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25年高考数学命题分析暨备考策略专题研讨活动
聚焦高考数学备考 共探教学提升路径
--湛江市2025年高考数学命题分析暨备考策略专题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明晰数学高考方向,充分开展2026年高考数学科备考工作,推动湛江市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9月16日,湛江市教育局在湛江市第二中学开展湛江市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备考策略专题研讨活动。活动特邀国内高考数学研究领域权威专家——何小亚教授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中数学教研员曹凤山老师接连开展两场高中数学备考专题讲座。此次活动聚焦2025年高考数学命题分析、备考底层逻辑与实战策略,为全市高中数学教师送上“备考锦囊”,助力深化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与备考工作。湛江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苏盛、湛江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吴宝、湛江市教育局研究室主任蔡艳莲、副主任柯亚忠、教研员黄晨芬等领导出席,全市三百余位高三数学一线教师参与学习。此次会议是由湛江市教研室副主任张金丽主持。
活动伊始,由湛江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吴宝致欢迎词。他表示,作为活动承办方,学校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深化数学学科建设,加强与全市各校的交流合作。
接下来由湛江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苏盛讲话,他强调,未来将持续依托 “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邀请更多国内顶尖教育专家来湛传经送宝,通过精准化、专业化的教研活动,助力全市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推动高考备考质量与学科育人水平双提升。
上午场:何小亚教授解码命题,直击备考核心痛点
作为长期深耕高考数学命题研究的资深专家,何小亚教授以“2025年高考数学新课标一卷分析与备考策略”为主题,从命题规律、试卷特点与复习逻辑三方面展开分享。他指出,2025年新课标一卷呈现“三角函数成压轴、阅读量减少、部分题目步骤繁琐”三大显著特征,体现高考与大学数学的衔接;试卷回归学科本质,阅读量持续降低;建议未来应增加“数学概念理解水平”的考查,减少单纯依赖繁琐计算的题目。在备考指导上,他强调要把握三大底层逻辑:一是回归数学本质,聚焦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核心研究对象,掌握数学“精确、严谨、简洁”的特点;二是重视“解新题能力”培养,从高一开始积累思维方法,而非盲目刷题;三是强化“划归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基础问题。同时,他提出“因材施教分层突破、夯实运算能力、深化概念理解”三大实战策略,建议教师从命题者视角关注创新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吃透定义、公式的推导过程。
下午场:曹凤山特级教师深耕实战,锚定“回归原点”备考路径
浙江省曹凤山老师则以“一线教学视角下的高考数学备考”为核心,结合自身数十年课堂教学与教研经验,带来极具操作性的备考方案。他从“高考命题的变与不变”切入,指出高考始终以“稳定”为首要原则,托底基础,考察思维,曹凤山老师特别强调,师生对“基础”的理解常存在偏差。他以复数虚部、双曲线离心率等简单题为例,指出命题中的“基础”并非仅指公式记忆与简单计算,更包含学科核心概念与数学思想。讲座最后,曹凤山老师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强调,高考数学备考的核心在于 “让基础‘活’起来”——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理解数学思想、积累解题经验,方能在“前易后难”的命题模式中既稳拿基础分,又能突破高分瓶颈。
两场讲座风格互补,何小亚教授侧重“命题规律与底层逻辑”,为备考指明方向;曹凤山老师聚焦“课堂实战与模块突破”,提供可落地的教学方法,均引发在场教师强烈共鸣。
湛江市教育局研究室柯亚忠副主任做最后总结,希望老师们把今天的研讨成果融入日常教学,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相信在专家引领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湛江市高中数学教育水平会持续提升。
供稿人:湛江市第二中学孙钢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