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2020年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创办于1956年,其前身是湛江市中心业余体育学校。为了解决运动员的就业问题,1985年在原基础上,创办了中等专业学校——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为了进一步利用自身的优势,解决初中及小学的在校运动员的升学问题,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9月成立了湛江市体育高级中学。为了整合资源2013年,根据市文件精神,成立12年制的湛江市体育学校(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挂靠湛江市体育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管理模式。至此,学校形成了运动员成才就业和学校办学一条龙特色。
自1986年以来,学校十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或“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跳水、田径、拳击三个项目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重点训练基地,跳水、田径等七个项目被省体育局定点为“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和“重点班”,2003年获第十一届广东省运动会湛江市体育代表团“突出贡献奖”、中国教育会“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称号;2004年和2008年我校连续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2002年、2004年、2006年获湛江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等等。此外,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在我校开设体育函授站,招收专科和专科起点升本科。
学校经过五十多年来的奋斗,共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00多名,为湛江市培养体育干部、师资4000多人,参加国内外各级比赛获得400多枚金牌。培养出了世界级冠军近40人,有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冠军劳丽诗、2008年北京奥运跳水冠军何冲、花样游泳季军刘鸥,还培养出世界帆板冠军张小冬、世界女子跳水冠军陈丽霞和李蓉娟、世界蹦床冠军李振球、世锦赛跆拳道冠军李琬辉、亚洲冠军李桂莲、杨永、许德文,亚洲跆拳道冠军李晓娟等一批体坛名将。
学校占地面积 106777 ㎡,建筑面积 17046 ㎡。学校总资产 2461.12 万元。
1.2 学生情况。
2019-2020学年在校生36人,招收新生11人,毕业生人数8人。
1.3 教师情况
2019-2020学年,教师总人数92人,根据市文件精神,学校为12年制公立学校,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挂靠湛江市体育学校,所有教职工参与12年制的教育教学工作,为避免重报,所有教职工数据均填报于12年制教育系统。同时我校作为湛江市体育运动人才的输送基地,为解决在校运动员的升学问题,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全部中专学生挂靠高中随班就读。
1.4 设施设备。
2019-2020 学年学校固定资产总值 2461.12万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总值 25万元。2019-2020 学年纸质图书数 19000 册。
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2.1.1 文化课合格率
为解决在校运动员的升学问题,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我校全部中专学生挂靠高中随班就读,其中部分中专学员直接输送省专业队进行训练比赛。
2.1.2 专业技能合格率
学校一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在保障学生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技比赛,以赛带练,学生的竞技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1.3 体质测评合格率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训练技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校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按规定的测试对象、单项指标、评分标准,开展本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为100%。
2.2 在校体验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年学生均多次参加不同的竞技比赛,按照赛会每次比赛前均参加体检。
2.3 资助情况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湛江市财政局文件精神,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和家长宣传中职免学费政策,并根据文件要求,减免所有在校学生学费。按照国家资助资料规定要求,建立资助档案存放室。安排专人负责每学期的资助资料的归档。资助工作做到零误差、公开透明,落实到位。
2.4 就业质量
2019-2020 年,我校毕业生总数为 8人,入读高校2人,其余6人全部就业,就业率为75%。
3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布局
加强专业与产业对接,建立中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强化专业设置管理。
3.2 质量保证
3.2.1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大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大赛,以赛带教,不断完善技能训练体系,把‚赛、教、 学、训‛融为一体,内化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着力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3 教师培养培训
3.3.1 扎实开展教师培训
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立起覆盖所有科目教师的培训网络,要求各教师每学年完成相关继续教育学分。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高考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练员专业培训。
3.3.2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培养机制,围绕修炼师德修养、增强科研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实践、提升管理能力方面,要求各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教练员高级研修班,培养造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
4社会贡献
4.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4.1.1 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
我校职业教育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导向,将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统筹职能与学校的指导活力,推动职业指导工作深入开展。学校每年都召开职业指导工作会议,为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职业指导水平提供了新动力。学校广泛开展生涯计划设计活动,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的选择;不断优化职业认知课程;积极营造氛围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提供支持。毕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到发展。
跟踪毕业生调查表明,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率不断提高。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踏实的工作态度、坚韧的性格特点,在生涯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而且在社会多个领域作出突出的贡献。
4.2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优势,积极参与地方举办的各项赛事,不断提高学生竞技水平,通过各种赛事宣传湛江的体育文化,让更多企业通过体育平台,展示自身的产品,提升产品的认知度。
5举办者履责
5.1 经费
国家及地方财政对于农村及县城户口的学生实施学费全免,有效地减少了学生就读的后顾之忧。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6.1 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学校没有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建设规划,课程设置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关注不够,课程结构不合理。
改进措施:
(1)依据国家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教学标准及省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本化的课程标准;
(2)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构建“大专业小方向”、体现学生本位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3)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就业能力的“零距离”对接。
6.2 德育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德育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改进措施:
(1)明确岗位职责。德育队伍中的各层各岗位的职责任务要清晰明确,形成规范化文字材料,纳入制度的修订范围。组织开展学习,组织分管领导、班主任、宿舍管理员、校医、进行岗位职责的专题学习活动,明晰任务,强化岗位职责意识,力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守其岗,促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确保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
(2)发挥骨干班主任的示范性作用。以骨干班主任为主要力量,开展校内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通过收集案例分析、主题班会、主题研讨等资料,规范主题班会课、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常规工作,建立我校德育方面的资源库和论文集,让我校的德育工作更规范系统,更具有指向性和指导性。通过骨干班主任经验介绍、上班会示范课、点评课例等方式,引领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德育教研氛围。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以老带新的方式,指导班主任解决日常管理工作的疑难症结。通过师徒主题班会课“同课异构”的形式,提升班会课的教育效——实现“小课堂 大德育”的目标。
6.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人员教龄短,教师经验不足,当面对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缺乏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改进措施:加大对专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辅导的工作质量。
6.4 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学校缺乏信息平台,不能提供分类数据库。可供利用的知识、信息的开发与积累处于无序状态。
改进措施:开发智慧校园平台,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实现信息共享,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湛江市体育学校(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 )
2021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