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湛江市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12首德美湛江优秀童谣,点燃少年儿童传唱热情

时间:2025-07-25 10:14:23 来源:南方+
【打印】 【字体:

  7月24日晚,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节目——“童声耀湾区 拾梦向未来”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十周年展演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用精彩的演绎展现了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开展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广东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今年,为做好“童声唱响大湾区——2025年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湛江从全市广泛征集了一批原创童谣作品,并从中遴选12首,作为2025年德美湛江优秀童谣。

  《文明之光》《小习惯大梦想》《调顺网龙谣》……从文明理念到文化传承,从自然风光到梦想追逐,这12首童谣,内容丰富多样,曲调朗朗上口,点燃少年儿童传唱热情。

  追随文明之光

  “书包自己整理好”“盘中之餐皆辛苦”“书面整洁须知晓” “运动场上展风采”……童谣具有“以歌育人”的独特优势。《小习惯大梦想》将学习、生活、运动三大习惯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通过歌曲传递“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

  孩子们反馈歌曲“很好听”“像游戏一样有趣”,不少孩子表示歌词中的场景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还有孩子说,唱完歌感觉“更有动力养成好习惯了”,希望能在学校的活动中表演这首歌。

  《文明之光》以纯真的歌声和明快动感的旋律,通过儿童视角传递城市理想,将价值观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旋律,在“轻量化”传播中实现“厚重”的社会价值。

  词作者蔡小英认为,创作与推广《文明之光》这类歌曲,是以童声为载体的文化精神食粮,其意义不仅在于艺术创作本身,更在于传递城市文明理念,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优秀的童谣可以成为展示湛江城市形象的窗口。在《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中,词作者李建艺用“清爽的海风”“洁白的沙滩”,打开一幅迷人的湛江滨海风光图。随后,童谣用一句“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口号呼吁大家共同守护美丽的湛江,歌词层层深入、曲风轻快活泼。

  聚焦本土特色

  “渔网扎,草叶围,竹篾弯成新月弧,阿公教我扎龙身,渔网织成金鳞片……”《调顺网龙谣》以广东省级非遗“湛江调顺网龙”为创作蓝本,通过清澈的童声,勾勒出调顺岛风土人情。

  “我们期待通过童谣传唱,让孩子提升审美与创造力,在创作中学会表达,潜移默化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让非遗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形成‘我是湛江人’的自豪感。”词作者谭璐欣说。

  《红橙谣》用涯话唱出廉江的奋进和活力,把廉江的发展轨迹具象融在动听旋律与生动歌词中。

  “我们用涯话叠词,描绘一家人协作采摘、装箱、打包、销售红橙的热闹场景……”指导老师陈雅诗阐述创作细节。曲中除了红橙,引入“运河精神”,赞颂廉江人世代相传的奋斗与坚韧品质。

  童谣《点脚泥鳅》是鉴江下游儿童心灵世界的流淌,将朦胧童趣和空朦的水乡生活,以跳跃的空间相串,富含南疆水土气息;它又独具吴川方言、乡音和韵律,唱出悠扬童韵和幸福乐意。

  《拜月爹拜月奶》前奏部分以原汁原味的“坡头话”吟唱,将人带回旧时光,后段则巧妙过渡为清晰流畅的普通话,将故事娓娓道来。词作者薛永嘉表示,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拜月爹拜月奶”,源自坡头的中秋民俗——孩子们拜月祈福,祈求家庭安康,希望能唤起孩子们对家乡的认同。

  《姥姥唠》则以细腻的笔触,将记忆中的姥姥与校园里的“全姥姥”形象交织,勾勒温馨画面,也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其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祖孙间情感的传承与发展。

  唱出自然活力

  “黄花开,春天来,我坐着小船把菱采……”由杨乾指导的童谣《黄花开》,以“黄花”为主元素,把纯净童声化作与自然亲密互动的桥梁,唱出自然的活力与美,引领每一位听众跟随旋律,步入美丽奇妙的自然世界中。

  “春日里绽放的黄花风铃木,洋溢着蓬勃生命力。此外,金黄灿烂的花海,常被人们视为好运与幸福的象征。每逢佳节,人们总会借此祈愿家庭和睦美满、生活诸事顺遂。”杨乾解释道。

  在歌曲MV中,杨乾别出心裁地以“黄花”作为线索,巧妙串联起一幅儿童领略自然之美、畅享自由之乐的美好画面。画面中,女孩轻轻触碰黄花,悠然穿梭于花海之间,音乐、人物与自然之景相互交融,组合成充满诗意的画卷。

  另一首以树为意象的童谣——《我是一棵小小的树》节奏明快、音符流畅,充满活力,让人一听就仿佛置身于充满生机的校园。其曲调明亮、向上,歌词中融入了书香、阳光、春风、鸟鸣、绿茵、欢笑等纯净美好的意象,生动传递出校园特有的生机盎然和积极乐观的氛围。

  词曲作者刘丁瑜介绍,作品通过“自然之美”“人文之暖”“成长之志”三个层次构建歌曲的情感脉络,让听众在旋律中沉浸式感受校园生活的多面魅力。

  描绘追梦图景

  “我们是城北的星光,带着梦想闪耀光芒,追逐希望,不惧风雨,勇敢地去闯,未来有无限希望,城北之光永在心上。”

  《城北之光》由廉江市城北街道中心学校精心打造,指导老师陈锦丽分享了“星光”这一独特比喻的创作历程,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勇敢追梦、塑造正直品格。“‘星光’这个意象,是在我们反复推敲歌词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它象征着学生群体,寓意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中绽放独特光芒。”陈锦丽说。

  《追梦启航》以歌为“帆”,逐梦家乡。童谣以细腻的笔触和灵动的旋律,将湛江的山海胜景、历史文脉与时代脉搏融入音符,为少年编织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追梦图景。

  “创作源于对家乡湛江的深厚情感和发展的自豪。”词曲作者陈艳华表示,湛江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底蕴是其创作的核心源泉。紫荆花、硇洲灯塔、红树林等标志性景观,与雷州古韵等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歌曲的灵感图谱,而“百千万工程”所映照的现代化建设图景,则为作品注入了新时代的脉搏。

  陈艳华表示,在不懈的努力下,岭南童谣定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希望孩子们能在歌声中铭记家乡之美,带着这份热爱追逐梦想,成为建设家乡的新生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