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吴翔建议:保障“幼有所养” 让父母不再揪心
全国人大代表吴翔接受湛江日报采访。特派记者 何有凤 摄
“全面两孩”时代来临后,掀起了新一波婴儿潮。“推进建设普惠性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很有必要。”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吴翔为解决婴幼儿“托育难”积极鼓与呼。
问题:供需矛盾突出 导致“托育难”
“很多地方没有托育机构场所,父母们面临着‘托育难’的问题。”吴翔表示,女职工享受的产假一般为6个月,休完产假后婴幼儿的抚育陪护是一大难题。目前幼儿园一般只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入园,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基本上是在家由祖辈、父母照顾或保姆带养。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雇请保姆的费用高昂,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部分职场妇女只能选择辞职在家当全职母亲,直到孩子上幼儿园。而且全职母亲重返职场往往较难找到理想工作岗位。
目前,市场上运营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为私营或个体经营,没有明确的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组织管理,缺少监管主体和运营标准;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运营标准细则不完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疏漏粗放。
建议:给家长“陪育假期” 托育形式多样化
如何解决“托育难”?吴翔建议,将婴幼儿纳入学前教育的范畴,建立健全的政策措施,将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吴翔建议,政府要出台鼓励家庭育婴为主、社会托育为辅的婴幼儿抚育政策,为家庭抚育婴幼儿提供政策支持,给予0~3岁婴幼儿家庭每年一定的陪育假期,有效减轻广大家庭养育婴幼儿的压力。
同时,应支持育婴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在幼儿师范学校或职业技术院校设立育婴专业,培训学习期间给予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更多人从事育婴托育工作。另外要严格托育从业资格认证。
“希望将婴幼儿托育行为透明化,接受社会监督,让孩子安全,让家长放心。”吴翔建议,建立完善科学的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规范标准和监督制度,在托育机构使用场地、功能设施、安全应急、食品卫生、人员资质等方面确立行业标准,让托育服务质量可靠可控。
吴翔表示,在政府主导原则下,鼓励社会参与,开展方便可靠、价格合理的托育服务。可利用现有幼儿园场所扩展婴幼儿托育,利用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场所,发挥工会服务组织职能,建立托育服务;托育时间灵活制定安排,可安排全日、半日、计时的托育方式。
何有凤 张永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