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湛江市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三尺讲台上的“白衣天使” 匠心筑梦做好学生“引路人”——记南粤优秀教师、湛江卫生学校教师张翠玉

时间:2021-12-07 10:42:14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张翠玉老师正在教导护理工作。

  文/本报记者何有凤  图/本报记者刘冀城

  初见张翠玉时,便觉她笑起来亲和无比,如同春风拂面。她曾经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后来站到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将自己所学所得的护理知识倾囊相授。她总是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口中的“妈妈”,也是大家的“知心姐姐”,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15年,现任湛江卫生学校护理系副主任,是优秀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多年来获奖无数。在教育路上,她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只望年年春尽,笑看满庭芬芳。她不骄不躁,勇挑重担,以乐观的精神感染人,以进取的态度感召人,处处彰显师德魅力。

  用心呵护健康成长

  用爱传递善良光辉

  爱是最好的教育。张翠玉爱学生如子女,不仅“为人师”,更是“为人母”,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她努力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的同时,对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她同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有一天晚上,张翠玉在巡查宿舍时,发现学生小珍站在窗边,神情凝重。她警觉地走过去,拍了拍小珍的肩膀说:“孩子,你怎么了?”小珍见到她,顿时放声痛哭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去打工挣钱。”原来,小珍的母亲一直患有精神疾病,作为家庭唯一经济支柱的父亲突然重病,还有两个弟弟要上学,这对本来生活艰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小珍想辍学去打工挣钱为家庭减负。

  张翠玉了解情况后,驱车50多公里去家访,为小珍的家人送去生活必需品,传递爱的温暖。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困境,她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帮扶工作,辗转联系村干部和镇政府落实政策帮扶措施,联系到相关爱心人士为学生父亲捐助部分医疗费,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她还自掏腰包,资助了小珍两年的学习生活费,跟踪帮扶让小珍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典礼那天,小珍捧着毕业证感动地扑进她的怀里,说“张妈妈,我从小就不知道母爱是什么,是您用大爱温暖了我的心,我爱您!感谢您让我有书读,有饭吃,我一定好好工作报答您!请让我叫您一声妈妈。”那一刻,张翠玉的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3岁就失去父爱母爱、由伯母收养的小女孩小红,来到学校后一直感到比较自卑,不敢与人交流。张翠玉觉察到孩子的敏感心理,她经常和小红聊天,用拉家常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她多与人交流分享、乐于助人。在她的耐心开导下,如今小红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了,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更加积极主动。有时候她非常想家,张翠玉还会自己掏钱买些节日礼品,让她带回去给伯母,感谢伯母的养育之恩。这些平常却充满爱意和暖意的举动,让小红感动不已。

  大家一同赏月、尝月饼、吃水果……近年来的中秋节,她都是和学生一起过。学校的很多孩子都来自偏远穷困的乡村,中秋节不少学生都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为了缓解大家的思念之情,张翠玉总是在中秋节那天带上月饼水果和孩子们爱吃的东西,在学校和大家一起欢度中秋。

  在她的教育生涯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她就是这样爱学生如子女,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家长”的职责,用爱心浇灌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用爱心传递着人性善良的光辉。

  让知识“活”起来

  厚德重技培养人才

  对张翠玉而言,教育,不仅是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而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份快乐。

  她不满足于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任务,而是潜心研究,大胆改革,努力探索适合校情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参编了《内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学》等国家级规划教材8本,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7篇,担任项目负责人,主持的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级科研课题《基于养老院产教融合,创新中职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已结题。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每一项成绩的收获,都是她投身教育事业的一个新起点。她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终身学习、知行合一,用与生命相融的高尚师德托起学子腾飞的翅膀。

  近5年来,中专学历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平均通过率仅约40%左右。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张翠玉以学校创办的湛江市安康养老院为研究基地,推动产教融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在养老院教学,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淡化学科意识,多学科融合教学,育人为本,能力至上,“课堂——岗位——就业”三合一,重新设计学科教学形式,着手提高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到养老院的护理工作,学以致用,厚德重技。

  在教学中,她还提倡“多学科融合”,将护理学、药理学、解剖学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老师们集体备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倡案例教学,让疾病知识“活”起来,更加形象生动,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更全面更容易学习到专业知识。

  在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中,她任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通过率比全国中专学历学生平均高出40%以上。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也是日新月异。“当老师不能‘吃老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张翠玉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到与学校合作的医院“进修”,向一线医护人员跟班学习,学习新的医护知识和运用新设备,她将这些所学所得又融入课堂当中。“我希望学生们都能在学校学到出色的专业技能,希望他们出到社会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谋生,有更宽更广的就业渠道,更好地适应岗位,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张翠玉笑着说。

  以情怀融入岗位

  潜心育人谱华章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张翠玉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职业素养,当好学生和团队的表率,她常常利用个人的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到养老院和福利院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得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能力和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护理专业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只是一门学科,更需要一种情怀,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倾注爱心、保持耐心、吃苦耐劳。我希望我在教孩子们的时候,也能够把这样的理念传递给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张翠玉说。

  她经常积极主动承担如急救知识、老年照护等各类公益讲座。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去某单位做心肺复苏培训,课后有一位学员噙着泪水说:“张老师,如果我早点学会心肺复苏技术,也许我的大哥就不会猝死了”。原来,这位学员的大哥在一次家庭聚会时突发心肌梗死,心跳呼吸停止,由于不懂得急救,家人只能打电话给120请求救援,但当120到达时,已经错过了黄金救护时间,不幸离世。由此,更加坚定了张老师开展公益活动的决心,让更多的人学会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她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主动参加防疫抗疫工作,经常到湛江卫校门诊部,加班加点为市民接种新冠疫苗,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她以精湛的专业技术,以共产党员的豪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奉献个人的一份力量,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受到师生群众的广泛赞誉。

  多年来,她凭借自身的努力斩获了不少荣誉,先后获得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一等奖、全国首届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广东省及湛江市中职学校护理技能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并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湛江市“优秀护理部主任”、湛江卫生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华夏急救培训联盟“先进个人”等称号。此外,她还经常带队参加比赛,指导老师和学生在在省、市、学校护理竞赛中多次斩获佳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潜心育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的真正内涵,用辛勤汗水书写着职业教育的精彩华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