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发展

【建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 优化教育队伍】
2015年初,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准、较大影响力、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学教学名师、名班主任,领衔建设面向全市中小学的“名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在教师培训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
25日上午,首批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30位老师参加了我市教育工作会议。为推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创新发展,会上,市教育局对“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代表进行授牌仪式。
为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市教育局加强省级名师工作室、市级“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年底建成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30个、“名教师工作室”100个。市教育局要求各地各校要为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安排好专用办公室,提供经费支持,鼓励主持人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打造工作室品牌,全市每年表彰一批优秀主持人。
据悉,“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实行市、县(市、区)、校三级共建,按照属地管理、服务地方的原则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进行管理。其职责分别是挂牌名师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提高跟岗学员学识水平,指导学员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承担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指导和跟岗学习工作,开展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等。
为优化教师队伍,今年,市教育局计划免费轮训农村中小学教师20000人,继续实施万名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千名教师到农村交流支教活动,将组织一批优质课下乡展示,全面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解决城镇学位紧缺 提高教育经费补助】
加速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坚持“以区为主、市奖补支持”,用三年时间解决城镇学位紧缺问题,扩大优质学位覆盖面。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要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推进房地产小区配建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与移交管理工作,引导房地产建成小区联合配建学校、幼儿园,解决大班额问题,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常住地就近入学。
此外,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提升信息化质量扩大覆盖面,实现100%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80%以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加强教育经费征管及归位使用工作,提高教育资金使用绩效。据了解,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950元提高到1150元,初中从1550元提高到1950元,残疾学生提高到不低于每年60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600元提高到800元,市、县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2500元提高到3000元。
【加强教学监管 提升教学水平】
加强教学质量监管确保高考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是全市教育工作事项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主要领导是否恪尽职守的重要指标,是对中小学校校长、全市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考验。近期,市教育局关于教学质量的抽测通报,突出反映了教学工作存在的县际、校际、班际之间严重不均衡的问题。
为此,会议要求各中小学校严格执行“行动计划”与“教学监管”工作行事历,坚持推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兑现教学工作责任。有效融合教研、装备和继教资源,依托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力量,全员培训全员参与,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和信息化水平,多方位加快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加强备考工作指导与监管,优化高考、中考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提升考试服务水平。推进普通高中薄弱学校改造提升,继续扶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高考补习班,巩固补习生源提高上线总量。实现今年高考一本上线3200人,二本以上上线2.2万人,专科以上上线5.5万人的年度高考目标。
此外,建立教学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强化中小学三个学段教学监管,推进《湛江高考重振雄风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湛江市普通高中常规管理规定》、《湛江市中小学教学监管工作方案》,提升教学水平。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创建教育强市】
记者了解到,2015年5月前,各县(市、区)须报送教育创强、均衡发展申请省督导验收材料,高质量做好教育创强成果宣传展示活动,采编印制教育创强专题图书、画册、影像资料。义务教育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严格控制跨区择校;所有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实施指标到校政策,取消普通高中择校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防止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确保全市初中三年保留率94%以上。
为推进教育创强工程,实现教育强市目标,要求所有县(市、区)创建为教育强县(市、区),所有镇(街)创建为教育强镇(街),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所有县(市、区)创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要建好特殊教育学校,建好所有镇中心幼儿园,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鼓励超编的小学科任教师培训转任幼儿园教师,及时补充紧缺的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落实助学政策,提高外来人口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推进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来源:湛江日报 记者 卓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