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市级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圆满举行
专家精研指迷津,课题启航征新程
——湛江市市级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圆满举行
2025年10月11日,湛江市教育科研领域迎来一件盛事——市级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湛江市教育局会议室隆重召开。这场高规格、深层次的学术论证会,标志着该市重点课题正式按下“启动键”,进入全面研究阶段。
专家云集,共绘科研蓝图
本次报告会可谓专家云集,阵容强大。会议特邀11位来自各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评审组,为课题研究“把脉问诊”,他们分别是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员蔡艳莲,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小学政治教研员柯亚忠,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张金丽,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美术教研员顾淑琴,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张力,湛江市教育局中学英语教研员张英,湛江市教育局中学语文教研员王晓敏,湛江市教育局初中数学教研员黄晨芬,湛江市教育局小学美术教研员郑彩珠,湛江市教育局中学体育教研员孙跃东,湛江市教育局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员何中周。

此外,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县(市、区)和市直属课题负责人出席了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火花碰撞。开题报告会由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心理健康教研员杨贤娣老师主持,分上下午两场进行,由课题主持人开题陈述、专家评议、县、区代表发言和评价总结四个环节组成。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蔡艳莲主任为开题报告会致辞。她对课题的成功立项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各个课题的立项是我市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
开题陈述:思路清晰,蓝图初展
报告会核心环节,课题主持人依次代表课题组作开题陈述。二十位来自中小学各学段和中职的课题负责人依次登台,围绕“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大核心问题,对课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这些课题涵盖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音乐、艺术设计、教师发展等学科领域。
上午场十位老师的课题包括了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音乐和美术等各学科和学段的研究内容,既有针对中小学语文和道德法制教学中AI技术的应用研究,又有读写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探索,既有融合地方非遗文化的实践路径构建,又有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既有双新背景下项目化作业设计的探索,又有双师课堂的创新。
下午场的十位老师的课题则从数学、艺术设计、教师发展等方向进行了研究,从小学数学单元核心问题的设计,到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再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路径,到艺术设计中伴奏与编曲的培养路径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每一项课题都紧扣教育前沿热点与教学实际需求。报告中,课题主持人都清晰地勾勒出课题的研究路径与预期目标,展现了课题组扎实的前期准备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专家把脉:高屋建瓴,精准指导
在听取了各课题主持人详实的开题报告后,评审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各课题选题前沿、设计周密、价值突出,同意开题。
同时,评审组针对每个课题的研究逻辑、方法可行性、成果预期性等维度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优化建议。蔡艳莲主任强调研究对象的明确是课题研究的首要内容,课题研究要重在体现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将可推广的前景变成现实,研究内容是最核心的部分。柯亚忠副主任和张金丽副主任都对开题报告格式规范指出了具体建议,强调梳理逻辑关系,明确核心问题设计阶段,细化经费与预期成果,确保研究框架规范、内容严谨。


另外,各学科教研员就自己所属学科对课题开题情况进行了评议,有的对课题对象模糊问题提出了修改方向,有的对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课标的关系梳理进行了归纳指导,有的对课题的研究方法提出整改意见,有的对课提的研究计划做了细致分析,有的对课题成员分工和课题经费的使用给出了调整思路,有的则对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提出了要求和进一步的实践分析。
下午场的评议专家,来自岭南师范学院的张立教授则强调了课题研究中要强化可行性的数据支撑,填补研究设计的细节短板,要明确成果转化路径与推广机制,夯实区域特色与成果转化的基础。
专家们以专业的视角和严谨的态度,为课题的深化研究提供了“金点子” 和 “导航仪”。除分课题指导外,专家组王晓敏老师还明确了湛江市课题研究的通用规范:各课题组需“规范填写课题研究表格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具体操作,合理分工,规划进度,明确经费来源与去处,确保成果质量,注重研究过程规划、素材积累与成果可视化,警惕论文发表陷阱”。这一要求从流程、方法、成果等层面为湛江教育科研划定了“质量红线”,推动课题研究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郑重表态:凝心聚力,扬帆起航

面对专家组的精准指导,赤坎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冯宇红老师和雷州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陈雁鸣老师代表课题组作表态发言,表示衷心感谢,并承诺课题组将全面吸收、认真梳理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确保课题研究行稳致远。
最后,蔡艳莲主任和顾淑琴副主任分别对上下午场的课题汇报进行的总结和要求。要严格规范课题申请书和开题报告,将研究核心放在研究内容和如何进行研究上,要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撬动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杠杆”,各课题组要以此次专家评议为契机,正视问题、靶向改进,将优化建议转化为科研实践的具体行动。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其意义不仅在于一个课题的启动,更在于它为我市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智慧动能。我们期待,各课题的研究成果能直接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模式、可推广的课程资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终惠及广大师生,为提升我市教育质量、打造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与实践范例。
供稿:课题主持人谢惠兰、潘越
审核:蔡艳莲、王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