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转发《湛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统一规划和加快建设城乡绿道网议案办理方案的决议》的通知

时间:2010-11-23 09:03:00 来源:本网
【打印】 【字体:

  湛府〔2010〕9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一规划和加快建设城乡绿道网议案办理方案的报告》,并作出了决议。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湛江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湛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统一规划和加快建设城乡

  绿道网议案办理方案》的决议

  (2010年10月22日湛江市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湛江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一规划和加快建设城乡绿道网议案办理方案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关于对统一规划和加快建设城乡绿道网议案办理方案的初审意见》。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对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统一规划和加快建设城乡绿道网议案》的办理工作重视,认真制定办理方案。办理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可行,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会议决定批准这个办理方案。

  会议指出,绿道网建设有助于优化我市城乡景观格局、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也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并推动区域绿道基础设施一体化,提高城乡建设整体品位,意义十分重大,同时,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提高议案办理效果,会议作出如下决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绿道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切实把绿道网建设与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作为在大力推进钢铁、石化项目建设同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市、区)、镇三级人民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包干责任制,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严格考核制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落实责任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后进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和问责,全面调动积极因素,严格按照绿道网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按计划、按步骤、按时间节点,又好又快推进建设。在重点推进市区绿道网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县(市)域绿道网建设工作的领导,当前要着力推动并及早完成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促进绿道网建设城乡一体化。

  二、坚持规划引导,科学建设管理

  要坚持尊重自然和规律,因势造物。在绿道网规划建设中,根据《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在高标准与可行性之间找准平衡点,着重做好绿道网总体规划与城乡其它相关规划的衔接,着重与产业布局相结合,拓宽宜居宜业城乡发展空间,战略性控制城乡区域重要生态资源,有效保护生态自然环境,高效利用荒坡地、旧厂房、旧民居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停车场、休息室、卫生间、指示牌等节点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市民休闲需要,使绿道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得到充分体现,让市民真正得益绿道、享受绿道。要坚持城乡、区域协调,整体推进。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完善市区的绿道网建设规划编制,切实把市区连接各县(市)的市级区域绿道、环雷州半岛绿道和东海岛、南三岛、特呈岛、硇州岛等岛屿绿道纳入市区绿道网统一规划。同时,要加强对县(市)绿道网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技术指引实施,促进绿道网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要坚持整合资源,彰显特色。绿道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应,抓特色品牌建设,不仅要致力有效整合景区、景点资源,还要将各地的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入到绿道建设中,使绿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成为承载人文历史的有效载体,突出我市绿道建设特色,创出亮点,擦亮湛江城乡绿道建设名片。要坚持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绿道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度势而为,抓好试点,树立样板,逐步全面推开。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促进实现效益最大化。对在绿道网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违法违章建设以及破坏绿化、其它配套设施等行为,应依法严肃查处,积极探索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绿道网建设能够科学有效地推进,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形成雷州半岛区域绿道网络主体框架目标,真正成为全省绿道网建设示范点。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建设资金保障

  资金落实是绿道网建设的前提保障。要严格按照办理方案中所列近期、中期、远期的资金投入计划落实到位,充分整合农、林、水、交通等财政资金,纳入每年度财政预算,同时,要大胆探索、推进“政府主导、市民参与、市场运作”机制,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最大限度强化建设资金保障,确保按质按量如期完成绿道网建设目标。

  四、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绿道网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时向社会公示绿道网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目标和各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让市民切实感受绿道网建设带来的实惠,激发市民共建、共享的热情,调动市民积极参与经营运作。

  关于《统一规划和加快建设

  我市城乡绿道网的议案》的办理方案

  市第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统一规划和加快建设我市城乡绿道网的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充分调研,在考察和借鉴国内相关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办理方案。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成了一批公园、绿地,完善了城市干道网络系统,城市绿地开敞,市政道路通达,至2009年止,市区建成区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7%、45.75%和12.73平方米,拥有公园28个、小游园61个,基本实现市民步行10-15分钟可达公园绿地的目标,新建和改造疏港大道、椹川大道、机场路等数十条绿色廊道,还有全国最大、世界第二的桉树林基地,全国最大的木麻黄防护林带和红树林防护林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湖光岩等,其中龙海天度假区有28公里长、宽100至300米的海滩带,海岸上种有5万多亩防护林,美誉“中国第一长滩”,可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相媲美。目前,我市市区已经建成了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绿地和开放空间,各县(市)通过新农村建设创建了一大批生态文明村、特色文化村。通过绿道网建设可将这些分散的公园绿地、生态文明村、特色村庄连接成网,形成整体性的绿道网络,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态文明村镇建设。

  二、绿道网建设框架

  为突出我市城乡绿道网建设的特色,有效整合市区景点资源,使绿道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充分注重生态性、经济性和整体性,体现 “青山碧湖环绿城,港湾翠岛镶明珠”的湛江特色,以“绿廊为脉、串景成网”为建设特点,将绿道建设作为环境整治、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和农民致富的良好契机,使广大群众支持绿道、参与绿道、使用绿道、享受绿道,真正感受和分享到生活品质的提升,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结合我市的实际,市区可初步规划建设绿道13条总长399.3公里,主要绿道连接线4条,总长18.5公里。途经赤坎区、霞山区、湛江开发区、坡头区、麻章区。本次规划在绿道周边每隔2.5公里左右设置一处驿站作为绿道游览和管理服务点,共设置100个驿站。游览设施服务点主要为绿道中的游客提供便民服务,管理设施服务点主要为绿道的日常管理服务。驿站设计要与场地特色相结合,强化绿道性质,体现其生态性。根据市区可形成绿道的道路现状和规划,可将绿道分为四大类:

  (一)城市活力线。

  绿道A1(人民大道):

  主线长约16.1公里,以湛江港友谊路花坛为起点,途经霞湖公园、人大大楼、绿塘河湿地公园、银帆公园、三帆城雕、南国热带花园、体育中心、海田带状公园,最终到达文车村,由南向北贯穿了霞山区的商业中心区(国贸)、湛江开发区的商业中心区(三帆)和赤坎区未来的商业中心区(旧大天然)。

  绿道A2(海滨大道):

  主线长约10.9公里,以海滨公园为起点,途经荣基苑、湛江海洋大学海滨校区、海湾大桥、中澳友谊花园、会展中心、紫荆苑,最终到达军民大道,由北向南贯穿了霞山区的商业副中心区(荣基广场至鑫海名城)、湛江开发区的商业中心区(湛江港五区)和湛江市行政中心区。

  绿道A3(椹川大道):

  主线长约9.2公里,以火车南站为起点,途经东新路、机场路小游园、北站路小游园、东菊苗圃、赤坎立交桥到南桥河休闲绿带。

  绿道A4 (海湾大桥连接线):

  主线长约28公里,以海湾大桥为起点,向西至湛江西站,向东到官南大道,横向贯穿了湛江开发区的商业中心区(三帆)和坡头区的海东新区。途中可通过转乘公交或者渡船体验该线路独特的“水上绿道”。

  (二)滨海风情线。

  绿道B1(西岸观海路):

  主线长约11.5公里,以渔人码头为起点,途经海滨公园、金海岸观海长廊、渔港公园、平乐渡口、中澳友谊花园、海湾大桥、金沙湾观海长廊,到达滨湖公园。沿线贯穿赤坎区、湛江开发区和霞山区三地的生活、生产岸线,依托东岸的城市建筑群作为背景,充分展现湛江城市景色。

  绿道B2 (东岸观海路):

  主线长约17.5公里,以贯海大道为起点,途经海东公园、海湾大桥、海湾公园、湛江南油码头、麻斜渡口到南三大桥。该线路主要沿着坡头区东海岸一侧而建的绿道,坡头区东南西三面临海,港湾多,海东新区将成为湛江市东海岸组团中美丽的高档休闲旅游区,游人可以体验坡头区的文化特色。

  绿道B3(东海岛南部观海路):

  主线长约45.9公里,东海岛南部观海路依托填海形成的海岸线结合现状的龙海天风景区,主要面向外海,具有与海湾不同的滨海风情。市民游走在该段绿道中,将既可感受到葱茏绿意,更可领略东海岛美丽的滨海风光。

  (三)滨河休闲线。

  绿道C1(南北桥滨河线):

  主线长约18.3公里,以赤坎水库为起点,途经南桥河公园、南桥河休闲绿带、北桥公园、赤坎江休闲绿带,最终到达滨湖公园。领略南桥河、北桥河、滨湖等城市滨河绿带风光。

  绿道C2(绿塘河滨河线):

  主线长约4.2公里,以银帆公园为起点,以绿塘河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内外环园道为主脉进行绿道建设。

  (四)生态风光线。

  绿道D1(环城绿带):

  主线长约131.9公里,根据《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湛江市区外围划定并建设环城绿带,环城绿带宽度控制50—500米。本次规划的绿道依托环城绿带进行建设,成为与市域绿道网相衔接的环形绿道,引导市区的慢行道向市域扩散,可以饱览湛江市郊的特色景点。

  绿道D2(西部郊野风光线):

  主线长约61.5公里,以三岭山森林公园为起点,途经三岭山森林公园、平岭农场、湖光岩风景区、湛江海洋大学、金鹿园、南亚热带植物所、志满村农家乐、志满水库、合流水库到东坡荔园。该线路以自然观光、科普教育、农家乐游为主题。

  绿道D3(湛江大道风光线):

  主线长约15.1公里,以麻章区的十里花卉长廊为起点,途经大路前村农家乐、麻章公园、赤坎水库、三岭山森林公园。

  绿道D4(东部郊野风光线):

  主线长约26.2公里,以官渡为起点,终点为南三大桥,沿途穿越了官渡镇与海东新区之间大片的生态田园用地,自然风光景色优美。

  为更好地衔接城市绿道网,形成雷州半岛区域绿道网络的主体框架,根据各县(市)实际情况,建设县(市)绿道网络框架3条,使县(市)级区域绿道与市区绿道相衔接,总长约246公里。

  一是从麻章区花卉市场起,经遂溪县县城,连接廉江市区,直至鹤地水库。全长约50公里,其中遂溪县约22公里,廉江市约25公里。

  二是从坡头区南油地宫景点起,经吴川市黄坡镇、吴阳镇、吴川市区,直至吴川市吉兆湾度假村。全长约50公里,其中吴川市约41公里。

  三是沿207国道,从麻章区南国花卉科技园起,经遂溪县岭北镇、城月镇,雷州市客路镇、白沙镇、龙门镇、英利镇,直至徐闻县县城。全长约135公里,其中遂溪县约25公里,雷州市约82公里,徐闻县约23公里。

  各县(市)围绕此3条市级区域绿道开展本县(市)域绿道规划,与之串联形成县(市)绿道网总体布局。

  三、绿道网建设的主要措施及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

  城乡绿道建设牵涉部门较多,为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区绿道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城市规划局及有关区政府等为成员单位,定期研究和解决市区绿道规划建设中的问题,组织协调好各部门做好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各县(市)在2010年前制订本县(市)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并将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至相关职能部门,做到目标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到人、制度健全。建立联络员制度和市直接联系。在市宜居城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成立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绿道网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有力推动绿道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规划先行,科学设定目标。

  做好规划,统筹建设布局与时序,从小到大,由线至面,建立多级绿道网络,是绿道建设成功的关键。

  1.市区绿道规划和建设计划:目前,市区绿道网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争取在2010年完成规划修改完善和报批工作。

  根据发展目标,市区的绿道网建设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近期:2010—2012年建成长约76公里绿道,争取在2012年前,将市域内35%以上的区域绿道建造成型,主要是人民大道(湛江港→文车村)、椹川大道(火车南站→南桥河)、绿塘河(银帆公园→金海岸观海长廊)、西岸观海路(军民大道→渔人码头)启动,高标准完成西部观光线(三岭山森林公园)慢行系统示范段。

  中期:2012—2015年建成长约132公里绿道,官南大道(官渡→南三大桥)、海滨大道(军民大道→解放东路)的绿道实现全线贯通(贯海大道→南三大桥)、南桥河(赤坎水库→滨湖公园)、北桥河,海湾大桥连接线(海湾大桥→黎湛铁路)。

  远期:2015—2020年建成长约205公里绿道,规划区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完善规划区绿道网建设,实施绿岛建设、服务设施、转乘等配套完善,建成串联全市滨海文化、生态自然文化,与市域绿道网相融合的绿道网体系,规划功能结构格局大体形成。

  2.县(市)绿化规划和建设计划: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按照设定标准和基本要求,督促各县(市)尽快完成《各县(市)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2010年前完成县(市)域《绿道网总体规划》并通过县级政府颁布实施。

  各县(市)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市的统一规划和标准,编制完成本县(市)域的绿道建设规划。绿道建设工作要限期建成。从2011年起,各县(市)每年建设不少于15公里的市级区域绿道,同时建设城市与社区绿道,与市级区域绿道网相连接,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雷州半岛区域绿道网络的主体框架。2011年,各县(市)要划定绿道控制区并实施空间管制;2012年将县(市)域内30%以上的市级区域绿道建设成型,并与湛江市区绿道网衔接;2015年,各县(市)市级区域绿道全部贯通,同时城市与社区绿道基本建成,完善绿道配套设施,绿道作用初步显现。

  (三)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动绿道网建设。

  绿道网建设是一项复杂和长期的工作,各县(市)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实际,开展示范路建设试点,逐步推进。选取具备一定条件的生态廊道,如麻章区花卉市场至遂溪县绿道、廉江市迎宾公园至塘山岭生态公园绿道等,作为绿道网建设的示范段,进而推动325国道、207国道等沿线绿道网的建设,并逐步在各县(市)全面铺开。

  (四)绿道建设工作保障。

  一是交通管制保障,通过实施交通管制,人车分流,确保市区绿道功能的使用。

  二是市区13条绿道,初步估算需建设资金约23.7亿元,主要包括绿道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规划分近、中、远三期建设,近期建设总投资约1.1亿元;中期总投资约5.7亿元;远期总投资约17亿元。近期市财政每年投入约5500万元的资金保证市区内5条绿道的建设,争取建成省内绿道的示范线。中远期市财政每年投入6000万元的建设资金保证市区范围内绿道网的衔接。市财政局要将上述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保建设资金按时到位。

  三是各县(市)要积极筹措城乡绿道网建设资金,并加强宣传工作,结合旅游开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绿道网建设。采用无偿捐助、企业认建、出资命名、工程捆绑等方式推进绿道网建设工作。充分整合农、林、水、交通等财政资金,将绿道网建设与农田标准化、林网、水利和路网建设相结合,发挥资金的综合效应。

  (五)广泛发动宣传。

  始终坚持民众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通过广泛动员、大力宣传绿道建设对美化城乡环境、培育休闲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发动全民参与,鼓励民众积极献言建策,引导农民参与绿道经营运作,促进城乡共建共享。

  (六)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

  一是对绿道网建设先进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建立考核制度,将绿道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湛江市宜居城乡创建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考核体系,对各县(市)政府主要领导完成绿道网建设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

  本办理方案中市区绿道网建设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各县(市)绿道网建设由各县(市)政府组织实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监督指导及考核工作,市财政局要加大资金的筹措力度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3条区域绿道示意图》、《湛江市县(市)绿道规划指引》、《湛江市市区绿道网规划(2010-2020年)》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印发。

  主题词:城乡建设  绿化  道路  议案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

  室,市纪委,驻湛各部队,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驻湛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各新闻单位。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2月14日印发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