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导航 > 湛江市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教育年鉴】2014年湛江教育年鉴(因网站迁移数据丢失现补发)

时间:2022-02-11 11:19:08 来源:湛江市教育局
【打印】 【字体:

  目

  第一章  综述

  第二章基础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  

  第二节  义务教育

  第三节  普通高中教育

  第四节  特殊教育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三章 中等职业教育

  第四章  成人教育

  第五章  民办教育

  第六章 高等教育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高等教育学校

  广东海洋大学

  岭南师范学院

  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

  第七章  招生考试

  第一章综述

  全市现有基础教育学校2864所(其中幼儿园1649所、小学835所、初中236所、普通高中80所、中职学校54所、技工学校8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50.84万人,教职工10.11万人,专任教师8.63万人。2014年,湛江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统揽工作大局,致力锻造“民主、法治、廉洁、高效”的教育队伍,教育效能建设、教育创强、教育改革、教学监管、学校发展等卓有成效。

  一、教育创强工程强力推进。累计已投入资金39.1亿元,创建教育强区9个(待验收5个)、教育强镇(街)97个,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3个。全市投入资金4.75亿元新建幼儿园225所、改扩建幼儿园907所,新增学位84229个;建设县(市)特殊教育学校5所,改造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13所、薄弱普通高中18所。一批高标准学校建成使用,新增优质中学学位28000个,教育信息化覆盖率已达75%。教育创强促进中小学办学条件取得历史性改善,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二、教育强师工程高效实施。推进万名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千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全市6500名教师参加高等师范院校学历提升学习,近两年2309名城镇教师踊跃到农村学校支教。完成农村小学教师2.8万人和初中教师1.4万人的轮训,按人均700元的标准全面落实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取得实效。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2所。

  三、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创建特色文化校园371所,中小学校建设成为一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风景线,有力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推进创建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城市工作,高分通过省评估验收。

  四、教学监管工作力度加大。建立实施中小学教学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强化三个学段教学监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判湛江十年高考,全面启动湛江高考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全市高考考生70271人,大专上线52354人年增长7.14%,本科上线18059人年增长1.4%,一本上线2632人年增长11.32%,实现平安高考目标。职业教育学生代表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五、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加快。坚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已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实训基地18个,市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示范学校5所,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学校3所,省级重点专业21个,市级重点专业39个。目前,我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涵盖15个专业大类85个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8%。积极创造条件申请筹设三所高职高专院校,湛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设已获批准,湛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筹设)主体工程建设封顶,湛江卫生职业学院(筹设)校园首期主体建筑已竣工二期续建工程已启动,几所民办高职院校正在加紧筹划推进,提升全市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水平将打开新局面。

  六、教育综合改革初显成效。全面推行的教育改革十二事项,涉及行政效能、教育廉政、教学管理、考试招生、教育创强、教育文化、教师管理、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其中,中考改革、教育行政效能建设、创新三个学段教学管理模式已取得明显成效。向市政府承诺的两项教育民生实事工程高效完成、获评“优秀”。 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教育呈现一派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第二章基础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

  2014年湛江市大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全市有幼儿园1649所,比2013年增加443所,增长36.7%;在园幼儿278984人,比2013年增加40878人,增长17% ;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2.85%,比2013年提高2.12个百分点。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开展学前教育“《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主题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科学保教理念;指导7所幼儿园参与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广东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体系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指导教师参加省说课大赛,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围绕特色办园,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积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出台《关于建立我市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关于湛江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和移交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我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市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新建房地产住宅小区要按规定配建移交幼儿园政策,提高公办幼儿园覆盖率;明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引导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起草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分析、总结三年来湛江市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措施、工作成效和存在困难问题,于4月顺利通过省专项督查。在此基础上,于4月完成《湛江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草案)》。

  第二节义务教育

  2014年,湛江市共有小学835所,小学教育点440个;招生99124人,毕业98112人,毕业生升学率99.97%;小学在校生549528人,净入学率100%。普通初中学校23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6所),招生97954人,毕业134153人,毕业生升学率98.68%;在校生347100人,毛入学率116.32%;年辍学率1.85%、初中三年保留率94.2%。

  一、全力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按照《2011—2020年湛江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时间表》,各县(市、区)对照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教学条件、生活设施、教师配置、学校布局、校额班额、数字资源等,整体缩小学校之间资源配置的差距,全力创建基本均衡县(市、区)。坡头区、霞山区、赤坎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徐闻县、麻章区接受了省的督导评估,其他县(市、区)均已完成材料申报工作,力争2015年所有县(市、区)创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提前完成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

  二、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按照《湛江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和教育创强的总要求,湛江市明确2013-2015年各县(市、区)标准化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定期通报进度,不定期检查督办,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市通过验收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为987所,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4.18%。2015年,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将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到2017年全市民办义务教育要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

  三、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11月,湛江市按照国家、省“全面改薄”工作部署及系列有关文件要求,遂溪、徐闻、雷州、廉江、吴川5个县(市)制定改薄项目规划,2014-2017年拟改薄项目学校(含教学点)1189所,资金总需求89897万元(中央53060万元、省级23270万元、市级3578万元、县级4590万元、其他5399万元)。其中,2014年规划校舍建设项目学校325所、项目539个、资金13766万元,设备购置项目学校157、资金4658万元。目前,校舍建设项目已开工学校325所占比100%、竣工学校252所占比77.54%,开工项目501个占比92.95%、竣工项目411个占比76.25%,已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0171万元占比73.88%,已竣工项目完成投资8802万元占比63.94%;设备购置项目已有153所学校完成购置设备任务占比97.45%,实际购置设备总金额3938万元占比84.54%。

  四、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减负万里行·第2季”活动,因分重点班、考试排名和违规招生等原因给学生带来的过重学业负担有明显改观。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六项规定的通知》,重点整治违反六项规定的突出问题,提升义务教育治理水平。出台小学、“小升初”招生文件,规范义务教育招生行为。结合开学检查定期对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进行专项检查,根据家长、学生投诉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强化问责,违规办学行为投诉案件明显减少。部署学习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专项活动,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明确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完善治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大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坚持“两个为主”的原则,稳步提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比例,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9.46万人(小学6.39万人、初中3.07万人),入读公办学校7.52万人,占比79.49%。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模式。推进市(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三残”少年入学率达到95.2%。

  第三节普通高中教育

  2014年,湛江市共有普通高中80所(含完全中学66所、十二年一贯制2所),招生62168人,毕业65051人;在校生193675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1%。

  一、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出台《关于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和《湛江市教育局关于切实规范2014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明确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改革命题方式,使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制的试题进行考试,强化教育质量监控管理;清理加分优待项目,取消13个加分优待项目,降低过高的加分优待分值,确保中考招生更加公平;深化优质学位分配机制,分配比例从去年的40%提高到50%,降分幅度由去年的50分提高到100分,放大分配机制的作用,分配的国家任务生指标总数达到10884人;从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和考试管理三个方面完善评价方案,充分发挥中考评价的导向功能。指导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四个严禁”(即严禁随意突破招生计划和未经批准跨区域招生、严禁突破国家任务生计划10%的比例招收择校生、严禁学校在择校生之外招收借读生、严禁不通过中招平台招录普通高中高一新生),规范普通高中的招生行为,实行“阳光”招生。全市普通高中实际招生61983人,超额完成58000人的招生任务。

  二、提升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制定《湛江市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从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评价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校园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等九个方面提出了51条规定,涵盖普通高中常规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强化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依法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重振湛江高考雄风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三、实施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程。按省的批复,全市18所薄弱普通高中学校改造提升任务:2014年改造提升4所、2015年改造提升8所、2016年撤并学校6所,规划投入7707万元、改造提升项目96个。有关县(市、区)指导学校完善了“一校一案”并捆绑教育创强工程一并实施,市加强督办并采取给予年内完成改造提升任务的学校奖补100万元的激励措施,加快推进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程。至11月初,12所改造提升学校已投入资金4701.8万元,完成改造提升项目66个、在实施改造提升项目8个、未实施改造提升项目16个,已完成改造提升任务的学校6所、在实施提升改造的学校5所、在实施撤并的学校5所、未动工改造提升的学校1所;6所撤并学校,已完成撤并的学校1所,在实施撤并的学校5所。

  第四节特殊教育

  至2014年底,全市有市直属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建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4所,筹建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3所。全市特殊教育在校生1975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学生585人,随班就读学生1390人),接受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数均有所增长,“三残”儿童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5%。

  2014年,湛江市积极实施国家、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市政府将2014年底建成5所县(市)特殊教育学校,列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事项加以督办。吴川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已竣工并于8月份投入使用;徐闻县特殊教育学校已完成教学楼二层和宿舍楼、康复楼三层外墙装修,食堂楼已竣工;廉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宿舍楼改造项目已将原旧墙体块料全部铲除及改造完成门、窗、阳台栏杆;遂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已完成正负0建设;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改建旧教学楼项目已动工拆墙,新建教学楼已开始勘察。积极争取省级特殊教育学校专项资金9781万元,其中遂溪县、徐闻县、廉江市、雷州市获得省新建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专项资金6649万元,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吴川市获得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维护专项资金3132万元。积极推动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在全市81个4万人口以上的镇(街)中,已建有58个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并通过省创强验收或督前检查,占总数的71.61%。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8年2月,学校坐落于湛江市海滨大道中13号,占地面积42亩,校舍建筑面积24000多平方米。是集学前教育康复、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兼收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自 闭 症 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的湛江市目前唯一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47人,在校生570多人。

  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和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市教育局工作要求,在“民主、法治、廉洁、高效”的教育发展轨道上创建特殊教育强校。学校严格按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开足开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开设高中阶段开设工艺雕刻、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烹调点心、金工、木工、缝纫和推拿按摩等专业,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未来发展学会一、二门专业技术。

  学校确立“一切为学生平等参与和健康发展的未来生活奠基”的办学理念,确定“省一流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湛江特殊教育发展模式:“多元听力语言康复模式”、“教育力量合作型德育模式”、“聋生口语强化教学模式”、“视障学生‘双字’(普通文字和盲文)分类教学模式”、“特殊文化体育艺术模式”等。编印《湛江听障儿童康复杂志》、《爱之光报》等校刊,分年级编著《感恩与自强教育读本》系列校本教材。

  近年,学生获市级以上奖励430多人次;教师参加广东省教育教学技能竞赛,60多人次获奖,30多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学校获得 “广东省残疾人之家”、“湛江市残疾人三项康复先进单位”、“湛江市行风评议满意单位”、“湛江市文明单位”、“湛江市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广东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

  2014年,省领导林枳同志、省教育厅罗其伟同志等领导到学校调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云、市教育局局长林涛等同志先后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学校基础建设有序推进,启智教学与学生宿舍一体楼正在施工建设;学校与残联共同建设的湛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立项;2014年12月省财政厅、教育厅批复该校特殊教育建设维护专项资金2820万元。

  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4年,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启智部的康复教育收效显著,在训聋儿30人,启智康复50多人,其中6名聋儿康复后进入普通小学和普通幼儿园就读,其他的康复效果得到不同程度提高;2014年该校高中毕业生30人,参加高考8人,3名学生被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录取,5名学生被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升大率达100%;安排就业22名,就业率100%。湛江电视台、湛江日报、湛江晚报以及多个网站多次对学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学校在关爱中崛起,在发展中腾飞。现正积极把握发展机遇,为办成省一级特殊教育学校、有特色的现代化博爱特殊教育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三章中等职业教育

  湛江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62所,其中,中职学校54所,技工学校8所。本地在校生135874人,其中本地中职103765人,本地技工32109人。教职工总数5906人,其中,中职4662人,技工1244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4441人,其中,中职3511人,技工930人,生师比31:1;专任教师中,中职专业课教师173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788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为45.5%。学校占地面积3372808平方米,其中,中职2841008平方米,技工531800平方米。校舍面积1725026平方米,其中,中职1322126平方米,技工4029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055.7万元,其中,中职24532.4万元,技工18523.3万元。专业设置涉及15个专业大类85个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4%。

  全市现有高等职业学院1所,为民办性质的专科层次职业学院。在校生7800人,成教在校生3600多人,教职员工728人,专任教师325人,“双师型”教师196名。学院占地面积1095亩,校舍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备设施按20000人办学规模配置。学院设置34个专业,涵盖文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全市现有职业培训机构78个,年培训量接近9万人。

  第四章成人教育

  湛江市成人教育主要是社区教育和职业培训。湛江社区教育主要由湛江电大承担,湛江电大开展社区教育主要阵地有两个:湛江社区大学和中央电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2008年6月,经湛江市政府批准,成立粤西地区首家社区大学——湛江社区大学。2009年10月,中央电大批准湛江电大为中央电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成为全国首批获批的21个实验中心之一。2014年,湛江市成人教育主要亮点有:一是完成湛江市民终身学习网一期建设。该网以提高湛江市居民整体文化和道德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教学手段,为社区居民搭建高质量、大容量、系统化的学习平台,是湛江市推进大规模社区居民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湛江市湛江市民终身学习网一期能够满足60万社区居民同时上网学习;同时,平台可满足峰值达到1000个并发用户访问,实现5000学时课程可供在线点播,可通过ISDN、ADSL等上网方式正常访问。湛江市民终身学习网覆盖学历教育、职场进修、农民培训、早教学堂、青少年社区、老年大学、新市民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作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公益平台,完全免费,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为湛江建设广东省人力资源强市战略起到重要作用;二是搭建起湛江社区教育网点。湛江电大下辖的雷州、徐闻、廉江、吴川、遂溪五县(市)电大,已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申请,依托电大设立社区学院,其中雷州、廉江的社区学院已获批。湛江社区教育已发展迅速。

  职业培训主要由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湛江电大以及各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承担。全市现有职业培训机构80个,年培训量3.5万人。

  第五章民办教育

  2014年,全市基础教育民办学校1066所、在校学生22.42万人,分别占全市学校数、在校学生数38.07%、16.38%。其中民办幼儿园1007所、在园幼儿15.62万人,分别占全市幼儿园总数、在园幼儿数61.07%、55.99%;民办小学24所、在校学生2.79万人,分别占全市小学校数、在校学生数2.87%、5.07%;民办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4.01万人,分别占全市普通中学校数、在校学生数11.08%、7.42%;民办中职学校19所、在校学生1.3万人,学生人数占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数的12.59%,民办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014年初,湛江市委市政府将“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平等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作为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列入《湛江市2014年若干重要改革任务要点》。6月11日,陈云常委带队调研民办教育工作,召开部分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和教师代表座谈会,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积极寻求破解民办教育发展难题的良策。按照《湛江市民办中小学办学情况信息公告办法(试行)》规定,通过湛江政府门户网站及湛江市教育局网站公告2013年全市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中小学基本信息和年检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参加竞争广东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并获得二等奖200万元,并召开竞争性现场评审会公开、公正、公平分配资金。设立市级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廉江市实验学校首期投入3.8亿元,按省一级普通高中的标准建设,可提供学位8100个;麻章区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投入1亿元,规划用地200亩,可提供学位6000个,成为全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新亮点。

  第六章高等教育

  第一节概况

  湛江市现有高校7所(其中,省管普通高等学校3所: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岭南师范学院;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所: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民办高职院校1所: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二级学院1所: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成人高等学校1所: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大学生11.01万人(不含非全日制在校生。其中:广东海洋大学2.9万人、广东医学院2.04万人、岭南师范学院2.2万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1.86万人、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0.65万人、广东文理职业学院0.78万人、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0.58万人),是全省除广州市以外高等学校最多的地级市。专业设置广泛,包括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2所,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2所。

  第二节高等教育学校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

  该校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几经迁徙之后升格发展成农业农村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办学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39年办学历史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实质性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该校现有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等3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26.13公顷,其中湖光校区272.2公顷。设有1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点;67个本科专业,39个高职高专专业。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攀峰重点学科”,2个“优势重点学科”,3个“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其中5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门广东省精品课程、3门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

  该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9万余人,独立学院1.6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3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914人,其中专任教师1319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556人、博士学位者279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226人;“双聘院士”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先后有105人次入选近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现有6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现有8名教授受聘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该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69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有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2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5.8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56万册(含电子图书80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2.75亿元,固定资产值约12.4亿元。

  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2014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领导林木声、陈云贤等陪同下莅临该校调研,并发表讲话。胡春华充分肯定了该校近年来立足海洋学科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建设取得的成效,强调要求该校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强化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办一流学科、办一本院校,努力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11月18日—12月6日,省长朱小丹、省委副书记马兴瑞、副省长陈云贤、邓海光分别在不同场合就该校如何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的讲话精神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该校党委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胡春华同志的讲话精神,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作出学习贯彻落实的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建设“一流学科”、“一本院校”大讨论等系列活动,编制实施《广东海洋大学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海洋大学规划纲要》,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向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报告,全面吹响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的强劲号角。

  学校章程制定工作。该校作为广东省首批10所章程核准试点院校之一,从2014年上半年起启动《广东海洋大学章程》的修编工作,经该校三届六次教代会讨论、2014年第15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第三届学校党委全委会第30次会议审定通过并报广东省教育厅核准,经广东省教育厅高校章程核准委员会第1次会议评议,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第8次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于2014年12月24日广东省教育厅正式核准,12月31日正式向社会公布。该校是最终成功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核准章程的4所高校之一,也是粤西地区第1所公布章程的高校。《广东海洋大学章程》是该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对该校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步伐,构建以章程为基本法则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该校的办学和治理能力,加快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人才培养。2014年,该校入选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广东仅三所);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3类36项,较上年增加了20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别为40项、84项。获批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建设项目。获批24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批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3门、联合培养基地3个。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文化艺术体育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86项、省级奖项274项。该校信息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自主研制的首批两架海洋应用无人机成功试飞,并应阳江市海洋与渔业局邀请,实地拍摄了阳江有关海域状况,应用效果良好。该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分等级和动态资助制度。顺利开展首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稳步推进。获得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2篇,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3门、学术论坛2个、联合培养基地3个、教改研究项目5项。2014年,该校招收全日制本科生8576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30人。本专科生、研究生总体就业率分别达99.4%、95%,就业质量继续提升。

  学科与平台建设。2014年,该校实施南粤重点学科提升计划,出台《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完成第四轮12个校级重点学科总结验收,新遴选第五轮18个校级重点学科。首次开展硕士学位点动态调整试点工作,撤销了植物病理学和农业经济管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全校范围内竞争产生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新增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2个,包括广东省协同创新培育平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市级平台2个、校级科研机构2个以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子平台首次落户该校;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和推进10个校内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建设验收,以及农业农村部“广东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南方对虾质量安全实验室”2个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科学研究。2014年,该校立项科研项目492项(含省部级以上项目113项),总经费达1.16亿元,项目数和经费数额均创历史新高;高层次、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提升,获广东省科技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资助重点项目2项,参与省部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立项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高校国家级重大培育项目5项、省级重大项目2项、创新团队项目1项。该校重大项目完成质量良好,其中《南海北部陆架海 近惯性内波混合的季节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获各级科技奖励23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科技成果参加验收鉴定3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项。获得授权专利96件,同比增长75%,该校荣获湛江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该校举办国内首部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粤桂琼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发布会。在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广东海洋大学展馆展示了该校服务国家海洋事业的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社会服务。2014年,该校在涉海政策研究和咨询建议、构建科技兴海平台、推动涉海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承担国家海警局委托的重大课题《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中国海警巡逻执法研究》、《南海周边渔业活动特点及中国海警渔业维权执法研究》,为国家实施南海综合开发战略提供决策咨询。与国家海洋局、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签订各类横向科研合作协议174份,合同经费5702.38万元,较2013年增长81.6%。牵头成功申报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广东省对虾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使粤西地区11个对虾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强大发展合力。该校水生博物馆馆长王梅芳教授入选新时期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宣传人选,珍珠研究所所长谢绍河所长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创新标兵,刘艳芬教授获选“大地之子—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人物”并入选《辉煌广东65年(人物卷)》,杜炳旺老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该校专家、团队及成果转化被央视七套等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师资队伍建设。2014年,该校引进高层次人才67人,其中博士29名、高级职称人员8名、杰出青年学者1人。全年遴选26名优秀骨干教师出国(境)访学,17名教师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该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该校实施《广东海洋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特别资助计划实施办法》,遴选了10名首届优秀青年培养对象。全年晋升副高以上职称43人。全年获得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5人、“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人、“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43人。该校获批为具有副教授评审权资格高校,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等3个学科获高校副教授职称评审权。    

  岭南师范学院

  2014年,岭南师范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院校目标,谋发展,齐努力,转作风,抓落实,创佳绩,各项办学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绩。

  一、以重点工作突破为驱动,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在工作方法上,强调要抓好三方面工作,确保“常规工作有序、重点工作有力、创新工作有效”。一年来,学校集中精力狠抓几项重点工作,并取得突出成效,办学事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一是学校成功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并举办挂牌仪式和发展论坛,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新的举措引领办学新发展。二是部署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建设规划》在省厅专家组评审中获得优良成绩,创强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现,获得财政资金拨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前。三是组织开展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体系,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四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大力推进校园环境改造、人文景观建设和多媒体课室、未来教育空间站等建设,明显改善了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五是成功举行纪念师范教育110周年活动,“学术庆典、文化庆典、感恩庆典”精彩纷呈,300多位校友代表返校共襄盛举,校友捐赠、校友捐建校园景观获历史性突破,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后接受来自校友的捐款超过400万元;策划开展“岭南大讲堂”、教育高端论坛等高层次学术活动,李培根、崔永元、钱文忠、张国恩、吴武典、周作宇、丁钢等一批海内外教育名家、知名学者和文化名流汇聚岭师讲学论道;兴建新校史馆、出版《岭南师道文存》等纪念丛书,编制学校宣传片,梳理了学校110年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经验,凝练了“勤教力学、立己树人”的办学理念和师道精神,《南方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作了多次专题报道,有力地扩大了学校知名度,树立了岭南师范学院的崭新形象。

  二、以“创新强校工程”为统揽,推进学校特色优质发展。学校坚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集中全校的智慧,编制了《“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建设规划》,召开了全校创新强校工程专题推进会,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办学事业的特色优质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获得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取得历史性突破。“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明显,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教学团队建设项目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通过省厅优质课程验收。2014年招收全日制本专科生8470人,超计划完成招生任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7643人,总体就业率99.06%;297名学生读研深造。学生科技创新与专业素质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453项、集体奖126项,其中在2014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获1金4银8铜;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总决赛一等奖、2014年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东赛区总决赛特等奖,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总决赛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3金1铜,第五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大学组女声合唱一等奖,原创舞蹈作品《傩风》上央视在媒体蹿红。二是科学研究有新进展。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实现该类项目立项的零的突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经费215万,立项数和经费数均创新高。获教育厅重大平台2个(广东普通高校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开发中心),重大项目2项,特色创新及青年类项目19项。新增“特殊教育教学实验平台”等4个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经费500万元。2014年科研项目经费数1396万,较上年增长近20%。一批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南方日报》发表论文,张剑伟教授的论文两次被《新华文摘》转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得授权专利6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专利成果获得科技部“发明创业奖”银奖1项、铜奖2项;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成功入选省级协同创新培育平台。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通过中期检查。省级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广东省边缘热带特色植物工程技术开发中心顺利结题验收。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来校讲学的校外专家学者达到130多人次,进一步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入选“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人;新引进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20人,留学归国人才7人,90%以上来自“211”以上高校;晋升职称正高7人、副高23人;广东省“强师工程”系列项目经费资助教师21人,资助金额175万元。聘任吴为山、李培根、周作宇、崔永元、钱文忠等一批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四是内部管理不断优化。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积极推进学校重大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能力和水平。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落实“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干部行政效能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办公信息化平台,探索提升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学校的办公信息化平台和电子效能系统,受到上级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好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出台制度文件19个,涉及人才引进、管理、考核、培训(发展)等方面,以及教学工作、科研管理、学科建设、招投采购、差旅管理、周转房管理、会议管理等多个领域,全面提升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学校“三公经费”支出有较大节约;学校全年还贷 5000万元。学校获评“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五是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校地合作成效明显: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解决了东海岛征地款退还、新征地剩余坟墓迁移、东大门交通整治等相关影响学校建设发展的问题;大力构建服务广东基础教育发展的优势特色平台,积极申报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论证答辩并进入公示名单;2014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录取8144人、自考招生6718人;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市厅级各类教育培训项目17个,为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纵向培训经费突破1000万元。此外,学校还获得“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助残先进集体奖”、“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等奖项。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申办“孔子课堂”已初步通过国家汉办审批,正通知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进行筹建;与英国、美国、泰国、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尼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1 所院校、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出国出境学术交流的教职工74人次,选派学生出国(境)实习、见习和研习共333人次,派出学生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教育高端论坛、学生夏令营和大学生论坛等学术文化活动。学校被评为广东省2014年度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

  三、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凝聚力量建设和谐美丽校园。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任务;以纪念师范教育110周年为契机,完善校园公共设施,绿化美化校园,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推进教室、学生公寓安装空调计划,落实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大力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条件。

  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

  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地市级分校,创办于1980年,是湛江市政府直属单位,也是湛江市唯一一所综合性成人高等学校,是“广东省示范性基层电大”。湛江电大下辖吴川、廉江、徐闻、雷州、遂溪等5个县(市)级电大、两个分校(赤坎分校和坡头分校),形成了覆盖整个湛江5县4区的远程教育网络。李连红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湛江全市电大系统固定资产2.2亿元,教职工38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80人。各类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市电大7000多人。学校先后开设了理工、财经、文法等20个专科专业和10个本科专业,办学条件优良。

  30多年来,湛江电大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8万余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级机关、企业、厂矿、学校的骨干力量,其中仅副处级以上就有1000多人,副高以上职称3000多人,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湛江电大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为服务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电大建设,全校上下心齐劲足,开拓奋进,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各类招生3030人,同比增长21%,招生人数创学校历史新高,在全省地级电大中排名前列;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学历提升工程,为全市培养2500名“村官”大学生;推广校企、校校合作,为企业、行业培养急需人才;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湛江终身学习网”,可供湛江百万居民同时上网学习;开展了特色文化校园建设,建成了校史馆和文化长廊,成效显著。学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至2014年年底,在校生达到7000人规模,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全年培养了1689名本、专科毕业生,其中24人获得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大学学士学位,42人获得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由于办学成就突出,2014年,学校被国家开放大学评为“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工作优秀集体”,并被广东开放大学评为“2012—2014年度广东电大系统开放教育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第七章招生考试

  一、招生考试概况。2014年,湛江市完成21场次70多万人次的考试工作,分别是:1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国自学考试、广东省中等职业技能证书考试;3月,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4月,全国自学考试;5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6月,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湛江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7月,广东省中等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全国自学考试;9月,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0月,全国自学考试、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11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2014年,全市70269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比上年增加2295人。本科上线18059人,专科以上上线51894人,其中专科上线33835人。全市共录取47437人,报考录取率67.5%。本科录取15859人,上线录取率87.8%;专科录取31578人,上线录取率93.3%。达到平安高考目标。表彰高考先进集体36个,高考先进个人167人。

  三、成人高校招生考试。2014年,全市8927人参加成人高考,比上年减少9703人。专科升本科上线人数1319人,上线率75.3%。高中起点本科上线6人,高中起点专科脱产上线114人,上线率69.1%。高中起点专科业余函授上线4794人。上线率53.7%。共上线6233人,上线率69.8%。

  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14年,全市113117人报名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考场87个试室3784个,参加考试组织工作的主考、副主考、监考员、监察员、保密员、评卷员等工作人员1.18万人。考务总体管理规范,考纪考风良好,无发生事故。普通高中录取6.65万人,中职学校录取38885人,技工学校录取12816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