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 繁体版 | 移动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助手
湛江市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湛江市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支教老师】走出光环 回归信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郑春抛高薪从深圳回乡支教

时间:2015-04-03 11:21:43 来源:湛江日报
【打印】 【字体: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郑春,居然辞掉在深圳特区重点中学的高薪职位,回到廉江市实验学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让不少人着实感到费解!

早在10多年前,还是廉江中学高中数学教师兼教研室主任的郑春,便连获广东省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第一名,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随后,郑春调往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任教,并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成为该校党总支书记,进入学校管理层。

然而,就在去年夏天,郑春毅然放弃高薪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继续他的教学生涯。

近日,面对多次约访的记者,一直在廉江市实验学校埋头苦干的郑春,终于打开话匣子,谈及这一令人费解的选择。

●廿载面壁图破壁

在湛江教育界,今年54岁的郑春的经历颇具传奇。

他出生于教育世家,父亲是廉江市新民人,早年在高桥镇任中学教师。1977年冬天,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几个月后,自幼随父亲在高桥生活、读书的郑春,考上了当时的雷州师专(现岭南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廉江任教,后辗转回到廉江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师。此后,潜心钻研高中数学教学的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逐渐成为湛江高中数学教学标杆人物。

2000年,郑春赴北京参加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成为省内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在湛江机场,当时的廉江市教育局长紧紧握住郑春的手,迎接这位载誉归来者。

“当时,我违心地说了一句话。”郑春谈及往事,历历在目。

当时的教育局长紧握着郑春的手,表示提拔他担任校长助理的事组织部门正在讨论,很快有结果。当时的郑春,尽管已决定离开湛江,还是安慰了对方一句:“放心,五年之内我不会走!”

但当年,郑春便提出调往深圳市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的前身),并很快调离。

“离开耕耘20年的家乡讲台,越是离情依依,就越是去意决决。一来,当时留去的薪酬相差十倍以上;二来,我感到已经到了‘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时候——在当时的环境中,只有‘走出去’、‘拿回来’,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我时时提醒自己,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已形成头顶上的‘光环’。我不是一个躺在功劳簿上做梦的人,绝不能沉溺于光环之中,必须走出各种各样的光环,回归到我醉心的教研工作中去。深圳不仅是一个薪酬高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竞争激烈、教育理念先进的地方,离开湛江,到先进地区去接受挑战可助我破壁。”郑春表示,当年在参加广东省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时,和深圳市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同行住在同一宾馆,在经验交流中,他对特区中学的一些先进理念与制度心驰神往。“我深深感到,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管理理念,我们家乡与一些教育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负笈东行迎挑战

调到深圳第三高级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师后,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让郑春感到震撼。

首先是特区独树一帜的“学部管理制”,在学校里教书,教师很少感觉到校长的存在,每个年级便是一个学部,学部主任即“级长”,负责该年级的全面业务管理,从教学方案到教师配置再到经费预算,均由学部主任说了算,学部内也有学生处、教务处,分别负责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而学校的学生处、与教务处,则专行科研、教改及行业信息处理的职责。总而言之,每个学部类似家乡的一家学校,学部主任类似去行政化后的业务主管校长,学校最高管理层则类似规模较小的教育局,分管各学部主任的遴选及调整。“深圳绝对是一个讲真本领的地方,你有才能便能当上学部主任,学生整体成绩持续下降,学部主任就得调整!如果教师教不好,由学部退回学校安排岗位,如没有别的学部聘任,就安排到图书馆等非教学岗位,或由学校打报告给深圳市教育局调整其他学校”,郑春言语中充满感慨。

新学校的思维环境开阔,包容性好,当时还是担当普通班教师的郑春感到,“这种幸福感难以言喻”。生性勤勉的他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成为重点班教师。

每个周末,郑春乘搭公交车,走遍了深圳,把全班48名学生的家庭全部走访完毕,与家长交流,一起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每个课时,郑春苦心准备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大开眼界。很快地,无论学生、家长,还是同事、领导,都对这名来自粤西山区县域的数学科教师刮目相看。第一个学期,郑春所教的普通班学生数学成绩居然超过了重点班,第二个学期后,郑春转教重点班。不久,郑春成为学部的主任,从高一级带到高三级,连做了三个循环(9年)的学部主任,并被提拔为学校的党总支书记。郑春此前在家乡教学20年,已总结出“只要教师勤,力到成绩出”的经验,这一经验与特区学校教育的精细化管理结合在一起,硕果累累。他所领导的学部,每届参加高考均创该校历史新高,他所任教的班每届均有学生考上清华或北大,他也因此连获深圳市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省劳模、国家特殊津贴。去年,教育部发文表彰719名全国模范教师,郑春名列其中。

●十年磨剑今归来

 

在深圳叱咤教坛的郑春,无时无刻不记住十年前离开家乡时内心的承诺。离乡越久,乡思越浓,把深圳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回家乡的念头越来越沉重。

近年来,郑春的一名老同学向他提出,“把深圳的重点中学‘搬’回廉江去!”令他怦然心动。

去年下半年,郑春多次向深圳市教育局提出,回家乡支教,理由是“年长想家”。爱才的深圳教育局不同意,表示“支教名单由深圳市政府定,除非得到深圳市政府的同意,否则,硬走便开除”。

乡思难消,去年8月,时值暑假,郑春向家里说声“回乡下看看”,便“溜”回廉江,协助志同道合者筹办现代化的廉江市实验学校,并接受常务副校长一职。

刚回到廉江20多天内,忙着筹办学校的郑春没有出过校门,更没有与家乡亲人有任何联系。直到一天当地领导到校视察,郑春因此上了电视,弟弟从电视看到这一镜头,致电大嫂,问“大哥怎么回廉江教书了”,郑春的妻子才知道此事。

妻子不理解,女儿也不理解,深圳的同事和领导更不理解。无论从福利待遇,还是行政级别,在特区享受重点中学副校长级待遇的郑春回到一个粤西山区县级市的中学任副校长,都难以用理性解释。

郑春也不知如何向妻儿解释,只好由一班老同学轮番上阵当说客。同时,通过湛江市教育局做工作,希望解决回乡支教的人事手续。湛江市教育局通过省教育厅联系深圳市教育局,最终做通工作,深圳方面同意郑春回来支教。

●雏凤初试越云声

今年新学期开学前,郑春在廉江市实验学校的办公室里平静地对记者说,他此次回廉江,就不打算走了,廉江的讲坛将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后归宿,即便拿不到调令,他也做好了“领不到深圳退休金的准备。”

“今年肯定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经验丰富的郑春充满信心地说。

郑春作此言,其底气是将不但在于他的振兴家乡教育的坚强信念,还在于他从深圳带回来的学校教育先进理念。

——全面推行规划学生的理念,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成长目标规划,并跟踪反馈,调整应对方案,如同工业产业中的TQC(全面质量管理),实现教育的全程质量管理;

——全面推行“导学案教学”高效课堂范式,各科教师运用《导学案》,贯彻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习有案可依。全校推行集体备课教案组织教学,同组同级教师通过集体研讨,产生集体教案,依靠集体智慧促进教学质量;

——引入精细化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休息,每天24小时都有老师跟踪管理、指导与照顾。课间,教师对接,班不离师,师不离生;课后,师生漫步谈心,培优补差。晚休前,老师逐室核查人数,生活老师、班主任及学校领导督寝。

春天百花盛开,漫步在校园中,郑春与学生边走边聊,他们畅谈的不仅是学业,更是一所中学致力于创办中华名校的未来。


(来源:文字/湛江日报 记者 林小军 吴建韬 特约通讯员 王德斌 摄影/通讯员 陈希宇)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