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银湖史馆 崇运河精神——湛江鹤地银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游记
图读湛江采风团参观青年运河建史馆
日前,笔者借赴廉江参加《图读湛江》座谈会之机,随团参观了湛江鹤地银湖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这次收获最大的要数该景区特别安排了解说员莫冬梅给大家介绍了风景区的雕塑广场和建库开河纪念馆的运河精神教育基地。
解说员莫冬梅向图读湛江一行介绍青年运河历史
鹤地水库新大门
解说员莫冬梅,于去年毕业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别看她是学英语专业的“90后”湛江本地姑娘,一年半来坚守在这个风景区,接待了近8000个参观团,练就了她的“鹤地银湖专业导游”看家本领,解说起纪念馆的运河精神可谓向竹筒倒黄豆似的,用一口标准清脆的普通话向大家分享湛江鹤地银湖和运河基地的历史和未来。
当来到群英广场上有两座雕像,其中这座雪白雕像的顶端是几只栩栩如生的灵鹤,前面刻有鹤舞地灵,后方写着延年益寿,寓意着我们鹤地水库及周边地区是个人杰地灵、人人健康长寿的好地方。灵鹤飞舞是鹤地水库一个独特的景观,大家在早春时节乘坐游船的时候可以观赏得到,而另外一座雕像建于2015年。
莫冬梅向大家介绍了为什么建这个雕像的缘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曾经分别在2013年8月和2014年7月两次视察鹤地水库,当时他提及一定要想办法让人们铭记历史,记住建库开河的三十万运河群英们。鹤地银湖国家水利风景管理区建成了这座雷州青年运河群英像。雕像中最为高耸的人像,是当年修建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的主要领导者和决策者,中共湛江地委第一书记孟宪德同志。整个雕像展现了孟书记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一同艰辛创业的动人场景。
运河人种下的英雄树,就好像神奇地承载了运河精神一样,不仅长势喜人,葱葱郁郁,甚至能在去年15级超强“彩虹”大台风下不受丝毫损害的生存下来。
解说员莫冬梅详细介绍鹤地银湖的历史和未来
接下来,当大家走下台阶时,呈现在图读湛江采风团面前的两棵苍天大树守护鹤地水库有接近六十年了,它们是由运河群英们亲手种植的。一棵是凤凰树,由女群英们所种植的,另外一棵为黑榄树,是由男群英们种植的。运河人种下的英雄树,就好像神奇地承载了运河精神一样,不仅长势喜人,葱葱郁郁,甚至能在去年15级超强“彩虹”大台风下不受丝毫损害的生存下来。群英树旁还有一面签名墙。这些签名是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在2014年10月到11月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得来的。每一个签名的人都是亲历了修建青年运河工程。目前墙上的签名有11827份,其中签名者年纪最大的有98岁,年纪最小的有75岁,平均年龄高达86岁,因此这面墙取名为群英万寿墙。
走过签名墙,大家来到水文化小公园,这里不仅有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邓小平的题字,更有郭沫若、董必武、叶选平和习仲勋等领导人的题字,甚至还有台湾著名的佛学大师星云大师的题字。大家看这块由习仲勋同志题字的石碑,他写的内容是:继承传统,贵在创新。这八个字简短有力,却是贯穿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95年历史中的核心内容。
参观当年工地使用的先进运输工具
当年的雷州青年运河工地党支部办公室(复原)
传统指的是什么,创新又该如何做?解说员引领着图读人的疑问,继续参观建库开河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一共有9个展厅,在序厅主要展示了运河工程在建设之前的背景资料。大家从照片中就能了解到,过去的雷州半岛天气十年九旱,人民生活极度缺乏水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湛江地委书记孟宪德带着领导班子和专家们跑遍湛江地区各个干旱区域,做了大量的调查,咨询了各方专家的意见,然后在1958年5月15日作出了“修建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的决定。下达决定后,立刻成立了运河建设委员会,由孟书记担任委员会的主任,他带领着湛江300000的运河群英们,浩浩荡荡的开始建设雷州青年运河工程了。墙上这份红色的誓师词就是当年运河群英们在开工典礼上的宣誓,字字句句都怀着钢铁一样的决心,正是这份决心使得他们团结一心,总共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建成了浩大的运河工程。
从这些黑白照片中,大家能感受得到当年工地上的工作场面有多么热火朝天,其中还有展示了截流工程的照片。由于前期的部署工作周密,只动用了2000多人,花了仅仅17分钟,就成功把九州江截断,开始为鹤地水库蓄水了。1960年5月14日是个非常值得纪念日子,在这一天运河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在这一张剪彩典礼中,我们能看到孟书记身穿黑色衣服,卷着裤脚,穿着凉拖鞋,由此能了解到他是一个生活相当简朴的领导。接下来,我们来看下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的示意图。示意图上的小红星就代表我们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渠首区域,以此为中间点,上方是鹤地水库的范围,下方是灌区工程覆盖的范围。运河工程有6条总主渠,总长277公里,还有干渠以及干渠一下的各级渠道共4000多条,全长5000多公里。运河工程地跨两广三市四县,灌溉面积广阔,属于广东省的第一大灌区。目前来说不仅为140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更是为接近4000000人提供了生活饮水,人民的生活也因此产生了翻天覆地的美好变化。今天我们湛江人民把它称为“母亲湖”或“大水缸”。
浩大的运河工程完工之后,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有不少领导人物都来这里视察参观过。其中就有邓小平、董必武、郭沫若等人,他们还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墨宝,还有朱德元帅、陈毅元帅,甚至有国外的领导人物——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先生也曾到此参观学习过。同样的,广东省历任省委书记,湛江市委、市政府愫怀民情,对鹤地水库表示极大的关注,关心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的后续情况,例如陶铸、习仲勋、张德江和李长春等都曾亲临视察。
党和国家领导人、港澳台同胞、外国领导人和团体参观雷州青年运河鹤地水库记载
莫冬梅向图读湛江采风团介绍说,群英万寿墙的签名是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在2014年10月到11月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得来的。每一个签名的人都是亲历了修建青年运河工程。目前墙上的签名有11827份,其中签名者年纪最大的有98岁,年纪最小的有75岁,平均年龄高达86岁。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功勋,获得国务院奖状
在廉政教育展厅中,大家能看到复原的工地指挥部和党支部办公室,几张长椅配一个大桌子,用的是搪瓷杯和竹子编织的水壶,摆设简单而又朴实,反映出当时的党员干部们敢于吃苦,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
莫冬梅还向《图读湛江》采风团透露了一个消息,建设浩大的运河工程总共花费了8878万元,但是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贪污受贿的不良作风事件。在孟宪德书记的带领之下,党员干部们更是以身作则带头劳动,吃在工地住在工棚,不怕苦不怕累,和民众们同甘同苦,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党员干部们和群众的心紧紧相连,紧紧相依,也正是我们当前学习的榜样。
当来到第三个展厅,大家有机会看到当年的民众们在工地上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和居住的宿舍。由于过去经济贫乏,条件艰苦,民众们都是自带粮食,自带工具,来到工地上支援工程建设。他们居住的工棚非常简陋,都是用泥巴、稻草、竹子简单的搭建起来的;为了加快生产效率,他们甚至把自己睡觉的床板做成手推车,晚上休息的时候只能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雷州青年运河风光秀丽
12月15日,《图读湛江》采风团走进湛江鹤地银湖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在修建运河工程的过程中,看到当年的湛江劳动人民斗志高,冲劲大,大胆想,大胆干。他们积极创新发明,为工程的进度加快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大为我们这代人感动、惊奇。从统计数据表明,他们一共发明了48种新工具,继而由木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工具高达90000多件。再次来到第四个展厅中,引入眼帘的是一些新工具如上落绞车、木轨火车,踏土车,自动开关码头装土机,蝴蝶式单轨木车等等。这些工具当中有的是旧工具改造得来,有的是民众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物理知识发明的。
在英模展示厅中,我们看到了运河工程中的劳模功臣的个人或者团体的照片。建设运河工程中,工地实施军事化管理,成立了3509个突击队,在优秀共产党员的领导下,每个突击队都风雨兼程,日夜劳动,争当先进。
看到这些合照,可谓让大家的心情万分激情澎湃。在过去那么艰苦的情况下,这些人们是怎么能够以不到两年的短短时间建成了浩大的运河工程和鹤地水库呢?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着一个共同的运河精神,创业为民,群策群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心怀信仰,使得他们成为了自己的时代性英雄,成就了这个时代性的雷州青年运河工程。
在参观完建库开河纪念馆后,大家意犹未尽,为加深对运河精神的理解,切合关于“两学一做”教育的形势,再次参观了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特意做了这个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展,由于共产党员在修建运河工程时作出的不俗成绩,十分有代表性。可以说,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当时的领头羊。
在过去修建运河的时候,这些党员和干部们正是身体力行做到了这一点!而我们作为同饮一江水的运河人,拥有同样梦想和追求的湛江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应该发挥这些优良传统,同时注重创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