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修复中 三岭山森林公园开启“生态疗伤”
自10月10日恢复开园以来,三岭山森林公园的抗灾复产工作持续有序推进。过去20天,园区工作重心已从抢通“生命线”的“主动脉”,全面转向精细修复“毛细血管”与实施长远“生态疗伤”。全园上下正以细致入微的努力,一步步抚平台风“麦德姆”带来的创伤。




尽管园区已恢复迎客,修复工程却并未停步。工作人员分散在各条步道与绿化区域,细致修复损毁设施,认真清理散落各处的断枝落叶。与灾后初期的紧急抢通相比,现阶段工作更显耐心与精细——除了环境清洁与美化,更肩负着林木扶正复种的重任,为受损林地重新注入生机。



“台风过后,主干道如同‘主动脉’,必须优先打通。而现在我们修复的,是遍布园区的‘毛细血管’。”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叶全形象地比喻。他进一步解释,这些“毛细血管”包括支线步道、排水系统以及受损的林下植被,它们的畅通与健康,直接关系到游客体验与生态系统的微循环。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20天的全力修复,成效已显。尽管林地深处仍可见台风肆虐的痕迹,但主干道百蓬路已基本恢复往日面貌。更值得肯定的是,园内整体卫生环境与游览秩序已实现根本性好转,为市民重新提供了安全、洁净的休闲空间。




然而,可见的环境恢复只是第一步。公园管理处主任黄宏林强调,“生态疗伤”是一个更为漫长且需科学推进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让公园‘看起来’恢复原样,更要关注其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他表示,“我们将持续监测受损林地的恢复状况,并适时开展科学补种,确保这片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清理创伤到功能恢复,再到未来的生态涵养,三岭山森林公园的复苏之路,正是一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生态疗伤”之路。它的每一步进展,都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与坚韧力量。

文字:陈永文。
摄影:陈家仕 陈智文 冼祥凯 邵宇 陈永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