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湛江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800007089124Y/2022-00024 分类:
发布机构: 湛江市审计局 成文日期: 2022-04-08
名称: 只为绿水青山——记“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广东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5-1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只为绿水青山——记“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广东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

在守护南粤大地绿水青山的大军里,活跃着这样一支资源环境审计队伍,他们以国家的使命任务为担当,以践行“两山”理论为己任,以团结奋进的作为为目标,谱写了新时代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审计工作新篇章。日前,广东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近年来,他们还先后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广东省直机关模范机关创建先进单位,处室支部还被表彰为广东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有1名同志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把每个人才都当专家培养

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履行好审计的政治责任,既是广东省审计厅党组的决心,更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党支部一班人的共识。

上任之初,支部书记、处长倪文德就把打造专业化梯队人才体系,培养人人成为专家人才作为首要的责任。为此,他积极向组织申请,通过学校招收、军转安置、省考、选调等渠道广纳人才,让来自国土资源、环境科学、经济学、审计学、地质学、计算机、建筑工程、核安全工程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实现高效配合,并逐步组成了处领导-业务骨干-外聘人员等三层分工架构的精英团队,通过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将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相融合,让定期培训和每日线上交流相补充,不断提升团队守卫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和行动自觉。

让处室的每一名成员成为领域内理论最扎实、经验最丰富、法规最熟悉的人,是倪文德最清晰的工作目标。在开展定期培训,注重岗位锻炼的基础上,他们还注重以“导师制”的形式实现新老审计的“传帮带”。老审计经验丰富,但对资源环境专业技术认知较浅,新人资源环境专业对口,但没有扎实的财务收支审计功底。“担子”是一定要压下去的,但“怎么压”才能既保证项目质量,又不影响新人成长?通过审计项目“以干代训”是他们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每个月安排文书写作任务、每星期进行审计技术交流、每天检查审计工作进度的方式,快速培养了一批新进成员。多维度、立体化的培养也让项目质量和人员素质相互促进,创新性地利用大型综合审计项目为中小型专项审计工作培养人才。17位接受导师培训的新人以此经历发表了效率提升、业务研究、案例分析和专业化软件使用等多种类型的文章,真正实现了优秀项目锻炼优秀人才的良性循环。这些年,他们逐步在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中不断总结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验,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广东办法”,并积极面向全省展开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480人次。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审计项目,大力实行“1+3”的培训机制(即1个项目撰写1篇论文、形成1个案例、制定1套审计指引),不断推动全省资源环境审计人员能力素质跃上新台阶。

如今,在广东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人人都有审计师以上的职称,个个手中都有优秀的审计成果,一批业务骨干已经逐渐成长为能力全面、特长突出的专家。3年来,该处先后有10人次考核为优秀,6人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人荣立三等功,1人分别获党中央和审计署表彰。

把每个项目都当精品打造

如何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更好服务于民生福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的宗旨就是:把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当成精品打造,高质量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效能。为此,他们不断强化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质量跟踪控制,高质量实现“以审促改”,用“精”字服务于审计的每一个环节,从领导的精准破题、点出关键词,到用心查好每一笔账、每一份资料,再到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形成报告,无一不凝聚他们打造精品项目的意识和决心。

谈及刚刚获得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的某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处长倪文德颇有感慨,全处正是抱着“促发展、保生态、惠民生”这样的共识把控项目细节,才能让最终的审计成果获得业内的一致认可。他们因地制宜,用精准的审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生态质量一流的某滨海城市,如何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了一个难点。审计组在分管厅领导骆贵全的指导下,以“如何更好的利用海洋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为该市的自然资源利用提出了新的方向,把关注点聚焦到海洋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资源使用不高效、矿产资源开发不规范的问题上来,通过查错纠弊为该市财政收回资金超30亿元。在审计“后半篇文章”上,他们更是做足了功夫。以“挂图作战”的方式将问题对号销号、督促地方政府严格推进整改落实工作,项目整体整改率超过97%。通过这次审计,该市更加重视得天独厚的海岸线资源,在“十四五”规划中把海洋经济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靓丽明珠的目标已初步呈现。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目标,更是资环审计人的“天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项目尤其强调对大数据的多维度关联分析,在提倡审计向大数据要效率的时代,他们不甘人后,全处多位同志通过计算机中级能力水平认证。在粤北某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中,他们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云的多维度分析,审计发现当地的生态公益林边界与基本农田存在大面积重叠,通过对这个疑点的核实最终发现了当地生态公益林管理存在违规之处,进而完善了生态公益林地转用的监管制度。在某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中,他们通过对土地交易记录进行大数据检索发现国有企业违规持有土地的情况,通过对这个疑点的核实最终确认了通过国有企业反复交易土地虚增土地财政收入的问题,推动化解金融风险。正是这种“应用为王”的态度,让科技强审迈出了踏实的步子,牢牢抓住政策、技术、经验、资源共享共建,为全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作出了示范。

“以人民为中心,以审计聚民心”既是他们打造精品审计项目的动力,又是他们毫不动摇的立项原则。他们把专项审计定位为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尽可能让更多人惠及其中。在危险废物专项资金和综合管理情况审计项目中,审计组在充分了解危险废物管理业务流程基础上,以危废管理大数据为主线,对危废生产、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流程数据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数据间逻辑关联性进行验证,深度挖掘、精准追踪危废管理前、中、后端各环节存在的技术及监管漏洞,促进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让监管更具主动性、实时性。他们在恶臭的垃圾堆中检查清运台账,在闷热的焚化炉旁核实转运量,用汗水来守卫不变的初心。基层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因“无利可图、徒增成本”,导致各地普遍重视不够,正是资环审计人的较真碰硬,唤醒了决策者对公众环境卫生的关心与重视。

把每项成果都变成制度推广

让审计结果得到充分运用,让审计经验得到全面推广,这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开展每个审计项目的初衷,也是他们检验审计质量效益的法宝。这些年来,无论任务怎么变化,无论时间怎么紧迫,但坚持把审计成果变成制度推广始终作为一条硬性标准,被他们长期坚持。

拿着手中这套共四十一条的《广东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处长倪文德介绍,这是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广东办法,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了依据和规范。这些年来,他们通过对审计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形成了《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跟踪审计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同时,他们对相关法规的思考和研究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统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现路径研究》入选中国审计学会“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研究”论文集并作专题研讨发言。他们还受到审计署邀请,派员参与编制全国资源环境审计指南。

这些年来,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反复提炼与积累使得他们对更高层面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审计实践,他们先后向省政府提交4篇审计要目、6篇综合类报告。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省人大修订完善了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省政府出台了解决违规占用耕地和改进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修订了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工作、防范化解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邻避”问题等规范性文件,最大化发挥了审计价值。

这些年来,丰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也让他们在指导提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能力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们先后研究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指引、指南,指导全省开展工作,从“河长制”的落实情况到水污染的审计切入点,从矿山尾矿治理复绿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审计关注问题,从黄标车淘汰情况排查到生物质锅炉清理工作的核实等,他们在“摸石头过河”的同时不忘“架桥铺路”,为广东省资源环境审计的规范和优质高效不断贡献力量。

雁行千里排成行,团结协作齐飞翔。在呵护南粤大地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一帮人信念更加坚定,步伐更加稳健,热情更加高涨,信心更加充足,他们正以自己的担当作为,全力呵护着南粤大地的绿水青山。