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3-05-19 11:04:18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打印】 【字体: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奋勇经济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体育产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我省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粤府〔2012〕58号)和《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2〕133号),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提高市民整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以开发大众体育市场为基础,积极扩大群众体育消费,不断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内容;以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为重点,大力培育体育产业品牌;以创新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机制为主线,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发展体育产业。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我市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并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产业体系;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08%;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例逐步提高;培育一批体育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打造以竞赛表演业为龙头,健身业、体育用品业、场馆服务业和体育彩票业为支柱,体育培训、体育无形资产等多业并举的体育产业体系。

  到2020年,体育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1%,体育市场更活跃,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以体育为核心的产业链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二、积极构建体育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健身业。结合全民健身计划,抓住承办第十四届省运会的机遇,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扩大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重点扶持开发大众化体育健身产品和服务,鼓励建立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需求。积极举办群众参与性高的各项健身活动,发挥沿海运动资源优势,办好湛江海上龙舟邀请赛、横渡金沙湾、帆船、帆板、游泳、游艇、跳水等水上活动,开发培育有湛江特色的群众健身娱乐市场。

  (二)重点开发体育竞赛表演业。建立政府引导和扶持、企业主导、社会办赛、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申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的引导作用,搭建重大赛事申办运作平台,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充分发挥省运会主场馆、湛江跳水运动学校、湛江水上运动中心等大型场馆优势,争取承办国内、省内大型体育赛事,力争在我市形成多项竞技和观赏水平高、群众反响好、影响力大的品牌赛事。鼓励各县(市、区)(含湛江开发区、市奋勇经济区管委会,下同)因地制宜,举办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项目。

  (三)积极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体育用品制造业,鼓励和扶持大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进驻我市,并支持符合相关规定的我市体育企业参加省体育博览会、投洽会,提高其体育用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做好体育场馆运营工作。突出体育场馆主导项目,根据各个场馆实际情况,有计划拓展配套经营项目,扩大经营范围,使体育场馆成为集训练、竞赛、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运动健身休闲中心。重点规划省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探索知名体育场馆管理公司参与省运会场馆运营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升级改造和开发陈旧落后的场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

  (五)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明确市、县(市、区)体育部门管理体育彩票职责,推进体育彩票发行三级管理工作。调动县(市、区)体育部门的积极性,着力推动体育彩票的品牌、系统和销售队伍建设。加大宣传体育彩票的公益性,挖掘体育彩票的文化内涵。完善体育彩票市场管理机制,健全发行销售监督机制,增加全市销售网点,依法严厉打击民间私自发行彩票和代销境外“六合彩”等非法行为。

  (六)加快发展体育培训业。加强体育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体育学校、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平台开展体育培训活动以及多种形式的有偿训练。利用地理位置、气候和水上项目的优势,争取更多的省级、国家级运动项目训练基地落户我市,吸引更多的省队、国家队来湛训练。利用品牌训练基地的综合影响力,开发面向青少年的体育培训市场。

  (七)做好体育知识产权及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名称、标志、版权等无形资产开发和推广力度。引导和支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有偿转让体育赛事有关权利。拓宽湛江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影响力,发挥名人效应,增加我市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

  (八)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带动作用,实现体育产业与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电子信息、商贸等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着力培育滨海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通过举办和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拉动我市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发掘我市滨海资源,结合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有湛江特色的滨海体育休闲旅游项目。

  三、科学布局体育产业

  (一)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布局。根据全市体育资源区域分布情况,规划体育产业布局,形成集约型体育产业发展模式:霞山区主要发展游艇和自行车休闲旅游(森林公园)项目;赤坎区以跳水项目为主导,以湛江跳水运动学校为依托,提供跳水项目有偿培训服务;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水上运动中心打造以帆船、帆板和游艇项目为主的海上体育健身休闲区域,建成沙滩排球、人龙舞表演和潜水休闲旅游基地;麻章区重点建设高尔夫运动场地和帆板(湖光岩)训练基地;坡头区以省运会主场馆和南海游艇俱乐部为依托,积极发展海东新区休闲体育旅游项目;雷州市利用西海岸的滨海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水上运动、低空飞行等海上休闲旅游项目;吴川市打造以高尔夫球项目为主导的南方训练基地,吸引国内外专业运动队,引导该项目的开发培训方向,拉动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廉江市着力推动体育彩票品牌建设,重点发展登山和拓展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徐闻县发展以漂流、游泳、潜水项目为主导的生态体育休闲娱乐业;遂溪县以醒狮文化为平台,打造中国醒狮文化基地。根据我市《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湛江市“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南三岛、特呈岛旅游圈打造成国家级滨海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和国家海洋公园,打造“五岛一湾”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圈。

  (二)积极培育体育实业。打造体育产业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集体育产业示范区、绿道体育于一体的“一湾两岸”海滨特色体育圈。培育体育产业基地,结合各县(市、区)城市资源、产业优势和传统特色,逐步培育和建设地方特色(优势)体育项目为载体的县级体育产业基地。

  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一)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及年度计划;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抓紧制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和协调指导职责,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互动发展。

  (二)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管理运行机制。建立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体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行业协会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行业自律、体育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政府监管的改革思路,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相适应、具有湛江特色的体育产业管理运行机制。

  (三)创新体育赛事活动和公共体育场馆运作运营机制。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体育赛事和重大活动市场化运作方式,增强企业办赛能力;对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可采用向社团、企业等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办赛。逐步实行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在确保完成公益性任务的前提下,公共体育场馆可开展商贸和租场停车等多种经营方式。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5月19日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