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湛江市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春风化雨润心田: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显成效

时间:2021-04-28 10:56:51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文/本报记者潘洁婷 通讯员李建萍  图/市教育局供图

       少年强,则国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事关民族复兴、家庭幸福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

       近年来,湛江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不断拓展教育阵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让广大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湛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时刻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为了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市每年都会召开多次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当年的工作。4月15日,湛江市再次召开了全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去年我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的工作任务,并就全市教育系统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

       会议要求,各地各校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今年我市各地各校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 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文明道德风尚培育,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抓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抓好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好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提升工作,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抓好创城宣传教育等十方面的工作,扎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家校社”协同育人 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近年来,我市坚持学校以“德”润心、家庭以“爱”连心、社会以“净”化人,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学校、家庭、社会,三大育人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生动局面。

       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近年来,全市各中小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开齐上好思想政治、社会实践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注重发挥体育、艺术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培育学生强健体魄、提高艺术素养。加强劳动教育,落实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参加校内外劳动。落实法治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设武术、舞狮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截至目前,湛江成功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16所,市级规范化家长学校187所,组建家长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编写《湛江市家长学校课程方案》,开展优秀教案征集评选活动,我市有10个家庭教育案例入选省典型案例。湛江二中港城中学被全国妇联、教育部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近年来我市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服务精神,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困难职工、残疾人和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结精神、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为给青少年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成长环境,今年我市教育部门将联合市公安局、市文新广旅体局定期整治网吧、书店、音像店、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同时联合市妇联、市残联等单位关爱关心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拓展活动阵地 充实精神生活

书法练习、素质拓展、绘画兴趣班……每逢寒暑期和节假日,在我市的各地的文化馆、妇女儿童之家、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儿童快乐家园等地,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以前我一放假,就守在电视机前‘追剧’,社区建成‘留守儿童之家’后,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来玩耍,这里成了我们共同的乐园。”留守儿童小冰说。

       为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我市积极拓展活动阵地,满足孩子们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市各级图书馆对青少年实行免费借阅图书登记制度,建成电子阅览室和绿色网吧,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各级文化馆开设音乐、舞蹈、剪纸、乐器等课程,聘请教师免费为未成年人授课。

      我市还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渠道,规范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着力建设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等未成年人活动阵地。我市通过整合社会劳动实践资源,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4个、省级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营地)6个、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63个,市二中、市八小、徐闻梅溪中学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2020年,市教育部门与卫健局组建5支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定期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危机干预。定期排查学生心理状况,全年排查学生200万人次,对心理问题学生建档跟踪辅导。成立5个湛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选聘73名工作室成员、91名工作室学员,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雷州八中成功创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市已创建市级心理特色学校38所,省级11所。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场所建设,重点抓好学校少年宫、市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管理、使用,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场所。另外,指导中小学校建设、管理、运行好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积极配合妇联、团委、社区、关工委等组织开展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

       丰富教育载体 助推健康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早晨时分,在湛江市第八小学内,书声琅琅,这是该校的学生们正在诵读国学经典。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又引导学生们继承优良传统、提高道德素养。

      诵读国学经典只是我市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主题活动之中,变枯燥的灌输式说教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中小学是文明道德养成的基础阶段,全市中小学校以遵纪守法、诚信友善、敬老爱幼、尊师重教、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为取向,策划组织主题班会队会、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形成德育工作“一校一品”的格局。各校坚持课堂育人与活动育人结合,日常教育与重要节点教育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贯通,教育学生“文明无小事,小事见文明”,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以己的文明言行支撑城市的文明创建。通过开展持之以恒、切实有效的文明道德素养提升行动,引导孩子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种真善美的种子。

        各地各校经常性组织中小学生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和少年宫等基础文化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中小生守则等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广大师生的自身修养、强化广大师生的社会责任、树立广大师生的良好形象。

         我市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三爱”“三节”(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主题教育、“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十一向国旗敬礼”、“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全市未成年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各地各校还注重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组织好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广泛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厚植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做到以美育德、以文化人。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我市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红色经典诵读、党史学习征文、演讲、唱红歌比赛,以及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史明理爱党爱国,永远感党恩跟党走。

       组织更具活力、阵地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在湛江,充满蓬勃生机、极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局面正逐步形成。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湛江将持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为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添砖加瓦。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