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高校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广东医大三学生郭家藩以并列第一论文作者身份登上国际著名科学期刊——科研“马拉松” 奔跑不停步

时间:2018-03-26 17:56:24 来源:本网
【打印】 【字体:

96后”“医科临床本科生”“国际顶尖刊物”,这几个词有没有给你“少年英才”的即视感?郭家藩,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大三学生。今年214日,国际著名科学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化学物理以及物理化学》简称PCCP)刊发了一篇由广东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赵祖国副教授指导的《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和美罗培南完整结合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论文,除了第一论文作者为该校研究生段娟和胡春财外,还有一名第一论文作者——郭家藩。

据了解,PCCP期刊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所收录,影响因子是4.123(二区)。该化学学会成立于1841年,是欧洲最大的化学科学团体,也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权威学术机构之一,所属期刊PCCP对文章的要求较高,鲜有本科生能够以第一论文作者登上该期刊。

能在国际著名的期刊刊发表论文,只是大三本科生的郭家藩是如何达到这一高度的呢?

同期入选者只剩他在坚守

郭家藩1996年生,汕头人,在大一时通过指导老师赵祖国种种“严苛”的选拔,成为该校科研班成员。“刚进入科研班时,我并没有接触太多与科研相关的事情,大一一年都在学习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因为实验是要通过计算机结合实验数据来模拟生物学过程的。”郭家藩说道。

眼前这位戴着眼镜、瘦瘦白白的男生对记者说,自己刚进入科研班时什么都不懂,就凭借着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理解力,硬着头皮去涉及这个对他来说完全空白的领域。

郭家藩回忆:“为了尽快地学到东西,我们频繁地跟老师、师兄师姐开各种交流会,通常从下午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半,有时候想到‘兴奋点’时,最晚开到晚上十点多,师兄师姐把自己的知识用ppt的形式讲解,我们的学习成果也通过ppt的方式汇报,彼此互相交流。”

科研漫长枯燥,作为本科生,要兼顾科研和学业不容易。到大一第二学期,同期入选科研班的人当中只剩下郭家藩一个人坚守。从大一到大三两年半中,郭家藩失去了许多寒暑假的时间。“去年寒假,我在家里呆了不足7天,就连过年出门玩时,心里都在想着实验,暑假大部分时间也在学校度过。”

认真细致跨越无数瓶颈

这篇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通过计算机模拟获得了现有实验手段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原子水平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实时动态过程及相应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

郭家藩告诉记者,他负责论文里面的能量计算部分,过程中出现的瓶颈很多,甚至可以说,这些小瓶颈的出现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常态。

为了解决这些小瓶颈,郭家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反复地查验寻找错误。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曾经为一个“a”,折腾了七八天。

在构建细菌的膜体系中,因为运行软件报错,导致后续进程卡住无法进行,郭家藩只好通过查询别人正常的执行流程和自身软件的报错。经过多次对比追踪数据,他发现竟然只是编写的代码中缺少了一个“a”。“虽然一个错误有时会让我苦恼好久,但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满足感,给我无限动力。”

在郭家藩看来,科研并非“外行人”看得那么复杂,“你站在科研的外面,从一个旁观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东西很复杂,但是当你真正进入到里面,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它是由很多基础的东西构建起来的,科研中遇到的瓶颈也如此,认真细心对待便可从容解决。”

用坚韧交出精彩答卷

郭家藩的指导老师赵祖国表示,该论文中最漂亮、最有价值的数据是应用metadynamics计算抗生素与酶结合过程中的自由能全景图。当时他只是让郭家藩自己去尝试用这个方法应用到实验中去,没想到居然成功了。

赵祖国表示,通过检索,metadynamics方法即便是放眼全世界,能够得到正确结果的科研研究者人数也很少,而目前在赵祖国的研究团队中,郭家藩是第一个运用此类方法成功的人。

同为第一论文作者的段娟说,师弟郭家藩有股韧劲。“每当我做课题遇到困难感觉坚持不下去时,他会一直鼓励我。别人假期都回家了,他也会放弃假期和我们一起做实验。”她曾好奇问过他坚持下来的理由,郭家藩的回答是:“人这一辈子总要做些在别人看来没有意义的事情。”

郭家藩认为,在过去的研究中他只是做了一点点贡献,其他人付出得更多,正是团队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才使论文最终得以成功。他感谢赵老师给广东医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做科研的平台。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郭家藩又开始了自己新的科研选题——研究多粘菌素破坏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外膜机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赵祖国相信,郭家藩一定能完成又一个漂亮的研究。郭家藩正在读大三,谈及今后,他说:“做科研好比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坚持和努力。不同的是马拉松有终点,但科研却可能看不到尽头,你有可能在预定的时间里做出成果,也有可能永远也做不出什么成果来。今后,我会一直奔跑在科研的路上,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来源:文/记者 陈凯杰 通讯员 赵壮杰 范佩玲)

相关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