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带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市领导调研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
8月13日,市长姜建军率队到遂溪界炮镇坦塘村调研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走田头、访农户,了解当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情况,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以产业带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坦塘村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也是革命老区村庄,由市府办和广东南粤银行定点帮扶。2016年以来,坦塘村坚持党建引领,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019年底,“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政策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安全住房、安全饮用水、电、电视网络覆盖等8个方面已全部达标,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45元。目前,33户贫困户84人已经申请并获市、县两级批准退出,全部脱贫。2020年上半年,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52元,已超过全年脱贫标准。
在坦塘村马铃薯基地上,新改种的穿心莲药材作物,绿意盎然、惹人垂爱。姜建军走下田头,仔细察看作物生长情况,并与驻村帮扶干部、村村干部交流,认真听取基地运作相关介绍,详细了解扶贫产业发展情况。姜建军对坦塘村与龙头农业企业合作,成立农业公司共同发展现代化种植基地的做法给予肯定。对该村在马铃薯收获后,抢抓有利时机,改种药材助力增产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收益的举措表示赞赏。
姜建军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培育壮大现代化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化规模化连片种植。要加大新技术新机械推广运用,拓宽农产品销售网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多举措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以产业带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同时,要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依托扶贫产业优势,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当天,姜建军还走访慰问了困难家庭,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
邓耀瑞
相关报道:
遂溪坦塘村产业扶贫见成效
找对产业扶贫发展路子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8月13日,村民们在马铃薯种植基地劳作。 本报记者 郎树臣 摄
8月13日,记者在遂溪县界炮镇坦塘村采访时了解到,2019年,该村在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沟通协调和广东南粤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引进广东云华农业有限公司,与坦塘村经济联合社合作成立广东瑞云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建基地的方式,按照公司化、市场化经营模式,打造冬种马铃薯产业化基地。2019年11月,首期种植马铃薯335亩,投入近140多万元,今年3月收成产量达721吨,产值达173万多元。其中村委会利润分成部分按7:3比例分红给贫困户和村经济联合社,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分红达1800元,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
据了解,云华农业公司致力于马铃薯的种植与技术研发多年,在湛种植马铃薯达8000多亩,实力雄厚。公司成立后充分利用云华公司与达利集团、百事公司、好丽友等集团建立的长期的产销合作关系,与瑞云公司与达利集团签订了《马铃薯采购合同》。较好地解决了“农作物盲目种植、农产品滞销”问题。
公司在引进全套美式智能机械化设备和种植技术,进行现代化、规模化耕作的同时,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成功申报2019年度省科技扶贫项目——冬种马铃薯产业化示范基地,成功争取了省科技项目扶持资金50万元。有了资金,种植技术显著提升,马铃薯生产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也很快取得成效。
坦塘村人少地也少,目前能流转种植马铃薯土地仅335亩,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此,扶贫工作组协调遂城镇委镇政府,整合周边3个村委会的连片土地约3000多亩种植第二期(目前已签约410亩),争取两年内年种植规模达4000亩以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冬种马铃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较好地解决当地农民就地就业、创收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
扶贫工作组在对政策和气候做了多方调研后,提出进一步加强与广东云华农业有限公司的全方位合作,探索走出一条市场牵动、贮藏拉动、加工推动的马铃薯产业化之路,从繁育育种、规模种植、销售、贮藏、加工等环节着手,全力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努力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目前,正在筹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努力与农户共谋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让企业发展与农户脱贫致富取得双赢。
郎树臣 邓耀瑞 刘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