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导航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时间:2022-12-28 10:24:52 来源:湛江云媒
【打印】 【字体:

1.jpg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集中观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jpg

市科技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


3.jpg

建设中的湛江湾实验室


4.jpg


市科技局、市委外事办、市公安局出入境支队与巴斯夫(上海)公司视频连线开会座谈。

  

  12月20日,湛江市万兴通讯设备有限公司陈女士为咨询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业务情况,赶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三楼市科技局窗口进行了解。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服务,耐心为她解答业务办理要求,只花费了2分钟就一次性办结了此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咨询业务。

  “原本以为办理起来很麻烦,没想到这么便捷,还可以线上办理,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办事效率”。陈女士说。

  一扇窗口见证为民服务初心。2022年以来,市科技局以深化创建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契机,推动局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构建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新局面,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前,我市创新平台资源、科技成果产出等多项科技指标走在粤东西北前列,且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正朝着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

  机关党建保持“热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我对这句话印象十分深刻。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勇于干、敢于干、精于干、讲实干,奋力为湛江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添砖加瓦,为全力推动科技工作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作出贡献……”在学习交流研讨会上,党员代表积极发言。

  一直以来,市科技局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标准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运用,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脑中、深入心中、深入行动。

  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迅速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掀起科技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2022年以来,局党组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6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6次,通过理论学习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同时,把学习宣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进基层进企业活动,走访企业和科研平台150余家,举办政策宣讲和专项培训等20余场,切切实实为企业解难纾困。

  贴心服务彰显“温度”

  “现在外籍专家来湛工作许可申办还存在什么问题?”2022年3月,市科技局和市委外事办、市公安局出入境支队前往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有限公司现场办公,积极协调解决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流程问题,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提高企业引才便利度。

  企业既是经济的“细胞”,也是创新驱动的主体。市科技局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抓紧抓实,做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积极为企业解难题、谋出路、促发展,将办公室“搬”到企业、“搬”到项目,让企业感受到有“温度”的营商环境,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一方面,发放一系列政策“大礼包”帮助企业减压力、解难题。制定出台《湛江市科学技术局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科技服务资助办法》,短时间内吸引了省内外优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落户湛江,为我市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科技咨询服务。此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全市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高新技术减免所得税约3亿元。

  另一方面,通过走访问需,将服务精准“送上门”,助力科技型企业提质增效。今年2月,该局成立调研组赴全市各地调研企业70余家,收集企业调查问卷303份,收集摸排各地在高企培育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进行政策解读,把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对有意向申报高企的企业,及时组织专家开展“一对一”指导,通过“面对面”辅导,实现“点对点”解惑。2022年,推荐253家科技型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470家,超额完成2022年新增60家目标任务,连续五年实现正增长。

  此外,该局遴选一批科技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精准服务等措施,扶持其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我市完成464家科技型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备案,同比增长超过50%。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强化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争取“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家,形成大企业领航科创、中小企业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平台建设跑出“加速度”

  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市科技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行动,深化“双报到”工作、“插旗亮牌”行动,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实干为先,在推进广湛深度协作和国家级高新区、广东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重大临港产业项目等经济建设主战场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

  湛江湾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一度遇到研发基地建设进度缓慢、发展规划调整、研究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市科技局领导干部多次实地调研,协助解决工程建设难题,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同研究完善实验室依托建设机制,积极对接省科技厅并沟通启动建设期考核评估事宜,参与迎评工作现场模拟考察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不断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实验室建设有条不紊进入了快车道,为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根基。

  目前,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一期研发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明确了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工程试点,湛江红树林种养耦合示范工程基地建设等三大集中攻关方向,顺利通过了启动建设期考核评估并获评良好等次。

  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打造像湛江湾实验室这样的高能级平台,也要深入推进规模以上高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形成“星月同辉”的格局。市科技局从顶层设计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年内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配套管理办法,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研发机构。

  2022年,全市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62家,其中省级研发机构占比40%,省级重点实验室总数在全省排名第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在粤西地区排名第一。

  在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方面,2022年度也取得新的突破,新增“湛江市吴川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湛江市徐闻县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等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截至目前,全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家,农业创新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在日益浓厚的众创氛围之下,高水平科技成果持续涌现。2021年,全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合作奖1项,年度获奖总数创湛江近4年来新高。技术合同交易数量、金额双双大幅提升,分别同比增长87.2%、65.3%;科技成果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创新成果指标居粤东西北前列。

  服务下沉提升群众“满意度”

  基层是检验干部的历练场、试金石。市科技局开展“机关接地气、干部走基层”行动,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

  “我们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农村劳动力,但之前试种了蔬菜、水果,产量和品质都不高。工作队的到来,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廉江市塘蓬镇那榔村村干部说。市科技局驻塘蓬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牵线搭桥促成菠萝种苗育种项目落地那榔村,该村每年亩产从1000多元提升至5000多元,真正实现产业振兴、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三农”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市科技局深入落实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45支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赴全市属地自行帮扶的重点帮扶镇、巩固提升镇进行帮扶,实现帮扶全覆盖。

  截至2022年9月,省、市84支派驻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累计服务带动农户数量3700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205个,引进农产品新品种213种,推广新技术159个,为当地引进项目41个、引进资金682.7万元,举办培训场次121场、培训农户或技术人员8557人次,帮助受援对象增收1246.8万元。

  徐闻高良姜虽然产量大,但一直处于初加工阶段。去年起,市科技局选派黄晓兵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到徐闻,协同广东丰硒良姜有限公司积极开展高良姜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了高良姜饮料、速溶茶、固体调味料等多项产品,有效带动了高良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产区农民的增收致富。

  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存在种质资源缺乏、育种和繁育生产标准化程度低、选育品种与进口种虾相比竞争优势不强等短板。市科技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组织实施湛江市对虾良种选育揭榜挂帅制项目,遴选出科研实力最强的揭榜方、成果转化能力最强的需求方进行强强联合,并将揭榜方资金占比从原来的33%提高到75%,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目前,该项目已公示完毕并下达立项通知,正式开展科研攻关。

  科技自主创新任重道远。市科技局局长赵刚表示,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切实贯穿到湛江科技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抓学习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以党建为本,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科技人才队伍;以平台为基,不断推进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以机制为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以特色为先,不断塑造湛江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新时代湛江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