇多个村庄及产业,从中探寻乡镇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开发石斛种植 搭上互联网快车
当天下午,在该镇货湖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一簇簇种植在松树皮中的铁皮石斛长势喜人。“目前种植面积有7亩左右,前期投资了70万元,每年有20余万元的收益。现在我们还掌握了石斛育苗技术,成本大大降低了。”该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吕爱莲说。
吕爱莲种植石斛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带动了村里21户村民参与到种植石斛,收益都不错。该基地还是党员带头致富示范点、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为了保证石斛的品质,吕爱莲和她丈夫绿色驱虫,在基地内放养小鸡来啄虫,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拿样本去广州检测,确保石斛的质量。
“因为今年产量多了一些,价格比去年下调了,带包装200元一斤、不带包装的150元一斤。为了拓展销量,我还在网上打广告、做微商,效果不错。特别是镇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我们,给朋友同事推介我们的石斛。”吕爱莲说。
番薯合作社 人人有分红
“这里就是货湖村良田生态综合种植基地,主要是依托当地特有的沙地,种植番薯等作物,而且口感好、外观靓、糖分足。”该镇镇委书记王月美说。
据了解,该基地种植面积230亩,共有19户村民参与,由湛江市委组织部、湛江卷烟厂和湛江市广播电视台驻货湖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协助该村建设的。该基地积极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主动参与和共谋发展,以点带面,基地带动全村,为实现产业兴旺和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作出区域性示范效果。
“现在一亩产量基本达到3000—4000斤,上半年刚收了一次,收益有15万元左右,等明年四五月再收一次,让大家都有分红。平时基地内作物的管理,出钱请贫困户来参与,一天给80元,增加他们的收入。”王月美介绍,镇里准备引进畜牧饲料厂,目前正在洽谈中,让番薯叶等变废为宝。
养殖与孵化结合推动科学养鸡
港门镇林地鸡远近闻名,港门镇枫树村便是林地鸡的养殖基地。枫树村干部袁文也是林地鸡养殖户,据了解,目前枫树有四十多户养鸡专业户,每年枫树林地鸡大约出栏150多万头。
枫树林地鸡养殖户主要从吴川以及港门西坡鸡苗孵化基地引进鸡苗,林地鸡均采用放养林地的养殖方式,鸡用的饲料是农户用玉米、花生豆自制而成。
“每年都会有批发商找上门收购,主要销往茂名化州等地的批发市场,销量特别好。”该村一名养殖户说。目前,港门枫树林地鸡已有比较大的规模。
在西坡村坡田尾鸡场,孵化基地—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的产业模式已经形成,该孵化基地内,四五台孵化机正在作业,工人们正对鸡蛋进行挑选,对品相好、个头适中等易于孵化的鸡蛋进行孵化,其他的鸡蛋将投入市场售卖。
“农产品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企业加强创新,个人提高认识。现在镇里不仅鼓励养殖户们打响自身品牌,还支持他们引进和改良技术。”王月美说。
打造滨海生态旅游核心镇
港门因海而生、因港而兴,海岸线长18公里,近海滩涂面积1万多亩,盛产大黄鱼、马鲛鱼、对虾、珍珠螺等海产品。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北部湾遂溪避风塘项目,施工现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该项目的指挥中心、渔民俱乐部、救灾物资中心已初见雏形,该项目建设完工后,将进一步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据了解,今年遂溪县继续加大对渔业等传统产业资金扶持力度,保障北部湾遂溪避风塘项目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港门镇以打造滨海生态旅游核心镇为目标,充分利用滨海生态资源,先后开发建设了黄屋村红树林湿地公园、石角埠银沙城、新城村日落银滩等知名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港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据了解,2018年,该镇全镇生产总值144125万元,同比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98908万元,第二产业23730万元,第三产业2148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0万元,同比增长7.5%,地方财政收入651万元,同比增长6.89%。
闵志 李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