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湛江霞山上榜
近日,从湛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2025年度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拟认定名单公示,霞山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上榜。这是湛江市继廉江市小家电产业集群、吴川市羽绒产业集群、遂溪县健康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后,湛江市又一区域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省级认定。
至此,湛江市已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1个、省级产业集群4个,数量稳居粤东西北12个地区首位,为全省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湛江实践”。
政企联动精准施策,跑出申报“加速度”
为成功申报省级集群,今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中小企业局将培育特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该局深入调研,挖掘潜力,下沉企业调研摸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挖掘梳理生态食品产业链条,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同时,市工信局上下联动,提高时效。送服务上门,精准施策,加强辅导,邀请省相关专家,到霞山区开展政策宣讲,进行一对一辅导,为成功申报产业集群打下坚实的基础;联合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为集群内企业输送人才、提供创新支撑。
湛江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产业集群的成功认定,可进一步增强集群内企业创新活力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能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聚链成势。
作为湛江中心城区,霞山区坐拥世界级深水良港湛江港,海域面积6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8.5公里,海洋资源禀赋突出。
近年来,湛江立足“渔副加工”核心优势,加速布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形成涵盖海洋药物制造、功能性食品、电商平台等全链条产业集群。
截至2024年底,集群内集聚上下游企业103家,产值突破百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上市公司1家。同德药业、南国药业等龙头企业引领效应显著。
创新与数字“双轮驱动”,激活产业新动能
湛江集群创新实力亮眼,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1个、省市级平台19个,发明专利总量达236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5个,研发投入连续三年高速增长。
依托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科研资源,集群内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等平台成为技术转化“加速器”。
数字化转型方面,湛江抢抓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机遇,建成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湛江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等平台,推动“5G+智慧城市”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50%,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加速落地,为产业链注入“数字基因”。
根据霞山区的规划,其将围绕“海洋经济+临港工业”双引擎战略,力争至2027年建成现代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未来将重点招引龙头企业、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并依托综合保税区、广东海洋大学等核心资源,建设粤西唯一兼具港口枢纽与创新要素的产业高地,为广东建设海洋强省贡献“湛江力量”。
业内专家指出,霞山区海洋生物医药集群的崛起,不仅彰显湛江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更为粤西融入全省“多极支撑”发展格局提供关键支点。
接下来,湛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持续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县域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