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党建引领筑堡垒激 励担当树先锋

为湛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时间:2020-05-07 10:30:26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雷州市雷城街道党建展览馆。 本报记者 刘冀城 摄

汇通口罩生产线技术人员在调试设备。本报记者 李忠 摄

  近两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总目标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党的建设,系统改良政治生态,努力把全市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湛江在新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助力复产  “百干帮百企”解难纾困

  今年3月8日,徐闻县副县长许彩娟、遂溪县副县长张闽英亮相“微视抗疫助农,女县长们来了”直播活动,分别通过微视平台直播带货当地特色农产品。

  许彩娟推介徐闻菠萝并与在线网友进行实时互动,直播间围观人数更是一度超370万。张闽英在直播中向网友们推介了遂溪县乡土风情,并向大家推荐了一款金桔膏。这款福东海金桔膏原材料源于广西融安县,是遂溪县扶贫帮扶结对县,而融安金桔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于果农缺乏好的销售渠道,金桔产生经济效益不明显。遂溪县党政领导班子调研考察后,这款金桔膏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研发出来。

  为有效应对疫情,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紧急通知》,广泛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市县两级增派77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城乡社区参与联防联控工作;整合组织和政法两股力量,将1943个村(社区)划分成9837个网格,并制定《党员“入网入格入家庭”防控指引》和《网格化防控责任清单》;全市110多个交通卡口和联合检查站全部建立临时党支部。不少群众反映:“每个网格都看到党员的身影。”

  眼下正是复工复产的艰难时期,许多企业面临招工难、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原材料供应不足等种种问题。为了给企业纾困,我市开展“百干帮百企”行动,从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百名优秀干部担任驻企服务专员,协助推进复工复产各项任务。

  目前,市领导带头,市县镇三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一批重点企业,统筹各类资源,指导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市县两级根据企业对金融经济、企业管理、农业发展、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等专业人才需求,匹配选派106名干部驻企服务全市100多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有人联系、问题有处反映、困难马上解决”。

  “我们要以最有力、最及时、最温暖的服务帮助企业快复工、全复产。”一名驻企服务专员说。搭建政企信息沟通、资源对接的桥梁,是驻企干部的优势,他们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帮助企业落实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力促“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换位体验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市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市1300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3万个基层党组织、32.6万名党员全覆盖参与。

  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市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重点项目一线解决瓶颈问题,在主题教育期间推动开工、竣工项目36个,总投资达776亿元;带头包重点疑难复杂案件,带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事项,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湛江经开区在攻坚工作队400多名党员干部中建立8个临时党支部,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创下了40天完成一年工作量、高效优质推进东海岛工业园区填方工程的“经开区速度”,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重大项目的交地承诺,成为我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

  针对垃圾围村、农村饮用水砷超标问题,我市分别投入5.2亿元专项用于村庄保洁员工资支出,投入1亿多元建设饮水安全工程,使群众感受主题教育就在身边、整改成效就在眼前。

  在主题教育期间,全市累计建立健全制度1266项,修订制度1905项,废除旧制度217项,在强化理论武装、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社会民生、推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

  “不用到柜台排队就能快速办好护照申请,方便得很!”近日,遂溪县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办证服务大厅体验群众办证全过程,和现场群众亲切交流。张女士在县公安局领导的指导下,在“申请易”自助机上,手写录入个人资料信息、按压指纹、自动采集照片、手写签名,就成功打印出了一张护照申请表,整个申请过程花了不到5分钟时间。她不禁感慨,现在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手续越来越便捷。

  开展“换位体验为民服务活动”,是我市提升主题教育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换位体验,以服务对象身份“把脉问诊”,以普通劳动者身份“结亲交友”,下田头、进车间、入农户,切身体验基层一线的工作生活,深入一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

  夯实基础  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

  “雷州治安环境好了,办事效率高了,营商环境好,我到雷州发展信心非常足。目前,在雷州投资的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是我在全国各地所有项目中推进最顺利的一个。”广东壹号食品董事长陈生称赞道。

  按照省委和市委关于深化拓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雷州市聚焦基层党建工作“短板”,坚持治软和创优并举,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3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有32个“摘帽”,其中6个后进村变为示范村;在近两年“三项测评”中,雷州平安创建参与度均高居全省前三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打造出“雷州模式”,禁毒工作达到“摘帽”标准……

  矛盾纠纷清仓见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改善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方圆、卓越、鼎龙等大批企业抢滩,雷州逐渐发展成投资置业的热土。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近年来,我市认真对标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着力补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不健全、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滞后等短板。

  市委常委带头挂点情况复杂、整顿难度大的村,带动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长”挂点整顿问题突出村25个,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261个。建立自然村党组织6968个,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76个,通过分类施策、精准整顿,目前已有166个成功“摘帽”。深入实施“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完成2个省级红色村和26个市级红色村建设工作。

  “党支部变强了,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变好了。”湛江经开区调文村一名驻村干部颇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我市深化“头雁”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选派260多名机关干部担任农村第一书记,撤换调整“四不”村级党组织书记73名,下大力气把村级带头人这支队伍配优建强。

  针对基层经济基础薄弱、精准扶贫任务繁重等实际,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2019年市财政支持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6200多万元。支持92个无自主办公用房的农村党组织完成办公用房建设计划。培养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镇街党政正职储备人选,招录246名党建指导员充实到镇街。

△ 市委办、市直机关工委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记者 刘冀城 通讯员 湛组轩

△ 遂溪县河头镇割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喇叭在防控疫情中发挥了大作用。 本报记者 李忠 摄

美丽湛江湾。 本报记者 郎树臣 摄

 徐闻角尾乡村民用上放心水。 本报记者 张锋锋 郎树臣 摄

徐闻曲界“菠萝的海”一派繁忙景象。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鸟瞰湛江大道路基二标段。本报记者 李嘉斌 摄

  中科炼化项目气势恢宏。本报记者 刘冀城 通讯员 聂冬生 林江海 摄

  脱贫攻坚  “十百千”干部回乡驻村

  “我对家乡有较浓情怀,在未被派回乡之前,我就积极参与村里的建设工作。这次回乡促脱贫攻坚,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家乡做更多事。”来自湛江日报社的回乡干部简陈明这样说道。

  2018年,简陈明回到家乡徐闻县锦和镇红星村驻村开展促脱贫攻坚工作,正碰上徐闻菠萝发生大面积滞销,他利用获取信息便利的优势,联系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多家企业前来采购,而来自商务部门的回乡干部李泉则跑市场、看行情、组织货源,短短一周内帮助果农销售了10万斤菠萝。

  这只是我市1200多名回乡干部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地级市,从2018年5月开始,我市创新开展“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在市、县两级两万多名干部中,分两轮选派1200多名本土干部回乡工作,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

  其中,20余名市领导包县挂村,指导当地的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统筹各级资源,推动整体工作开展;110名处级干部联系本人或配偶原籍镇(街),挂任镇(街)党(工)委副书记,统筹协调扶贫和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驻村工作队、镇街驻点联系群众干部及回乡驻村干部等力量,抓好资源整合和调度,协调解决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1100多名科级及以下干部回乡驻村,挂任村级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助理,并作为扶贫驻村工作队一员,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重点,协助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

  “开展‘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活动,是我市立足实际、推动脱贫攻坚与锻造干部双赢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派本土机关干部到农村,能够发挥本土干部熟悉村中情况、人脉资源广泛、富有乡土情怀的优势,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基层一线工作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本领、成长成才。

  这种以上率下、多方联动的模式,让回乡干部与当地驻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整合资源,拓宽了农村产业发展渠道,在扫黑除恶、征地拆迁和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脱贫攻坚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可为的良好局面。

  严管厚爱  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我市坚持政治标准第一,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辨识选用干部力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

  我市为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出台了《湛江市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表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坚持“一人一档”,为1400多名市管干部建立政治表现档案。加强领导干部任前政治体检,根据“凡提四必”审查结果、“双签字”情况和平时掌握情况出具政治体检报告。

  我市对发挥干部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进行积极探索,近年来,建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主要内容的差异化绩效考核机制,实行9个县(市、区)、1个国家级经开区和2个功能区“四个全面”绩效考核和1200多名市管干部年度考核,调动和保护好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2018年来,我市坚持每年一优化,不断完善落实“四个全面”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28名干部提出提拔重用建议,取消2个领导班子、88人绩效奖励,对2名基本称职干部予以批评教育,对3名不称职干部予以岗位调整,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市委组织部主动为民排忧解难,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实际的困难。感谢组织的雪中送炭,感谢救命之恩”。2019年8月,驻湛高校一位老师在组织帮忙解决了购买紧缺药品的难题后,在写给市人才办的感谢信中这样说。

  近年来,我市建立定期听取人才问题反馈机制,已收集梳理各类人才的操心、烦心、揪心问题201条,并一一帮忙解决。我市打造“立体化”网络精准引进人才,通过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提供保姆式、一站式贴心服务。

  我市通过充分发挥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市直23个职能部门组成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制,制定湛江招才引智30条优惠政策,明确56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具体任务,全市形成了强大的人才工作合力。制定“湛江人才卡”人才优惠事项办事指南,发放“湛江人才卡”2674张,分层次为高校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子女就读、金融融资和交通出行等15类服务。近两年来,我市共为高层次人才办理居住人才公寓、提取公积金、子女入学、入户等政策惠及3000多人次。

  对人才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事业的平台。我市扎实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拥有新型研发机构3家、院士(企业)专家工作站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工程中心7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5家、工程中心81家、博士工作站13家,全市各类研发机构达到344家。湛江湾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实验室团队人才引进办法,组建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吸引包含15名院士在内的47名专家齐聚湛江,首批9项科研项目顺利启动。


林宇云  湛组轩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