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版 > 头条传递

湛江经开区践行新发展理念,让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当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支撑地排头兵
来源:湛江日报时间:2021-05-24 09:28

1.jpg

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常减压装置。记者 张锋锋 摄

  盛夏湛江,碧海蓝天。灿烂的阳光投向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基地高高耸立的三高炉,映射在建设现场忙碌的工人脸上。目前,湛江钢铁一二号高炉正在高水平运行,一座绿色钢铁梦工厂正源源不断地生产着高端精品钢材,运向世界各地。

  一路之隔,2020年6月正式投产的中科炼化一期项目,中国自主研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炼化生产装备技术,在这里得到广泛有效地应用。

  同样令人期待的是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正朝着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项目用地施工现场,土方回填的运输车辆来来往往,车水马龙,忙而不乱,热火朝天。

  从不生一张纸到国内最大的纸业基地;从不产一滴油到世界一流的炼化基地;从不长一寸铁到全球最先进的超高强钢生产基地——东海岛,正从昔日寂寞的渔岛蜕变为现代化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基地。

  日夜兼程不停歇,千军万马战犹酣。当前,湛江经开区从党委到基层、从政府到企业,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汲取信仰力量,勇担历史使命,掀起新一轮工业项目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共同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服务重大项目:

  东海岛崛起产业“绿巨人”

  从空中鸟瞰东海岛,碧海银沙之畔工厂林立,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经开区作为湛江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三个百亿美元项目,犹如齐头并进的产业“绿巨人”,把广东第一大岛变成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主战场。

  湛江钢铁一、二号高炉系统2016年全面投产后, 2017年实现了达产、达标、达效、达耗的“四达”目标,创造了国内大型钢厂从投产到年度“四达”的最快纪录,已成长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绿色钢厂。经开区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全力确保湛江钢铁三号高炉系统项目如期建成,正在谋划建设湛江钢铁低碳冶炼短流程钢铁项目。

  作为新时代中国石化标志性炼化工程,中科炼化是中国石化在建的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经开区建立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26次联席会议,累计协调解决问题86项,为项目顺利建设扫清障碍,推动中科炼化一期项目达产达效,正在加快推进中科二期项目落地建设。

  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湛江速度”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从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到项目的正式启动,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经开区正全力支持巴斯夫推进其首批装置建设,力争其首个装置于2022年顺利投入运营。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经开区致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大手笔投入节能环保资金,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湛江钢铁自立项之日起,“绿色”的理念就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过程,先后投入节能环保资金超过100亿元,采用节能环保技术153项,多项关键绿色指标为国内甚至全球之最,建成行业首套外排水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全流程钢铁废水零排放”。中科炼化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以清洁生产为原则,总投资36.88亿元,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控制技术。

  在三大“巨无霸”的辐射带动下,经开区已成为全市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极,连续三年在“四个全面”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目前,全区现有工商企业超10000家,包括中国宝武、中国石化、巴斯夫、中海油、广东太古可口可乐、中国诚通、法液空、中冶集团、陶氏化学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工业项目。

  “湛江经开区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把握整体和局部,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自觉扛起当好重要增长极支撑地排头兵的重任,推动湛江高质量发展。”湛江市委常委、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梁培表示。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湛江经开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三大作用”,坚持以经济技术开发为重心,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作为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重要增长极、支撑地、排头兵的总定位总目标,全力把东海岛建设成为现代化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基地,致力打造湛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财税来源的“主渠道”。

  龙头带配套:

  星月同辉 产业链不断拓展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经开区“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主导产业提纲挈领,钢铁、石化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助力腾飞,以钢铁、石化、造纸、生物医药、机械电器、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一锤定音。

  为破解发展难题,经开区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先后投入200多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世界级石化园区“六要素”要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化工园区。高起点谋划东海岛产业园区扩园工作,为钢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拓宽空间,筑巢引凤。2020年,经开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今年是湛江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经开区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对标最优最好,努力营造全市最好营商环境。不断培植“办成事、依法办、马上办、创新办、合力办、文明办”的营商文化,在全市率先实行营业执照“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登记模式,实施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受到企业和群众好评。

  既有“明月当空”,又有“众星拱月”。经开区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程,除了落实招商引资“黄金十条”外,还创新“基金+产业”招商模式,筹备组建“湛江经开区智能科技产业投资基金”,以资本为纽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以钢铁、石化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海工装备等重大产业招商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通过“点对点”精准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引法液空、利伯特等一批配套项目纷纷落户,今年2月东海岛十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目前,钢铁配套产业园区项目39个,总投资额约67亿元,其中投产项目23个;石化产业园区项目11个(含中科),总投资488亿元。

  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以全球化、信息化的眼光谋发展、谋转型、谋振兴,是经开区抓经济发展始终坚持的理念。近年来,该区以高质量项目吸引高质量外资,致力推动石化产业链向特色化、高端化延伸,吸引了陶氏化学、法液空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投资东海岛,东海岛成为湛江乃至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8年国务院督查组对经开区扩大改革开放给予高度评价。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争取做到每年“动工20个、投产20个、引进20个”,实现落地建设项目100个。

  经开区勇立创新潮头,创新驱动发展提档升级,目前,该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5家,约占全市的1/6,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三年提升计划。大众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初具规模,拥有4家孵化器,其中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为粤西唯一的国家级孵化器。

  梁培表示,通过龙头带配套,力争“十四五”末期GDP总量破1000亿元,约占全市的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约占全市的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00亿元,约占全市的1/3。

  坚持人民至上:

  我为群众办实事 让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经开区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经开区努力在帮助村民群众创业就业上做文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书写出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东海岛南池沟种养专业合作社调文村基地种植的果菜成了宝钢湛江钢铁工人喜爱的“盘中菜”。去年,东山街道的调文村的种养基地中标,成为宝钢湛江钢铁公司的定点采购单位,平均每两天就有两千公斤左右的果菜走进钢铁工人的碗里来。北坡村古木参天,环境优美,这两年来成了湛江钢铁、中科以及其上下游公司工人们喜爱的“家”,目前,有700多工人租住在北坡村,一年能为全村村民带来约80多万的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解决搬迁村民学历低、缺技能等就业问题,以及东海岛企业“用工难”问题,湛江经开区出台“造血”长效机制培养“订单人才”,政府“掏腰包”扶持东海岛征地搬迁村民免费就读技校,全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东海岛发展大工业提供更多高技能人力支撑,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举措。

  你读书,我买单!东海岛一批批村民“洗脚上田”转型当了工人。经开区先后投入1400多万元扶持1006名征地搬迁村民免费就读技校,并联合企业帮助5000多名东海岛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我的家乡东海岛成为我市大工业主战场,正是人才需求旺盛的时期,希望自己学好一项技能,将来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现年43岁的吴培耀成为这项政策的受益者。

  乡村富,美丽至。近年来,经开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强化基层党建规范化,构建“党建+N”新模式,增强了村民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全面推行“三农工作十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开区先后投入5.9亿元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污水处理、“三清三拆”等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345万元,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645个,3条省定贫困村达标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1433户3296人全部提前实现脱贫。

  乡村“颜值”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丽,农村致富路越走越宽,村民素质越来越高,老百姓荷包涨起来,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路玉萍 戚照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