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陆川:誓让一江清水向南流

时间:2016-07-18 00:00:00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陆川县将九洲江畔的采砂场打造成为十里河画景区。


    本报联合玉林日报探访九洲江治理现状

    平整的沿江堤坝、成排的花草树木、清清的河水在缓缓流动……在陆川县良田镇车田村九洲江畔,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记者面前。傍晚时分,人们都喜欢来到江边,欣赏夕阳下的江边景色。

    事实上,在九洲江陆川境内,沿岸许多地方都像车田村一样,朝着更美丽更洁净的方向改变。这些改变,来自陆川县对于河流污染的大力整治。

 

为了更好地保护九洲江,陆川县将九洲江畔的河砂厂打造成为十里河画景区。

在陆川县,在九洲江畔规定的范围内,绝大部分的养殖场已被清拆完毕,而部分不在清拆范围内的养殖场也加大了规范化养殖管理的力度,纷纷对原有的养殖场进行了高架网床改造。

在陆川县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系列的粪污处理,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沼液已被净化成为可以用来养鱼和灌溉用的“清水”。

在陆川县,九洲江畔的所有民居,只要户主同意,陆川县的有关部门都会提供大部分资金为其进行统一的外观装修。

在九洲江畔,记者走进陆川县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时看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成为这家现代化生态养殖企业最真实的写照之一。

在陆川县良田镇迈塘橘红基地,昔日在九洲江畔“大展拳脚”的“砂场女老板”已经变身成为“橘红大户”,这天,这位女老板带着工人们一起打理橘红树。

    平整的沿江堤坝、成排的花草树木、清清的河水在缓缓流动……在陆川县良田镇车田村九洲江畔,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记者面前。傍晚时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江边,欣赏夕阳下的景色。

    事实上,在九洲江陆川境内,沿岸许多地方都像车田村一样,朝着更美丽更洁净的方向改变。这些改变,来自陆川县对于河流的大力整治。

    九洲江流经广东、广西两省区,发源于陆川县。近年来,该江流域的水质恶化引起了广东、广西两省区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2013年8月,两省区主要领导就九洲江流域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后,玉林全面打响了九洲江流域治理攻坚战、持久战,而陆川就是主要战场之一。

    治污篇

    整治九洲江,首要任务是治污。曾经的九洲江畔,养猪场、采砂场密布,养猪产生的屎尿粪便、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江中,让这条母亲河成为了“大染缸”,如何才能截断污水,还九洲江汩汩清流呢?

    猪仔住上高架床

    养猪业是九洲江沿岸陆川农民发家致富的重点产业,陆川素有“全国养猪大县”之称,作为全国著名优良品种之一的“陆川猪”是当地的特产。一边是传统产业,一边是母亲河,陆川在整治养殖污染方面显得任重而道远。

    两百米,在陆川县九洲江沿岸,这个距离曾经囊括了800家左右的养殖场,如今却成为不可逾越的禁养区。去年以来,该县在完成九洲江主干流200米范围内猪场的清拆工作的基础上,启动了重点支流(石垌河、古城河、北豆河)重点区域200米范围内的养殖场清拆工作,累计完成清拆九洲江主干流、支流猪场840家,清拆猪舍面积24万平方米。

    200米范围内的养殖场要拆除,而一些上规模的养殖场也要规范化养殖。当记者走进陆川县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成为这家现代化生态养殖企业最真实的写照。2012年,该公司对原有的猪场进行高架网床改造,开始践行清洁健康养殖理念。如今4年过去了,这家公司不仅取得更好的企业效益,更是收获了生态养殖带来的环保红利。

    “传统的养猪模式,最不环保的地方就是冲洗栏舍产生大量的粪污,这些未经处理就排出去的粪污既污染了母亲河,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英平介绍,高架网床养猪的最大优点就在于猪场从小猪进栏到大猪出栏,全程免冲洗,大大减少排污量。高架网床养猪模式下,栏舍建成两层,生猪饲养在楼上,其排泄物全都通过全漏缝地板掉落底层暂存,底层的排泄物经过干清粪技术和固液分离系统处理后,粪污中的固体和液体得以分开利用。处理后的粪污中的固体可打包外运,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

    经过雨污分离、固液分离、十三级生态滤槽等一系列的粪污处理,养殖产生的沼液已被完全吸收净化成了清水。“大家可以来看一看,闻一闻,这就是可以用来养鱼和灌溉的清水了。”在滤槽排水口旁,李英平用手舀了一把水,洗了洗脸。他笑着说:“环保养殖模式改善了我们猪场的能源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将猪场粪污进行沼气发酵,变废为宝,建立了循环利用模式,进而改善了养殖场和周边的环境条件。环境好了,江水清了,猪越长越健康,企业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污水进厂“洗白白”

    九洲江起源于陆川县沙坡镇,途经县内温泉镇、大桥镇、乌石镇、滩面镇、良田镇等多个镇街,河流经过之处,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一个个村庄依水而建,繁衍生息,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治理成为重中之重。

    几年前,不少沿岸村庄环境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村里总是飘散着难闻的气味。如今,各个镇村都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沿岸面貌大为改观。两岸河堤变绿了,“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优美环境呈现,水韵悠长、绿意盎然的优美水域环境正在形成。

    良田镇良田村的镇级污水处理厂离九洲江不足一百米。该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575万元,采用IBR污水处理工艺,配套铺设污水管网2072米,改造出户管2500米,改造排水沟800米,日处理污水1200吨,服务人口3万人。记者站在良田镇污水处理厂远眺九洲江,只见清澈见底的江水自北向南,奔流不息。

    据介绍,目前陆川县已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9座,设计日处理污水总量34900吨,年处理污水总量1273.85万吨;村级污水处理设施38座,设计日处理污水总量3370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已进入快车道,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转产篇

    陆川县是养殖大县,陆川猪更是远近驰名。然而,九洲江综合整治,对陆川的养殖业影响很大。禁养、拆除,对养猪户而言,等于一时断了财路。禁、拆之后,他们的路该怎么走?

    猪场老板变身橘红“大王”

    走进陆川县良田镇迈塘橘红基地,记者眼前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漫山遍野的橘红树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苗圃地里技术工人埋头嫁接橘红苗,好不忙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周春旺是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村民,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闯劲,这些年在山头上办养猪场,在九洲江边开采砂场,年收入超200万元,成为十里八乡颇有名气的“猪场老板”和“砂场老板”。

    生意兴旺,如日中天,为何突然“转行”种植橘红?周春旺说,采砂会造成水土流失,养猪需要排放污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大。近年来,粤桂两省区联手治理九洲江流域水环境,陆川县强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并提出打造“中国橘红之乡”的产业规划。周春旺忍痛割爱,毅然关停了采砂场和养猪场,带头“转型”创建了陆川县良田镇春旺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

    周春旺向记者介绍,基地计划种植橘红2000亩,结合九洲江综合治理兴建示范环保型猪场一座,形成立体生态种养、自动化灌溉系统,建成集种养及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250多万元,种下橘红树750亩,每亩种植40棵。

    他屈指算了这么一笔账:去年橘红鲜果收购价格为40元/公斤左右,今年为60元至80元/公斤。橘红树种下第三年开始年年挂果,第五年一棵树产果量为25公斤左右,第七年为150公斤左右,产量高的可达250多公斤。那么,丰产期一棵橘红树的年收入至少有四五千元,多的可达上万元。

    规模化种植,还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周春旺告诉记者,基地聘请了7位有橘红种植技术经验的固定员工,月薪为2500元;逢种植及施肥、杀虫等管护繁忙时节,每天还要增加30多名临时工,请的都是附近村民。

    建药材基地避免“养殖回潮”

    走进陆川县乌石镇龙化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几十名村民正在给何首乌除草、施肥。尽管工作辛苦,但村民们仍然心情愉悦。“将土地租给基地,每年有1000元的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方便照顾家庭和小孩,这样的好事,谁不高兴?”村民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据悉,该基地规划建设500亩,目前已种下250亩何首乌和鸡骨草。现在,在基地“上班”的村民少的有几十人,多的达上百人。按照目前务工收入,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多元。既解决了九洲江流域养猪场清拆后出现的农民增收出路问题,又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避免了“养殖回潮”。

    如今,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共流转土地500亩,连片种植了何首乌等中草药品种。种植中草药的劳动力全部从当地农户中聘请,农民们既享受地租红利,又能打工挣钱,扩展了增收渠道。

    陆川县一位负责人说,治理河流污染,消除非法采砂和沿岸养殖排放,发展岸上生态经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十分重要的关联环节。因此,陆川县紧紧抓住治水这个突破口,倒逼九洲江流域产业转型升级,让九洲江“凤凰涅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据悉,目前陆川县已规划在九洲江流域建设中药材种植专属区,包括20万亩中草药种植,其中种植橘红8万亩,目前已种植3.4万亩,建成5个千亩橘红种植基地、3个千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抓好九洲江源头水源林建设,今年计划造林510亩,目前已全部完成树苗种植工作。

    机制篇

    猪场拆了,污水截了,江水也慢慢变清了。但沿岸百姓更加关注的是,江水能不能永远清下去呢?

    废弃采砂船建起放生亭

    位于陆川县乌石镇龙化村的龙化放生园原是一个非法采砂点,在依法取缔后,当地政府部门就地取材,利用原有的废弃采砂船搭建了一个放生亭,周边建起公园木门、放生园牌坊,安装太阳能路灯,种植珍贵花草树木,这个集“休闲、娱乐、观光、放生”为一体的小公园成为了九洲江边一个新的风景点。

    “以前这里可是非法采砂最猖獗的地方,十几艘采砂船在这片水域作业。现在转眼成了放生公园,江面恢复了平静,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恢复。”陆川县新闻办叶礼林感慨道。昔日的采砂点成为放生公园、亲水平台,人们沿着江岸在公园漫步,一边是水清鱼跃,碧波荡漾,一边是绿草如茵,花枝招展。而位于陆川县乌石镇的十里河画景区,在去年还是陆川县最大的采砂场之一。

    “让广大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效。”陪同记者采访的陆川县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说。

    该县还以中小学为阵地,开展“保护母亲河、从我家做起”巡回文艺汇演和摄影展活动,在全县师生中开展保护母亲河“小手牵大手”环保宣传活动。该县教育系统成立专门的编写工作领导小组,编写具有陆川特色的乡土教材,并将“保护母亲河、从我家做起”有关活动引入课堂。同时,在中小学校园里全面实施“十个征三个一”工程,建立清洁工作长效机制。“十个征”就是开展优秀作文、优秀文艺节目、优秀诗歌、优秀宣传标语、优秀广告词、活动计划、科技创新计划、宣传方案、美化方案、种植鲜花方案等十大征集活动。“三个一”就是编辑出版一本保护母亲河的教科书籍、每周上一节保护母亲河的课程、每周唱一次保护母亲河的歌曲。通过开展“十个征三个一”工程,建立健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九洲江流域环境建设,促进清洁乡村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河长”“路长”制 美化河容河貌

    如何加强对九洲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陆川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河长制”、“路长制”管理网络,形成地方党政领导负总责、领导干部模范带头、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格局。“河长”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各责任区内的九洲江流域综合治理,确保3年内该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容河貌显著改观,达到“村洁、水清、流畅、岸绿”目标。“路长”由县交通、公路部门和镇、村委的主要领导干部担任,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各责任区内的马盘二级公路主干道、沿线县道及镇村公路“脏、乱、差”综合整治,实施公路净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公路沿线干净、整洁、优美、畅通、有序。

    陆川县相关负责人说,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最大一个好处就是责任到人,包干到户,考核明确,社会又能监督,能有效解决“九龙治水各管一头”的问题。综合治理九洲江流域,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好面上的整治,重点是做好清淤、清障、垃圾清理等工作;同时,还要从源头抓好、从根本抓起,减少和控制污染,巩固整治成果。“河长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制度,要落实工作责任,将责任直接落实到基层党政领导,依靠科技和群众,加强监测监督,强化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环保、水利、住建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整体合力,把严明纪律贯彻于九洲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始终,以铁的纪律推进各项整治工作的落实。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