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年鉴】2016年湛江教育年鉴(因网站迁移数据丢失现补发)
综 述
【教育概况】 2016年,湛江市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驻湛高校)3 128所,在校生144.52万人,教职工10.59万人,专任教师9.04万人,占地面积4 533.0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 613.14万平方米,图书(不含技工学校)3 389.35万册,计算机(不含技工学校)16.2万台,固定资产(不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147.8亿元。全市投入教育创强资金47.8亿元,9个县(市、区)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2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省教育强县、教育强镇,5月,湛江市被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累计改造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492所、薄弱普通高中18所。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加快推进湛江教育基地建设,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建成一期并顺利开学,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新校区一期建成使用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市第二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全面启动。推进城区中小学校学位项目建设,市县两级共投入20多亿元推进实施《湛江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规划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年)》,是年,完成4所市区中小学校新(扩)建工程、新增学位1.05万个,另有5所市区学校项目工程开工建设或基本竣工;全市新建扩建幼儿园126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4.1万个,5个县(市)共完成中小学学位建设工程75个、新增学位3.6万个。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覆盖率90%;建成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校18所;湛江市中小学在线云课堂项目基本建成。
【素质教育】2016年,湛江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湛江市文明校园189所、德育示范校省级16所和市级211所,市教育局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创建特色文化校园371所,累计创建体育项目传统学校30所(国家级2所、省级9所),全国青少年学校足球特色学校43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5所;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学校体育组项目比赛,湛江市学校组取得总分全省第五、竞赛积分全省第三、奖牌数全省第四、金牌数全省第三的好成绩。开展以“无毒青春,健康生活”为主题系列活动,建设湛江市教育系统毒品预防教育试点学校3所。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三个学段教学监管,实施高考三年行动计划,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是年,全市高考上本科线21 679人、一本线4 65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1%、25.1%,有1名理科类考生进入全省前10名,有9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占粤西三市64.3%。
【强师工程】2016年,湛江市全面落实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累计参加农村支教活动城镇教师3 400多人。加强培养培训,每年培训教师8万多人次;共培养省级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对象234人,获省授牌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共9个;建设市级名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130个,培养培训市级名校长、名教师、骨干班主任、学科骨干教师共3 687人。开展“师道湛江——寻找湛江‘四有’教师”大型活动,举办新入职教师师德专题培训,组织师德宣讲团巡回宣讲,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建立拥有600名专家的高级职称评委库,共66 754名教师经审核过渡到新职称体系。完成9万多名教师信息录入全国教师信息系统并启用管理。通过实施强师工程,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获评省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93人、省特级教师24人。
【教育投入】 2016年,湛江市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多元教育投入机制。是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129.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6.8亿元,增长6.58%;公共财政教育教育支出94.25亿元,增长6.2%。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7 758元,增长9.3%;初中支出9 262元,增长16.09%;普通高中支出8 941元,增长19.23%;中职学校生支出7 634元,增长6.78%。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2 216元,增长2.12%;初中支出3 007元,增长6.61%;普通高中支出3 038元,增长21.73%;中职学校生支出3 885元,增长3.56%。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全年拨付补助资金13亿元。按标准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学生46 070人,补助金额1.6亿元。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资助资金15亿元、受益学生111万人,加强学校设施设备仪器装备建设,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班级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完全小学以上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室占比78%。
2016年湛江市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所、人
2015—2016年湛江市教育发展水平情况表
基础教育
【概况】 2016年,湛江市学前三年教育逐步走向全面普及,毛入园率94.81%,比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6.96%,初中适龄人口净入学率99.1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35%,辍学率控制在1.2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10%,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继续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97%。
2016年湛江市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主要情况
【学前教育】 2016年,湛江市有幼儿园1 967所,比上年增加89所,其中,公办园745所,占37.9%,民办园1 222 所,占62.13%;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1 182所,占60%。在园幼儿31.58 万人,其中公办园12.69万人,占40.18%,民办园18.89万人,占59.82%。全市乡镇(不含街道办)建有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教职工25 133人,增加1 523人,增长6.5%,其中专任教师16 251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4.81%。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2016年,湛江市积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继续实行学前教育激励奖补机制,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 500万元,重点支持城区公办幼儿园和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按标准对2014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城区公办园、乡镇中心幼儿园31所奖补2 641万元,增加公办园学位5 000个。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改扩建24所,有效缓解入公办幼儿园难问题。是年,全市有公办幼儿园745所,占幼儿园总数37.87%,达到省提出的30%目标。落实新建房地产住宅小区配建政策。按照《关于湛江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和移交管理的通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移交政策,按照属地管理职责,将其纳入管理范围,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指导其规范办园。至年底,全市57个4 500人以上居住规模城镇小区建成配套幼儿园34所,约占小区数60%。引导鼓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印发《关于开展我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湛江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引导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县(市、区)均按照省、市要求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细则并积极开展认定。县(市、区)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制定《湛江市市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300万元,奖补民办学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至年底,全市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37所。
【义务教育】 2016年,湛江市有小学780所,小学教学点502个;招生119 341人,毕业生升学率99.11%;小学在校生602 486人,净入学率100%。普通初中学校22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8所),招生85 880人,毕业131 136人,毕业生升学率97.35%;在校生266 084人,毛入学率106.96%;年辍学率1.28%,初中三年保留率96.23%。
【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 2016年,湛江市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全市2014—2017年规划投入改薄资金8.97亿元,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学校1 188所,新增班级233个、学位13 955个、寄宿学位5 927个、就餐学位6 259 个。至年底,累计投入经费10.99亿元(含提前下达的2017年中央专项资金1.61亿元),累计投入资金超过规划投入资金。全市校舍建设项目开工4.36万平方米,占规划校舍建设总面积87.85%,竣工3.81万平方米,占规划校舍建设总面积76.88%,设备购置项目完成采购2.4亿元,占规划设备采购资金总额118.54%,超额完成省要求2016年底完成总规划70%的目标任务。
【义务教育办学管理】 2016年,湛江市出台《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育人水平。执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六项规定》,结合春秋两季开学检查定期对义务教育学校执行六项规定的情况进行督检,根据学生、家长的投诉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强化问责,违反六项规定的突出问题明显减少。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促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随迁子女入学】 2016年,湛江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时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原则,妥善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保持在70%以上。是年,全市符合报考资格的异地户籍考生1 824人参加湛江市中考,并取得与当地考生同等的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资格。
【普通高中教育】 2016年,湛江市普通高中学校82所(其中民办普通高中学校8所),比上年增加2所;招生49 910人,减少7 592人,下降13.2%;在校生167 483人,减少15 572人,下降8.5%。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规模2 042人。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2016年5月,湛江市教育局经市政府同意印发《湛江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从调整中考科目分值、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完善“指标到校”机制、调整志愿结构、划线比例和录取时间、调整特长生文化分数线和计划比例、加强招生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对违规招生学校惩处力度等方面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湛江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政策。
【特殊教育】 2016年,湛江市有市直属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全市81个4万人口以上的镇(街)中,100%建有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全市招收残疾少儿(含随班就读生,下同)596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96人),在校残疾儿童2 908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 129人)。接受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数均有所增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97%。积极与各级残联联合调查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信息,建立“三残”(智残、体残、肢残)儿童少年台账,采用“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适龄残疾少儿入学。在校生(不含随班就读学生)由2011年的446人增至2016年的1 041人,增长133.40%,普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
【特殊学校建设】 2016年,湛江市政府将县(市)新建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事项加以督办,加快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至年底,全面完成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全市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均建成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县镇两级特殊教育从无到有、各级特殊教育从有到优的新跨越。12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组织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县(市、区)向省申报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维护资金补助项目,统筹资金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条件。12月14日,副省长蓝佛安在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调研时,对该校建设发展情况给予肯定并提出期望。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解决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设缺口资金1 000万元,使该校能按计划完成总体建设规划,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
【概况】 2016年,湛江市有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其他中职机构)66所,其中,市、县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43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0所,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2所,部队企业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有国家示范学校3所,国家重点学校7所,省重点学校5所。当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92 240人,其中,中职在校生71 251人(含省属10 033人),技工20 989人。教职工总数4 488人,其中专任教师3 324人,生师比 21:1。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1 920人,其中“双师型”(双职称型教师、双素质型教师)教师1 14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59.48%。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282.17万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39.6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27.16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8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8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4 467元。
【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 2016年,湛江市加强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计划用2年时间,将现有43所公办中职学校整合为23所。 强化县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完善县域中等职业教育配置,在2018年底前整合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原则上只保留(建设)一所达到省重点中职学校要求的“四位一体”(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职教中心,其余中等职业学校(含中职班)撤销。加快市属中职学校扩容提质,结合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及现状,构建适应湛江市高中阶段学校整合之后带来的学生分流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强势中等职业教育力量,增强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整合各行业、各系统中职教育办学资源,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分属在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及行业办学,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跨部门、跨行业整合优化,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创建】 2016年,湛江市加快推进湛江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步伐,打造职业强市,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10月,市教育局经市政府同意后向省教育厅申请创建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项目,支持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湛江机电学校、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湛江艺术学校、徐闻县职业高级中学、廉江市吉水职业高级中学等项目12个。
民办教育
【概况】 2016年,湛江市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 306所,在校学生28.4万人,分别占全市学校数、在校学生数41.8%、19.9%。其中,民办幼儿园1 222所,在园幼儿19.1万人,分别占全市幼儿园总数、在园幼儿数62.13%、60%;民办中小学65所,在校学生8.1万人,分别占全市中小学校数、在校学生数6%、7.8%;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9所,在校学生1.23万人,分别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在校学生数的33.9%、17.54%。民办高职专科院校1所,即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民办本科院校1所,即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民办学校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构成比较完善的办学体系。是年,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组织申报民办教育发展资金,获广东省2017年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教育发展用途)地方奖补项目经费550万元。
【引进名校办学】 2016年,湛江市积极引进名校办学,民办教育发展势头良好。邀请华南师范大学与湛江有关企业(单位)合作举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项目选址拟定在赤坎区鼎能东盟城内,赤坎区政府、深圳鼎能集团有限公司与华南师范大学正就项目建设协议进行协商。遂溪县积极支持在玥珑湖小区引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办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民办学校,坡头区引进名校在海东新区创办高端民办学校。
【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扩大】 2016年,湛江市扩大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面,优先让民办学校自主入学招生,再安排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招生,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调配生源帮助未完成计划的民办学校完成招生计划;各地各校严格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不得以民办学校争抢当地生源为由控制学籍放行。从是年起,湛江市允许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实际选择部分计划自主招生、部分计划参加全市统一招生,或全部计划参加全市统一招生。
【公办带民办帮扶制度实行】 2016年,湛江市继续实行“公办带民办”帮扶管理制度,支持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出台《湛江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公办、民办学校教师之间双向交流制度,鼓励公办学校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师到薄弱民办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帮扶工作,为民办学校教师到公办学校挂职和跟岗学习创造条件,实行民校共享名校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
【概况】 2016年,湛江市有高校7所,其中,省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3所: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民办普通高校1所: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民办高职院校1所: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市属普通专科学校1所: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市属成人高等学校1所: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全市高等学校在校生10.89万人(不含非全日制在校学生),是年,毕业生2.51万人,是全省除广州市以外高等学校最多的地级市。专业设置广泛,包括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学校2所,即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学校2所,即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
成人教育
【概况】 2016年,湛江市成人教育主要是社区教育和职业培训。社区教育主要由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承担,湛江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主要阵地有湛江社区大学和中央电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湛江社区大学年培训学员6.5万人次。是年,全市121个乡镇(街道)有108个乡镇(街道)设立乡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占全市乡镇(街道)数89.2%。其中,20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为湛江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校培训人数65万人次。全市有各类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机构113个,年培训量16万人次。依托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学校现有网络设备和软件资源基础上投入80万元建成湛江市民终身学习网,市民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是年,接待上网学习人数110万人次。
【首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举办】 2016年12月12—16日,湛江市首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举办,开幕式在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二校区举行。由湛江市教育局主办,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湛江社区大学承办,县(市、区)教育局、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社会事务局教育主管部门、湛江市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湛江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协办。活动周以“推进全民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主题,旨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的思想,推动全民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
【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稳步发展】 2016年,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有教职工95人,中级以上职称教职工39人。学校开设会计、电子商务和建筑等中职专业10多个,理工、财经和文法等专科专业20多个和本科专业10多个。全年学校各类招生3 154人,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开放教育招生1 724人,网络教育招生537人,中职教育招生893人。学校推广校—企、校—校合作,为企业、行业培养急需人才;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全年非学历培训9 269人次,增长87.6%。学校办学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至年底,在校生7 300多人,全年培养中职毕业生836人,专科、本科毕业生1 685人,其中获学士学位27人,获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者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