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6月湛江市科技创新形势监测报告
今年以来,湛江市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充分发挥全市工业发展、科技创新“主战场”和有序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平台”的作用,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持续做好“三块地”文章,扎实推进“五个抓”工作,着力打造“3+3”百亿级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7月1日至7月27日,湛江市分别对全市300家重点企业(含213家规上企业)、16家科研机构展开第三季度科技创新指标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一、整体概况
1-6月,共有237家完成研发数据填报工作,填报完成率为79%;高新技术企业232家,填报191家,占比82.3%,其中规上企业213家,占重点监测企业的71.0%,完成填报规上企业174家,完成率为81.7%。R&D经费投入上报总数为42.79亿元。全市16家科研机构,6家完成数据填报,填报率为37.5%。R&D经费内部支出上报总数为0.16亿元。
二、投入产出现状分析
(一)R&D经费投入持续提升
一是整体研发投入上报总数大幅增长。1-6月,237家填报企业上报R&D经费总数42.79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上报数25.97亿元,提升了64.8%。科研机构研发经费上报数0.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1%。二是各区县研发投入增势明显。从区域分布来看湛江市企业R&D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经开区(34.20亿元),其次为麻章区(3.01亿元)、坡头区(2.90亿元),其他7个区县企业R&D经费投入均未超过1亿元。其次,从各县(市、区)科技企业全年实际R&D投入情况来看,有7个县(市、区)相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其中以坡头区增长最快,同比增加2.24亿元,增长率341.1%,主要原因是上半年以来坡头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企改革以及城乡深度融合。区内龙头企业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R&D经费投入大幅提升,为坡头区贡献超过80%的研发投入;其次为徐闻县,同比增加0.68亿元,增速为300.6%;3个县(市、区)出现负增长,其中雷州市降幅最大,R&D经费投入上报数比去年减少了0.36亿元,下降超过五成。
表1 2024年1-6月全市及各县(市、区)企业R&D经费上报情况(亿元)
(二)从业人员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高素质人才的增长势头非常明显。人力资源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是企业创新和成长的关键动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1-6月,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位)人员7028人,较上年增加1340人,增长率22.8%,科技企业从业人员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员工的构成比例变得更加均衡。在数量上,湛江市2024年1-6月企业上报从业人员49950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95人,同比增长1.6%;其中拥有研究开发人员数量6065人,较上年增加242人,增长率4.2%;研究开发人员中管理和服务人员1319人,较上年增加110人,增长9.1%;占研究开发人员比重21.7%,较去年提升1.1个百分点。可见湛江市科技企业越发重视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以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措施促进研究开发活动的有效运行,企业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在员工薪酬方面,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24.7%,员工福利和归属感大幅提升。
表2湛江市2024年1-6月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三)企业创新成果产出增加
一是各类专利、知识产权数量稳步增长。上半年,湛江市科技企业拥有Ⅰ类知识产权数量1520件,较去年同期增加206件,增长15.7%;其中,期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087件,较去年同期增加148件,增长16.5%;当年申请发明专利数175件,较去年同期增加25件,增长16.7%;当年授权发明专利数83件,较去年同期增加9件,增长12.2%。二是企业技术竞争力显著增强。上半年237家上报企业累计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202件,较上年同期增加79件,增长64.2%;累计形成国际标准7件,较上年同期增加2件,增长40.0%。总体来看,湛江市的科技企业不仅在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上也体现了其技术实力的强劲,这些都为湛江市科技产业的持续进步和创新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3企业科技产出情况(单位:件)
三、研发结构分析
(一)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强引领
从行业分类来看,制造业仍是研发投入的主要承担者。2024年湛江市上报企业中共计制造业企业158家,占上报企业总数的68.6%,研究开发费用合计39.17亿元,占上报企业总数的91.6%,较上年下降1.52个百分点。其中,研究开发费用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其中以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为首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32.42亿元,占制造业比重的82.8%,较去年同期提升8.1个百分点;造纸和纸制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2.85亿元,占制造业比重的7.3%;农副食品加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1.06亿元,占制造业比重的2.7%。以上3大制造业行业作为湛江市科技研发投入贡献的重要支柱,此外其他行业全年研发投入均未超过1亿元。
图1湛江市制造业行业研发费用情况(单位:亿元)
(二)高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1-6月,湛江市237家上报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91家,占比80.6%,高企上报R&D经费投入合计7.27亿元,占除宝钢湛江之外的70.2%。分区域来看,麻章区高企R&D经费投入3.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8%,占高企上报总数的41.3%;经开区R&D经费投入1.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占高企上报总数的21.3%;遂溪县R&D经费投入0.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占上报企业总数的10.1%。以上三个区县企业在研发(R&D)经费投入占比上超过了70%,湛江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它们通过创新研发,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引领行业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优化。高企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急剧增加,标志着它们正逐步成为湛江市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表4上报高企数及各县(市、区)R&D经费投入情况
(三)各类研发投入费用有效增长
研发活动费用投入一般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八类。2024年1-6月,在湛江市上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整体增长64.8%的前提下,各类研发费用表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一是直接投入费用提升明显,1-6月湛江市上报企业研发费用中直接投入费用29.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1%;人员人工费用3.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4%。湛江市企业的直接研发资金投入增长反映出它们对研究与开发所带来的积极效应的高度重视。随着研发预算的扩大,企业能够加速创新进程,拓展技术前沿,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或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升级。;二是摊销费用显著增加,1-6月湛江市上报企业研发费用中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1.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6%;无形资产摊销费用0.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5.0%。两类摊销费用的显著增加代表湛江市企业对于研发设备和固定资产、专利费用等的投入大量增加。
图2湛江市2024年1-6月研发活动费用情况(单位:亿元)
四、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投入分布不均衡
一是在地区分布上。上半年湛江市企业数量在全市十大区县分布较均匀,但研发费用投入主要集中在经开区,其他区域研发强度依然较低。其中廉江市上报企业44家实现营收42.12亿元,研究开发费用仅0.59亿元,研发强度为1.40%;坡头区上报企业35家实现营收150.96亿元,研究开发费用仅2.90亿元,研发强度为1.92%;遂溪县上报企业35家实现营收45.70亿元,研究开发费用仅0.76亿元,研发强度为1.66%;以上三个区县研发强度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94%。二是在行业分布上。湛江市制造业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上报制造业企业共计158家,实现营收864.48亿元,占总体上报企业营收的79.5,实现研发费用支出39.17亿元,占比91.6%;在其他行业中,采矿业上报企业4家实现营收137.96亿元,研究开发费用仅2.43亿元,研发强度为1.7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上报企业4家实现营收31.79亿元,研究开发费用仅0.20亿元,研发强度为0.63%。
(二)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低
一是在研发投入强度方面显著提升。2024上半年以来,湛江市上报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6.78亿元,同比下降6.8%;主要原因在于市内两大制造业龙头企业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营收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实现研究开发费用42.79亿元,同比增长64.7%;上半年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为3.94%,较上年同期提升1.71个百分点。二是在研发产出方面全国2022年全年R&D经费支出30782.9亿元,发明专利申请数1464605件,达成每千万研发经费的发明专利申请数4.76件。湛江市科技企业上半年实现研发经费42.79亿元,发明专利申请数175件,达成每千万研发经费的发明专利申请数0.41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近年来湛江市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如何将增加的研发投入转化为高效率的实际产出才是湛江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持续做好研发投入后的成果转化工作。
五、加强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技金融融资体系
着力发展面向科创企业的科技金融,加大对优质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快推进科创企业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建立健全标准化产权评估流程,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提升知识产权变现能力和流转效率。二是合理把握“专精特新”企业信贷准入门槛,优化担保方式和信贷流程,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三是考虑对“专精特新”企业单列贷款规模,保障贷款供应,有针对性地提供信贷产品组合,依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特点,提供更加优惠的定价策略。四是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通过投贷联动策略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可在贷款之外为企业提供并购融资、财务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此外,推动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如创业板、科创板进行融资,也是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二)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
提高研发效率和加速成果转化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通过采用敏捷研发管理方法和定期的项目评审,可以优化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确保研发成果的合法权益,为商业化铺平道路。同时,产学研合作也是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这需要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研发项目管理和评估,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链长+链主制”为抓手,推动龙头企业与研发投入进一步实现转化。壮大绿色钢铁产业集群,推进宝钢湛江钢铁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项目建设,完善钢铁产业园区配套设施。
(三)优化各领域研发资源配置
一是强化各地域之间的研发资源制定区域发展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研发资源向研发投入较少的区域流动。同时,加强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对研发资源的吸引力。人才是研发的核心,因此,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和本地人才培养,可以提升这些区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活力。最后,鼓励区域间的科技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实现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间的互补发展。二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不断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新型储能产业规划布局,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培育发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