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新引擎”为我市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
在2020雷州覃斗芒果节现场,主播们在直播间里卖力带货。
遂溪电商产业园的一家农村 淘宝店里,员工在线上接单。
廉江红橙、覃斗芒果、遂溪火龙果、下六番薯、生猛海鲜……光是提起这些名字,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这些闻名全国的农特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产地——湛江!
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水热条件得天独厚,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是传统农业大市。“有了好的农特产品,怎样销售出去?”过去,这曾是困扰许多农户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在“互联网+”东风的劲吹下,湛江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握指成拳聚合力,积极探索农业电商,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用一根根网线、一台台电脑、一条条物流线路,构建起电商“新引擎”,让湛江的农特产品插上了“云翅膀”,飞向千家万户,做大做优我市农业发展大文章,开启了电商助农新模式。
政府引导 农村电商发展正燎原
2018年9月29日,湛江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农村电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这也是我省首个以地级市为单位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合作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项目,成为我市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创建工作;大力培育农村电商骨干企业,加强与各大综合电商平台合作,打造本土品牌;积极培育电商人才,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拓展销售路网,推进农产品上行和标准化建设,打出了一套电商助农的组合拳。
近日,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正式公布,我市廉江和遂溪榜上有名。数据显示,2017—2019年,遂溪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79.4%。其中,2019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10.3亿元,在广东省42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中名列第一。2019年,廉江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上一年增长23%,网络零售额进入全省示范县前10名。
成绩的背后是付出,更是当地政府的未雨绸缪、规划先行。如遂溪实施电商工作“两级一把手”工程:成立县级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统筹指导全县电商工作;成立镇级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推进镇域电商工作。
建立三个机制推进工作。建立定期会商机制, 遂溪成立了电商办,专门负责全县电商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理电商日常工作。建立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将电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议程加以推进,列入镇委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以责任倒逼工作落实。以电商工作成效为依据,每年表彰一批电商企业、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建立督导工作机制,县电商办与县电商协会组织人员不定期开展电商工作指导,联合政府督查部门联合开展督查,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物流搭建 打通电商最后一公里
物流配送曾是农村电商的“拦路虎”,要让湛江名优农特产品销出去,不仅要让农特产品火起来,更需完善物流体系,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电商合作,积极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搭建起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2015年前,我们寄一份3公斤快递平均成本约是6元,现在我们寄一份快递的成本大约是5元,而外地快件从县城到镇村配送时间由原先2天变为1天,县城范围由原来1天降低到半天,真正实现了多快好省,物流成本降低了,我们农村电商也越来越好了。”这是遂溪“80后”电商创业者陈宇对当地农村电商改变的感叹。
近年来,遂溪县不断完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全力推进物流、快递、快送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建设:依托遂溪县邮政公司和社会快递物流企业资源为基础,以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为载体,不断增强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体系;提升行政村快递通达率、投送频次和网点快递收发兼容度。完善货物仓储、冷链保鲜、分拨配送、信息交互等市场功能,构建“工贸企业/专业合作社/网货经销商+农村淘宝/京东到家”的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即时配送新零售。探索县城超市快速配送新零售模式,湛丰生鲜超市提供网上订购配送服务,县城消费者下单实现一小时内送达。物流配送系统路线进一步优化,配送效率进一步提高。
农村物流搭建如春雨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农村电商物流脉络的不断完善,从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难题得到破解,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了磅礴的新动力。
抱团闯关 让湛江品牌闪耀中外
“今年覃斗芒果产量较往年减少三成以上,但是线上销售火爆,有七成以上是通过网络销售,可以说是本地优质芒果搭上网络快车走向了高端市场。”7月16日,回顾今年芒果销售的情况,雷州覃斗芒果协会会长刘定感慨颇多。他认为,覃斗芒果能在疫情防控期间销售逆市飘红,离不开品牌的打造。
曾经,覃斗芒果价格起伏不定,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口碑褒贬不一。即便遇上丰收年,产销两旺的背后,依然难掩芒果产业发展短板:芒果种植质量把控标准不一、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包装运营能力薄弱,以及缺乏产业长远的整体规划等。把好质量关,打好品质牌,夯实芒果产业振兴基础、加强行业自律,是覃斗芒果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重塑“中国芒果之乡”市场品牌的“先手棋”。
产品好不好买,最终还得看质量和品牌。近年来我市积极指导各地加强农产品文创工作,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公共品牌,形成抱团闯关之势,让湛江品牌闪耀中外。
今年5月20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进行公告,“徐闻甜玉米”“徐闻火龙果”“徐闻山羊”3个产品正式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徐闻菠萝”“徐闻香蕉”“徐闻良姜”“徐闻对虾”等4个农产品,则早在2019年8月就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徐闻荔枝”也在积极申报中。截至目前,徐闻县共有7个农产品正式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位居全省前列。
通过近年来品牌建设实践,遂溪县农产品品牌培育成效初显。“下六番薯”“遂溪藿香”“遂溪海红香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遂溪火龙果纳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全县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品牌10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11个。
“过去,我们的火龙果种植缺少品牌,都是散户种植,不仅品质良莠不齐,在和收购商谈判时,也缺乏自信和竞争力。如今有了品牌,我们与客户对接时,底气都足了不少。”洋青火龙果种植带头人宋宁说。
触电触网 打造农特产品“新网红”
7月15日,位于遂溪县洋青镇的蓝海农业种植合作社工车间内,工人们忙碌着对火龙果进行分拣、打包、发货。当天,20000斤优质火龙果打成包装5000箱,送往北京。销售经理陈诚龙说,今年以来,合作社每天网上销售的火龙果都有两三万斤,截至目前为止,今年网店销果已达500万斤,产值超1000万元,线上销果约占全社销果量的五分之一。
陈诚龙打开网页,“湛江蓝海农业”网站图文并茂,介绍合作社火龙果的标准种植、生产绿色有机水果等。合作社已分别在淘宝、拼多多、阿里巴巴的平台开设网店,面向全国市场,全力推行线上销售。“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各地的定单就如雪片飞至,网上定单快而多,现在只愁火龙果供应跟不上,都不敢接单了。”陈诚龙笑着说。
洋青火龙果的热销,是我市农产品“触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抢抓“互联网+”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培育电商人才,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让昔日的“土疙瘩”变成了网络上的“爆款货”。
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我市在农产品宣传包装上下足了功夫,把“网红”思维充分用到市场,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网络带货平台打造“农特产品新网红”,在我市的地里田间、各大农特产加工点、收购点、直播支架越来越多,湛江农特产品也越来越火。打响湛江品牌不遗余力,全市各级领导更是多次化身特色农产品“推介官”,积极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
如2019年11月1日,遂溪在广州举办“苹果与火龙果比翼,富县与遂溪齐飞——南果北上,北果南下”活动上,通过“短视频+县长代言+网红带货”的方式现场直播推销火龙果,短短一个小时内,遂溪火龙果直播销售量达1.7万件共6.8万斤。
无独有偶,2020年5月16日,廉江市委书记林海武和副市长崔军作客“乡村振兴,荔枝同行”直播间,与奥运冠军劳丽诗一起,化身“带货主播”,当起“良荔”推广员,和线上买家互动,又化身为“导游”,让广大网友隔着屏幕也能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生态园里丰收的乐趣,将荔枝从线下推向线上“云”端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廉江市荔枝品牌知名度。直播2小时,直播间就涌入10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收到网络线上订单1040件5000多市斤,销售金额接近6万元;整个荔枝季销售7万斤荔枝。
电商扶贫 贫困户日子“火起来”
随着一个个农特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销往全国各地,一个个农业品牌逐渐响亮,更有一批批新农民在电商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我市电商扶贫落地有声,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剂良方!
“因为学历不高,找不到工作,过去在家无所事事,如今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电商培训,我开起了网店,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电商创业者陈妃伍曾是一名贫困户,妻子卧病在床,两个个孩子在读小学,一家人的收入只能靠陈妃伍一个人打散工。2019年起,陈妃伍经过电商培训后,开起了自己的网店,有时还做直播带货,销售菠萝、木瓜、玉米等农特产品,月收入达到七八千元,成功摘了“贫帽子”。
实施电子商务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战,遂溪的电商扶贫的好点子真不少。例如订单扶贫,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农业,确保贫困户增收,提高贫困户生产积极性。又如土地流转扶贫,鼓励贫困户将闲置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每年可收取一定租金。还有产业扶贫,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稳定增收。创业扶贫,全县3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设立电商服务站、物流站,优先安排给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经营,让更多贫困户直接参与到电商扶贫工作中来……
一个个电商扶贫故事在乡村田间流传,一批批贫困户借着电商东风,摘下了“贫困帽”。电商扶贫还为农村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电商扶贫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培养了新型农民,吸引大批人才返乡创业,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林小军 赖寒霜 曹龙彬 李亚强 骆丽华 杨雅丽 黄余武 张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