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湛江市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手机学堂和5G同步课堂将教学资源辐射到偏远乡村小学:城乡学生异地“同上一节课”

时间:2020-12-15 09:45:20 来源:湛江晚报
【打印】 【字体:

5月22日,湛江市第八小学-雷州英楼村小学5G同步课堂开课。
  

文/记者  文秋华 通讯员  梁华杰  李仁勃

图/记者  刘冀城

乡村学校是义务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是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痛点和难点,是教育扶贫攻坚战的硬骨头。近年来,我市通过多种举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积极影响,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区域与校际之间交流合作,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手机学堂:超越时空限制  实现资源共享

在传统课堂,老师通过黑板和粉笔给学生板书,传授知识,后来,课堂上出现了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放映PPT和音频、视频,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高效。如今,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又更进一步,“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办学”行动的推进,可以让边远地区乡村小学的学生看到来自湛江市区,甚至是广州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乡村教师也可以借鉴平台中的优质课程进行备课,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南三岛大部分村小学办学环境艰苦,教学设备设施落后,师资不足、资源匮乏,教学质量整体不高。以音乐课为例,南三岛只有镇中心小学有专业的音乐老师,其余24所乡村小学都没有音乐老师,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短缺,无法开好课程。

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南三岛一直致力于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探索构建高效能、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体系。2018年,南三岛通过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免费搭建的乡村手机学堂,将湛江市名校、南三中心校优质常态课进行直播并保存,开发义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南三岛本土化全学科全学段开发共享。传统的课堂直播需要专业团队利用专业设备配合才能完成直播,而在乡村手机学堂,乡村教师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即可录制、观看平台资源,还可利用资源进行备课、播课,城镇与乡村学校学生同上一节课,实现优质课程传递。可以说,手机学堂做到了超越时空限制,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

5G同步课堂:结对同步上课 提高教学效果

5G时代,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老师和同学们可以通过同步课堂,将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到偏远的乡村小学,从而突破地域、学校等界限。

从今年开始,我市大力推进“5G+智慧教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乡村小规模小学和薄弱初中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积极作用。我市选取湛江市第八小学、雷州市企水镇英楼村小学作为结对学校,进行“5G同步课堂”试点工作,探索城乡学校新型教学帮扶机制,为全市推广同步课堂提供指导意见和实践范例,希望以此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助推我市教育扶贫。

今年5月,市八小与雷州英楼村小学首次使用5G同步课堂正式开课,在线直播八小的名师课堂,两地师生实时互动。在八小的课堂屏幕里,可以看到雷州英楼村小学的学生整齐笔直地坐着。“同学们好!听到的话挥挥你们的右手。”钟老师隔着4K高清屏幕与英楼村小学的学生们打招呼。“钟老师好!”学生们挥着右手回应道。随后八小的学生们陆续入座,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就此展开,两地学生共同分享。5G同步课堂为不同地区的老师学生提供语音交互,高清视频的应用场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5G同步课堂”可以有效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将城区优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同步到乡村学校,让城区与乡村结对学校的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我市已构建“5G同步课堂”工作机制,同时深入研究探索“5G同步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以及师生的适应方式,不断研究总结“5G同步课堂”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记者了解到,市教育局定期召集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各试点学校等召开试点工作例会,交流研讨“5G同步课堂”开展情况,帮助解决试点工作中碰到的困难问题,总结梳理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下一步适当扩大“5G同步课堂”的试点范围。

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

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为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教育局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实施中小学“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办学”行动。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南三岛实施以“手机学堂”为平台的互联网+教育项目,以其“方便用、用得起、适合用、很好用”的特点助推南三岛教育信息化建设,随后,南三岛“手机学堂”经验在全市推广。去年,在“手机学堂”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印发湛江市“十百千”中小学“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办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部署推进行动,依托“华南师大—湛江手机教育云”平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从市区遴选10多所小学与市内100所左右乡镇中心小学结对,乡镇中心小学与1000所左右村级小学(教学点)结对,市区小学结对帮扶乡镇中心小学,乡镇中心小学结对帮扶村级小学(教学点)。

通过推进行动,市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将常规课堂教学向村级小学(教学点)进行常态化直播,同步建立覆盖小学全学科的优质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库,同时开展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的协同授课,帮助和指导村级小学(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每周还选择直播课程进行评课议课,不断提升课堂质量。村级小学(教学点)依托“教育云”,提高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对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胜任能力,使之能够“语数外通吃,音体美全扛”,优化我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育整体质量。

市教育局鼓励乡镇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在信息化应用上闯出新路子,形成新特色,促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农村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改善农村学校治理水平,进一步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